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抗日名将庞炳勋投敌

 A松毛岭634高地 2023-09-20

蒋介石对待自己的嫡系部队和杂牌军的态度可以说是天差地别,如果大家了解过民国那段历史的话就会发现,在前线抛头颅洒热血的往往都是杂牌军,只有到了危急时刻,蒋介石才会动用嫡系部队。

蒋介石这样搞特殊待遇,底下的人自然不满,所以才会发生了有些杂牌军宁愿投降日本人都不愿意再效忠国军的事情。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人就属于国民党中的杂牌军出身,后因在抗战中投敌而一夜成名,他的名字叫庞炳勋。

庞炳勋年轻的时候清朝还没有覆灭,所以他当时效忠的是清朝政府,后来清政府逐渐衰败,全国到处都在闹革命,庞炳勋就跟着局势进入了同盟会。他本以为同盟会会给他大展拳脚的机会,可惜那时同盟会中人才济济,孙先生并没有发现庞炳勋的存在,庞炳勋就这样怀着失落的心情回了家乡。

庞炳勋在老家安生没多久就迎来了旱灾,到处都缺粮食,他家也不是很富裕,再次面临绝境的庞炳勋只能想办法再次参军。就在这时他遇上了自己一生的贵人孙岳,此人对庞炳勋的帮助不小,在他的一路提携下,庞炳勋步步高升,后来竟当上了陆军少将。

庞炳勋是个极其灵活变通的人,在那个时局动荡的年代,他顺应时势更换了多次阵营。1927年他转变成了北伐革命军,后来又去了冯玉祥的手下。他表面上装作听冯玉祥的话,实际上对他并不是很忠心,不然在对抗蒋介石的诸多场战役中他不会表现得如此保守,中原大战中各方势力都损失不小,唯有庞炳勋坐山观虎斗,不仅没有在战中损失分毫,还加强了自己的势力。

卢沟桥事变后,庞炳勋被安排到了抗日第一线,当时的庞炳勋手上虽然有人,但却没有精良的武器,和装备先进的日寇打起来明显处于下风,才刚上场就损失了不少人力。不过,当时媒体各方面都对庞炳勋的评价很高,称赞他不惧牺牲。

1941中原会战期间,他驻军河南林县,动不动就给下属训话,说自己年轻时多能耐,10几岁当兵,临沂打板垣钢铁师团,打得他抱头鼠窜,后撤90里闭城不出,一战全国闻名,震惊中外,得了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令……

这段故事,在他的24集团军中,几乎人人都耳熟能详。

集训时讲,开会时讲,给个别人谈话时,还讲。而且讲的时候,还要卫兵搬一块儿砖头放在自己脚下,垫平自己的瘸腿,以立正军姿的讲。看谁不注意听,下去找他还再讲一遍。

一次两次大家还能听进去,时间长了,大家耳朵磨出茧,一听说他讲话都害怕,军中传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总司令来讲话。”

老汉空提当年勇,唯留嘴上昔日功。此时的庞,年逾花甲,驻防后方,因年迈体衰,变得心无斗志,老奸世故。表现之一,就是光说不做。

台儿庄战役中,老庞确实是打败过板垣征四郎,但之后驻华北,当上河北省主席和24集团军后,他的心境就大变了。

山东台儿庄之战,是他的外出援战、抗日成名战,首次参加大规模的抗日会战,官兵有士气,全国关注,此战他是拼了十二分的力气去打,打得一战功成万骨朽。

而驻华北后,他第一次当上省主席,主要任务变成了防守、稳地盘。彼时华北,各种势力错综复杂,有敌有我,有真有假,有政治有阴谋。

抗日,对这个老油条来说,就别指望了。

他的内心想法是:抗不好就把自己的地盘抗没了,还没有完成国民政府交给的任务,所以啊,这个抗日,对我庞某来说,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

东条英机当上陆军大臣后,第一个提拔的大将,就是一直在中国打仗的中将,冈村宁次,给他的新职是:华北方面军总司令。

东条告诉他,华北的任务,是一个中心两个手段。

一个中心就是扩大占领区即“治安区”,两个手段一个是打,一个是拉。

打,就是扫荡,拉,就是劝降。

这工作,冈村做得令大本营相当满意。

他之前的华北方面军总司令,是多田骏,以静态防御为主,结果被我抗日军队打得焦头烂额,手下一个中将阿部规秀命丧战场,成为全面战争爆发后第一个命丧中国的中将,震惊国内外。

