分享

中国文学史|古代文学之先秦文学

 星河岁月 2023-09-20

中 / 外 / 文 / 学 / 史

图片

中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之

先秦文学

图片
图片

一、定义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天下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文学的起源须上溯到史前史,即没有成文历史以前的人类历史阶段。那时候的文学以口头文学形式为主。先秦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段,它包括秦代以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其主体部分是成熟的周代书面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学。

二、上古神话传说

1.定义:原始先民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反映他们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解释,或表达他们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中国神话大多保存在《山海经》《楚辞》《庄子》《列子》《淮南子》等古籍中,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

2.类型:创世神话(女娲造人)、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发明创造神话(仓颉造字)。

3.《山海经》

《山海经》约成书于战国初年至汉初,作者不详,据传为不同时代的巫师、方士共同整理而成。它是第一部富有神话色彩的地理志,是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集,也是保存我国古代神话最多的一部古籍。

《山海经》实际上是一部具有民间原始宗教性质的书。其蕴含了地理学、神话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内容,具有非凡的文献价值。同时,它属于中国志怪古籍,保存了我国古代大量的神话资料,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羿射九日、鲧禹治水等,最有神话学价值。

《山海经》包括《山经》和《海经》:

图片

三、《诗经》

1.定义:《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原称“诗”或“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诗经》中有标录的诗 311 篇,实际留存 305 篇。其中,国风 160 篇,雅诗 105 篇(大雅 31 篇,小雅74 篇),颂诗 40 篇(周颂 31 篇,鲁颂 4 篇,商颂 5 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辞,为《南陔》《白华》《华黍》《崇丘》《由庚》《由仪》。

2.四家诗(齐鲁韩毛):指《鲁诗》、《齐诗》、《韩诗》、《毛诗》四个解说《诗经》含义的学派,前三家同属今文学派,并称三家诗,“毛诗”属于古文经学派。《鲁诗》,申培公所传;《齐诗》,辕固生所传;《韩诗》韩婴所传;《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

三家诗,皆采用今文,在西汉被立于学馆,研究此一学的被称为今文经学。但是毛诗后起,逐渐取代三家地位,三家诗逐渐失传。因《毛诗》采用古文,研究此学的被称为古文经学。至唐代,《毛传》和郑玄《郑笺》成为官方承认的《诗经》注释依据,受到后世推崇。

3.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为内容分类,是音乐曲调名称;后三者为表现手法分类。

语言特点:重章复沓,以四言为主,节奏鲜明,音韵和谐,词汇丰富,大量运用叠字。

四、先秦叙事散文

1.萌芽

①甲骨卜辞: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②铜器铭文:金文、钟鼎文

③《尚书》: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散文集。《尚书》原称《书》,又称《书经》,包括: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尚书》在散文发展史上的地位及成就:a.已经具有结构较为完整、单独成篇的文字。b.记言生动传神,适当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但《尚书》的语言古奥艰涩

2.《春秋》

①定义:《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其体例和“笔法”对后世散文都产生了经典式的影响,被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一字寓褒贬)。内容上,考察政治的得失成败,总结兴亡治乱的教训。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②艺术特色:a.叙事简明严谨 b.语言凝练含蓄

3.《左传》

①定义:《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完整的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左传》相传为春秋时左丘明作,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至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年),共 255 年的历史。《左传》是先秦时期内容最丰富、规模最宏大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再现了春秋时期周王朝以及各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的活动,比较详细生动地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生活的广阔的画面与历史的进程。《左传》确为先秦散文“叙事之最”,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②思想内容:a.鲜明的民本思想 b.隆礼思想:强调以礼乐为核心的德政 c.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社会变革 d.儒家道德观为核心的价值标准

③艺术成就:a.长于叙事:在情节构造上,善于通过文学性剪裁,把历史事件情节化、故事化;且叙事手法丰富多彩,运用了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预叙等手法。b.善于描写战争。c.刻画人物性格形神毕现,有立体感。d.善于记述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4.《国语》

定义:《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史。司马迁认为作者是左丘明,今多认为非成于一人之手。《国语》记事上起于周穆王征犬戎(约前976年),下止于韩、赵、魏灭智伯(前453年),21卷分别记载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事,是各国史料的汇编,以记言为主。其主要内容是通过人物的言论反映春秋各国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思想倾向:重民、尚礼、崇德

在神与人的关系上,人神并重,由对天命的崇拜,转向对人事的重视,重视人民的地位和作用,以民心的向背为施政的依据。

文学成就:a.从叙事角度说,它突破了史的发展线索的约束,而以事件作为基本的结构单元,为了突出言论而写事。b.情节的细微化。c.语言平实自然,明白流畅,富于生活气息。

