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后一位“帝师”之死(一)

 秋雨堂 2023-09-20 发布于宁夏

   中国最后一位“帝师”之死(一)

                    死因成谜

  能成为皇帝的老师,其道德学问超于常人自不待言。然而能名留后世者却寥寥无几。只有一个人,仅仅做了不到一年的“帝师”,就因为政变而失位,三年后步屈原后尘投水而死,年仅50岁,却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鼎鼎大名,他就是被称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的王国维。
  辛亥革命以后,民国政府承诺优待清廷皇室,并保留宣统皇帝的名号,允许其居住在紫禁城内。1923年,王国维被聘为16岁的宣统皇帝溥仪的老师,任南书房行走之职。1924年11月5日上午,冯玉祥擅自派兵将溥仪赶出了紫禁城。王国维对冯玉祥撕毁当初民国政府优待清廷皇室的约定异常愤怒,视为奇耻大辱,在“君辱臣死”观念的支配下,他曾约亲家罗振玉和京师大学堂总监督柯劭忞(wěn)同沉于神武门的御河自尽,以示抗议。结果因家人的极力阻拦,严密看守而未成行。
  谁知在三年后的1927年,已是清华国学院著名导师的王国维,向同事借了五元钱车费和门票钱,独自打车前往颐和园,毅然投昆明湖而死,令清华师生震惊,令同仁们扼腕,全国学界一片哗然,令国人大惑不解。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怀着极度的悲伤与哀痛,挥毫写下了哀婉凄绝的诗句:"敢将私谊哭斯人,文化神州丧一身” ,“风义平生师友间,招魂哀愤满人寰”。
  他的死因成了一个难解之谜,至今有多种推测。关于王国维为何自沉昆明湖,后世臆测大致分以下几种:
  一为“愚忠殉清”说。
  二为“逼债"说(王曾与罗振玉合作做生意亏本,欠下巨债)。
  三为“惊惧”说(王国维自杀是怕自己这个前清遗老落入北伐军手中,蒙受耻辱)。
  四为“谏阻”说(以“尸谏”劝阻溥仪东渡日本避难)。
  五为“文化殉节”说。
  六为“妻妾出轨受辱”说。

  究竟哪种说法更可信,通过对他的思想性格和生前最后几年境遇的梳理分析,是可以得出比较客观可信的答案的。(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