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民初的江阴真能闯(8)

 新用户2611oQLq 2023-09-20

公众号ID

:h18906162611

关注

      在中国历史上众多的江阴文化名人中,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文学家、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刘半农可以说是最具江阴性格的一位大师了,他骨子里的刚烈,为人真诚直率,朴实无华,一生都在用生命闯和创,实现了中华民族多少个第一的创举,是一个应该大书特书的典型江阴人。                              

   这位被称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闯将”的刘半农,早在辛亥革命时期就体现出了他的闯劲和创新,他率先使用白话文进行写作,用民间的传统歌谣中激发出来的情感创造了我国的新民谣体裁,在北京《新青年》杂志社,他更是和钱玄同两个人唱起了新文化运动的双簧,成为唤起民众拥抱新文化,告别旧时代最有创意的一次争论,被人们亲切地誉为“新文化运动的闯将”。他的那首《教我如何不想他》的新词,更是第一次把文字改革的创举推上了风口浪尖,他首次提出的女字旁的她,随着那首名扬四海的旋律从此在中国大地传扬,她字正式进入了中华大地的文章里。

    刘半农的创举可远远不止这些,他在语音学、音律学上的创举,他在新民谣上的创举,他在中国考古领域的创举,他在新文学上的创举比比皆是,处处展现出他非凡的闯劲和创造力,体现了一个江阴人都具有的精神特征和魅力,就是他在法国孜孜不倦的求学语音学的过程中,还在不断研究探索摄影艺术的创新,他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写的《半农谈影》,成为中国第一部探讨摄影艺术的著作,他也成为我国最早的摄影艺术的奠基人之一。

    刘半农的闯劲还远不止是在文学艺术领域的闯和创了,他在五四运动期间始终和他的同事和学生们一起站在抗议的第一线,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领袖李大钊不幸被捕杀害,当人们沉浸在北洋军阀的白色恐怖之中,许多人对于这样一个极具争议和共党领袖都避之不及,又是刘半农闯了出来,他不仅参与了李大钊公祭安葬活动的募集资金活动,还亲自为李大钊的墓碑撰写碑文,他的正义凛然和豪气感动了所有人,硬是在吴佩孚为首的北洋军阀的场子里闯了一番。

    刘家可不只是兄长敢于闯和创的,二弟刘天华丝毫也不输哥哥,早期的天华接受西方的音乐,迷上了小提琴和军乐,但与此同时长期以来积淀的民族音乐让他感到中华传统音乐的魅力,他沉浸在民族音乐的推广和创新上,硬是在死气沉沉的民族音乐舞台上闯出了一番事业。他成立了国乐改进社,致力于中国民族音乐的振兴和创新,他改革了二胡的制作工艺,在技术上进行改变及定制,以期达到更好的音色及音量,对二胡二根弦的音准进行调整,把周少梅传授给他的“三把头”二胡继续进行改革,扩展到七个把位,极大地提高了二胡这个传统乐器的演奏效果,并因此创作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二胡曲,成为“中国现代二胡的奠基者”。他还对中国传统乐器的琵琶进行了创新改革,并增加琵琶的品和项,使琵琶能有准确的音准并能演奏半音阶,极大地提高了琵琶参与大乐队演奏和独奏的表现力。

    中华传统的音乐是通过工尺谱来记录的,刘天华大胆地把国外先进的五线谱推广到中国,同时,他把大量的工尺谱古曲翻译成五线谱,有利于中华传统古乐的推广和传播,同时他把五线谱的标准记谱方法改进到工尺谱的记录方法里,使中国传统的记谱方法更加丰富完整和精确。他为了帮助中国的国粹京剧闯进美国,协助梅兰芳完成了《梅兰芳戏曲谱》的记录,使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了京剧的记谱,对于京剧的传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说,还让梅兰芳的京剧完成了闯美国的壮举。

      刘天华还开创了二胡琵琶的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二胡琵琶人才,使民族器乐的教育从此更加系统、规范的发展。

    刘天华远不是一个沉迷于西方音乐的旋律里,植根于他心灵的民族音乐才是他的灵魂,1930年,当西洋乐器和乐曲成为国内交际领域最红极一时的艺术的时候,当欧洲的演奏家不可一世的炫耀他们的文化的时候,刘天华闯了进来,他要用他的演奏、他演绎下的中国作品来让西方人明白,这个世界不只是西洋乐器的世界,他的二胡和琵琶演奏得如痴如醉,中国古曲的美轮美奂让所有的在北京饭店欣赏音乐会的外国人惊叹“惟此君不知中国有乐也”,也让在场的中国人扬眉吐气。

    刘半农、刘天华兄弟的闯劲和创造代表了那一个时期中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新,这一群江阴人借着这一股春风的浩荡,鼓起了江阴人骨子里的江阴精神,他们的敢闯敢创在清末民初这个特殊时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者、创造者、和真正的闯将,这是江阴人献给历史的宝贵礼物,他们真实地演绎了、完善了、丰富了江阴性格和江阴精神,成就了江阴精神不朽的生生不息的传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