5.《战国策》

《战国策》是继《国语》之后的又一部国别史书。它记载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的史实。由西汉末刘向整理编订,正式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分国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反映了战国时代政治、军事、外交斗争和各诸侯国之间的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

②思想倾向(纵横家思想):a.反映在政治观上,主要为崇尚计谋策略,尊奉机巧权变。b.表现在人生观上,宣扬争利求名的人生哲学。c.民本思想。d.明显的“贵士”的倾向。

③艺术成就:a.《战国策》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它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b.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c.语言辩丽恣肆、追求铺张夸饰,文笔富于变化,往往以气势和辞采取胜,表现出典型的纵横家文风。d.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

6.先秦历史散文的影响:

①奠定了古代史传文学的传统:a.对史传文学不同体式的开创。b.在记事中表达见解,寄寓爱憎褒贬的感情。c.秉笔直书的精神。d.真实性与形象性的统一。

②先秦史传散文是古代小说的源头之一。

③先秦历史散文的风格、语言和写作技巧成为后代散文家学习的典范。

五、先秦说理散文

1.定义:先秦说理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观点。它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①春秋末期和战国初期:主要著作先有《论语》,后有《老子》、《墨子》。②战国中期:主要著作有《孟子》、《庄子》等。主要特点是词藻丰富,说理畅达,行文多有寓言和比喻。③战国后期:主要著作有《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主要特点是论证严密、鞭辟入理。

2.孔子与《论语》

①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字仲尼,名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后人称其为“至圣”。他创立的儒家学说(仁和礼)继承周文化的传统,富有人道主义精神。儒家思想自汉以后的历代统治者尊奉为统治思想,并成为传统文化的主干。

②《论语》的文学价值:a.《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语言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括,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b.《论语》有时通过简短的对话,显示出人物的性格,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文学意义。c.《论语》多用语气词,含蓄蕴藉,形成迂徐婉转的语言风格。

3.孟轲与《孟子》

①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得孔学嫡传,被称为“亚圣”。孟子继承儒家德政爱民的思想和积极用事的精神,主张以仁义治国、以王道统一天下。性善论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第一个贡献,且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核心。重民思想是孟子对儒家学说的第二个贡献,儒家有重民的传统,

②《孟子》的文学价值:a.从体制上说,《孟子》基本上仍属于语录体,但篇幅加长,议论增多,而且很多段落都围绕着一定的中心,结构完整,条理清楚,只要添上题目,就可以单独成篇。b.《孟子》的突出特点是善用比喻。c.善设机辟,请君入彀。从身边的小事说起,慢慢引入正题,使对方陷入论辩的困境。d.《孟子》散文富有气势,多用排比。

4.墨翟和《墨子》

①墨子(公元前480—前410),名翟,战国时期鲁国人。墨子通过对儒家学说的批判、改造而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儒家对立的墨家学派,影响很大,世称“显学”。墨子针对战国初年“国相攻、家相篡”、“人相贼”的祸乱现实,提出了十项治国方略,其中代表墨子学术个性的是“兼爱”,是建立在人们现实物质利益基础上的互爱互利的关系而存在的。但这种主张是小生产者在战国社会社会巨变中的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②《墨子》的文学价值:a.自觉运用察类明故的逻辑方法。b.大量的生活现实和历史事实的简括叙写。c.提倡质朴和实用,对一切语言文字的表达,强调有切实的内容,以道理说服人,反对无益于实用的修饰与文采。

5.老子和《老子》

①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老子的思想主张是:a.老子的思想核心是“道”,他认为道是万物的本源,无论什么事都要遵循本源。b.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

②《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分成81章,上篇道经37章,下篇德经44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蕴含着大量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如“有无相生”、“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等

6.庄周和《庄子》

①庄子(约公元前369—286前),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蒙县人。庄子继承并发展老子的思想,是道家著名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主体分三类:a.自然哲学思想:庄子的自然哲学主要由构成万物基始的“气”、万物生成和存在形式的“化”以及宇宙根源的“道”三个范畴组成。b.人生哲学:庄子认为人生面临着三种困境:自然之限(死与生)、社会之限(时与命)、自我之限(情与欲)c.理想的人生境界:齐一生死、顺应时命、无情无欲。

②《庄子》的文学价值:这部哲学著作充满了浓厚的文学色彩。其文章体制也已经脱离语录体的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a.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如《逍遥游》《秋水》b.文章又富于抒情性。c.文章结构,汪洋恣肆,变化无端。d.人物形象的传神刻画。e.谐与讥刺横生。(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以合天倪)

