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桑吉佛教古迹-举世闻名的佛教文物建筑

 新用户8287dExv 2023-09-20

桑吉佛教古迹

Buddhist Monuments at Sanchi (1989年,世界文化遗产)

       坐落在中央邦博帕尔附近桑吉村的桑吉佛教遗址是举世闻名的佛教文物建筑,包括巨石柱、宫殿、庙宇和寺院,相传公元前3世纪(前273年-前236年)由阿育王建造。建造地是阿育王的妻子德维的出生地。这个现存最古老的佛教圣地,公元12世纪前一直是印度佛教的教理中心。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桑吉佛教建筑遗址就没有后来的印度建筑艺术的发展。

       1818年,英军孟加拉骑兵队的指挥官泰勒(Taylor)在行军布阵时偶尔发现了的“桑吉佛塔”,之前差不多沉睡了800年之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波”是古代印度特有的佛教建筑类型之一,主要用于供奉和安置佛祖及圣僧的遗骨(舍利)、经文、法物。波的外形是一座圆冢,也可称作佛塔。公元前3世纪流行于印度孔雀王朝,是当时的重要建筑。相传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阿育王斥巨资建起84000座波,将佛祖释迦牟尼的骨灰分成84000份,分藏于各波,其中八座建在今印度中央邦博帕尔附近桑吉村。在2000多年岁月风雨的荡涤下,八座中仅存三座,其中桑吉波是现存最早、最大、最完整的佛塔。

      “孔雀王朝”(公元前324年~187年)是古印度摩揭陀国著名的奴隶制王朝 ,因其创建者旃陀罗笈多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古印度的政权。

桑吉波(桑吉佛塔一号遗址(又称桑吉大塔、桑吉大窣堵波

       桑吉波的造型借鉴了古印度北方竹编抹泥的半球形房舍。建筑用来放置供奉舍利的容器。它的中央是覆钵形的半球体坟冢,直径约36.6米,高16.5米,冢体由砖石砌成,表面镶贴着一层红色砂石,后来加砌了砖石,顶部增修了一个方形平台和三层华盖,底部构筑了石制基坛和围栏。波的东西南北四方各建有四座沙石塔门牌坊,其中最古老的南门为公元前75年到20年建造。建筑形式吸收了波斯、希腊的建筑和雕刻风格,装饰繁缛富丽。左右对称的浮雕嵌板和优美的人物雕像多取材于佛传图及佛本故事,堪称稀世之珍。整座波雄浑古朴,庄严秀丽。庞大的规模加上砖石砌体的不可动摇的稳定感和重量感,使整个建筑具有很强的纪念性。轮廓复杂、雕刻精巧的栏杆和牌坊,与其身后简洁、粗犷的半球体形成强烈的对比,更加烘托出主体坟冢的庄严、肃穆。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遗址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内回廊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内回廊

       桑吉佛塔一号遗址精巧的通道设计是古代经典艺术的最伟大的写照,它是由斯特哈恩斯在公元一世纪修建的,漫步在其中随处可见的是佛陀的故事和随后的佛教发展历史的轶事。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石坊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石坊细部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波前的在两根立柱和三根横梁上,密密麻麻雕满浮雕,内容包括骑在大象上的国王、在芒果树枝头嬉戏的树精、果园的看果人、田间劳作的农夫、用大水罐运水的村妇,还有儿王等怪诞的作品。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塔下的佛像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塔下的佛像

图片

桑吉佛塔一号塔下的佛像

大塔南门外有一根断裂的“阿育王石柱”:

图片

断裂的阿育王石柱柱基

图片

断裂的阿育王石柱柱身

图片

断裂的阿育王石柱的四狮柱头

       佛塔二号遗址在山坡的底层;而一号、三号遗址和公元五世纪、七世纪修建的两个歌普特寺庙即十七、十八号遗址则修建在山坡中间;而其最高峰修建的是一个修道院。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遗址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遗址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遗址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遗址
      直径为14米。在顶部发掘出的4个安放舍利的容器上,刻有阿育王时代10位著名僧侣的名字。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遗址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
图片
桑吉佛塔二号
图片
桑吉佛塔三号遗址
图片
桑吉佛塔三号

       这三座佛塔都是由一个带有半球形圆顶(安达)的底座组成,象征着环绕地球的天堂圆顶。它的上方是代表世界山的方形轨道单元(harmika),从中升起一根象征宇宙轴的桅杆(yashti)。桅杆上有代表各种天堂 (devaloka) 的雨伞 (chatras)。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其它遗迹

      桑吉佛塔遗址附近有个砂岩寺庙建筑仍是当年未竣工的模样,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这里仍保存着阿育王的一份诏书。该诏书主要内容是:任何有害佛教文化交流的行为都是不可以的,否则将受到国王的制裁。桑吉山附近不到10千米方圆的范围内还有很多遗址,例如第17号哥普特寺庙被认为是印度建筑风格中最具逻辑设计思维的经典之作、公元5世纪修建的石窟、龙哈吉山上的遗迹,它们和桑吉佛教遗址一样都是伟大的历史名胜古迹。

图片
大殿考古遗址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侧佛殿群
图片
东侧佛殿群
图片
东侧佛殿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东侧佛殿群中的造像遗存

图片

      桑吉波充分体现了印度宗教建筑的独特风格,即把宗教意义和象征意义融为一体的功能主义。它着重表现天与地、建筑与自然间的密切关系,强调这种无形的力量远胜于单纯形式美的原则。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桑吉波的造型和风格在亚洲广泛流传,并在流传中有所变革,以适应当地的传统和风俗。中国元代流行的覆钵式喇嘛塔、缅甸大金塔、泰国锥形塔等,无不深受桑吉波的影响。

图片
白马寺
图片
白马寺 国际佛殿
图片

2006-2010年印度政府在白马寺捐建的仿照桑吉大塔的建筑

      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回族区白马寺镇310国道边,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白马寺作为佛教传入中国后由官府正式创建的第一座寺院,也是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原汉地繁荣发展的第一座菩提道场,白马寺在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历来被佛教界称为“释源”(即佛教之发源地)和“祖庭”(即祖师之庭院),更有“祖庭十古”的尊称。它对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促进中外思想文化交流起了重要的作用。选择在此地修建印度风格的佛殿可谓溯归正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