7.荀况和《荀子》

①荀子(约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名况,字卿, 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世人尊称“荀卿”,是战国时期儒家集大成者。荀子的思想主张:a.在人性方面,主张“性恶论”是其最主要的思想主张之一。b.“天人论”思想主张“天行有常”、“人可制天命而用之”,这是荀子思想中最具积极进步意义的思想之一。

②《荀子》的文学价值:《荀子》书中的文章多为关于社会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长篇专题学术论文,论点明确,论断缜密,结构谨严,风格朴实、深厚;善于运用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巧譬博喻,反复论证;造语简练,多用铺陈手法和排比句式,整齐流畅,适于诵读。《劝学》、《荣辱》、《不苟》、《非相》等是其中有名的篇目。

8.韩非和《韩非子》

①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出身于韩国贵族之家,曾师事从荀子,与李斯是同学。韩非的思想渊源不一而自成体系:a.政治学说基本上是前期法家“法”、“术”、“势”思想的结合,其君主专制理论实受墨家“尚同”思想的启示。b.哲学世界观主要是对老子自然哲学的发挥和改造。

②《韩非子》的文学价值:《韩非子》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a.逻辑严密、论述细致、条理清晰。b.文风峻峭,锋利无比,语气坚决而专断。c.善于运用大量的譬喻和寓言故事来论证事理,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说服力。

六、先秦寓言

先秦寓言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地位,起着上继神话,下启小说的关键作用。不少先秦寓言故事,实际上都是上古时期民间口头创作的继承和发展,它的拟人化手法和夸张的表现方式,同上古神话传说是一脉相承的,存有明显的由神话改编的痕迹。中国的先秦寓言和古希腊的《伊索寓言》,大约出现于同一时期,两者风格不同,却价值相当。先秦寓言有具体形象描绘、有简单故事情节、有富于个性的对话,这些都直接启发了后代小说的产生。

1.寓言较早出现于《孟子》一书。其中为人们熟知的有“揠苗助长”。

2.庄子是先秦作家中最善于运用寓言的大师,他创作的寓言,如众所周知的“朝三暮四”、“庖丁解牛”等。庄子的《秋水篇》,全篇约2000字,整个都由寓言构成,如“望洋兴叹”、“北海难穷”、“大方之家”、“贻笑大方”、“河伯见海若”、“井蛙之见”等成语,可见其影响深远。

3.韩非子是另一位善于创作寓言的先秦作家。脍炙人口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等寓言,都出自《韩非子》一书。

4.《列子》里的“疑人偷斧”、“纪昌学箭”。

5.《淮南子》里的“掩耳盗铃”、“死里求生”。

6.《吕氏春秋》里的“刻舟求剑”、“唇亡齿寒”。

7.《战国策》里的“鹬蚌相争”、“画蛇添足”。

七、屈原与《楚辞

1.屈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他是“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进入了一个由集体歌唱到个人独创的新时代,被后人称为“诗魂”。早年受楚怀王信任, 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后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流放,国破后,悲愤交加自沉于汨罗江。代表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 篇)、《九章》(9 篇)、《招魂》,共 23 篇。

2.楚辞:“楚辞”之名,始见于西汉武帝时,这时“楚辞”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与“六经”并列,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楚辞”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明显的区别,它的直接渊源是以《九歌》为代表的楚地民歌。“楚辞”有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题材二是屈原、宋玉、王褒、贾谊等人诗歌总集的名称,由西汉刘向在前人的基础上辑录的,共16卷。东汉王逸在此基础上加入自己的作品,形成17卷,名为《楚辞章句》。“楚辞”是先秦北方“史官文化”同南方“巫官文化”融汇、交流的产物。代表作:屈原《离骚》、《天问》、《九歌》,宋玉《风赋》等。《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与《诗经》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

3.“风骚”

《诗经》与《楚辞》的并称,是取《诗经》中的重要作品《国风》和《楚辞》中的重要作品《离骚》,简括而称为“风骚”。《国风》是我国古代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作和发端之作,《离骚》是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和发端之作。《楚辞》与《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的源头,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4.《离骚》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离骚》反映了屈原对楚国黑暗腐朽政治的愤慨和他热爱宗国愿为之效力而不可得的悲痛心情,也抒发了自己遭到不公平待遇的哀怨。

5.反倒是

图片

- The End -

——杭州铭远溱泽专升本——

编辑:小铭学姐


低头有题,抬头有星,手中有笔,心中有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