所以,冈村此次上任,就吸取了多田的教训。

他还发明了“铁滚扫荡法”,一时间,华北“无村不戴孝,到处是狼烟”。

期间,冈村邀180个日本军官来观摩他的扫荡新法,意外被我军成功伏击,当场全歼,这令冈村脸面全无。

冈村扫荡的同时,开始悄悄劝降。

其思路是:厚礼相劝,先礼后兵。

比如,在劝降阎氏晋军时,当他闻听对方提出要30个团的装备,他立马答应,让人传话给阎:给他50个团的装备,要钱有钱,要粮有粮,要枪有枪,只要他投降。

口头支票不缴税,先易旗再说。投降后,就由不得他了。

按照这个思路,劝降工作进展很快。据冈村回忆,整个日中战争期间,非蒋嫡系的降日杂牌军,共约40万人,而华北就占了3/4。

冈村在回忆录中说,这些地方军,大多是各派系的旧军阀,对国民政府未必忠心,所以诱降“非常奏效”。

其中最大的投降军队,就是24集团军、河北省主席庞炳勋。

1943年4月,冈村宁次又调5万人大扫荡,其主要目标,就是久劝不降的24集团军庞炳勋。

他兵分东西南三路,向太行山区的庞炳勋部扑来。

老庞故伎重演,一个字,跑。

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打不过我就跑,反正是不能倒。

他立即通知部下向陵川县山区转移。

4月底,庞炳勋的下属、新五军军长孙殿英,在林县辉县交界地鹿岭被日军包围,率先投降了日军。

庞炳勋抵达林县西部的莲花岭时,由于行军缓慢,目标大,被日军发现,飞机一路轰炸。

庞瘸腿本来行动就不便,需要人用滑竿抬椅,此时更不便了。

然而,瘸腿上山逃命还不是最大的不幸。他最大的不幸,是烟瘾,越急越紧张,越容易犯病。

传说,之前孙殿英为了孝敬他,经常给他吃大烟膏,渐渐就上瘾了。

此次逃亡,孙殿英一降,老庞就岌岌可危。

4月29日傍晚,在陵川县东九连窑附近,庞与一股日军相遇,混战中,庞军大乱,抬轿的轿夫也不知道跑哪里了,剩下老庞和儿子、卫兵几个人,一起滚落山坡。

后来,在当地群众的帮助下,他们藏在了半山腰的一个山洞上。

期间,有一个传言的版本是:在山洞里,多日不抽烟的老庞大烟瘾犯了,痛苦得掏枪自杀,被儿子拦住。

庞无奈写下一书信,上书“殿英救我”,令卫兵下山找孙殿英了。

孙殿英受日军令,到山坡上去找庞,群众见他是“自己”的军队,就告知了庞的藏身山洞。

就这样,老庞被孙找到了。

劝降时,孙殿英先给老庞磕个头,然后一手大烟膏,一手食物,说你只要投降,这些就给你。

庞一阵大骂。孙殿英滚了下来。

次日,一个日军少尉又来劝降,庞走投无路,“半推半就”地跟他下山了。

家人一句话,让庞无地自容

在日军占领地新乡,庞提了降日的4个条件:

①投降只投汪伪政府;②归还自己被俘的军队;③保留自己的部队番号;④不与国民政府的军队打仗。

对他来说,能有一个省长来投降,天大的喜讯!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只要真投降。

因为,庞投降的舆论影响,始终太大了。

作为国民政府投日将领中级别最高的将领,冈村令日军和日伪政府大肆宣扬,以惑人心。

一时间,打着“曲线救国”旗号的投日的军队大增,所谓“降将如潮,降官如毛”。

然而,相比全国抗日主流,降官降将无论数量还是实力,都只能说支流中的支流。有的即便降日,也未必真心。

庞炳勋在降日的5个月后,就开始策划逃回黄河以南的第一战区。被孙殿英告密后,起事失败。

后来,河南会战时,冈村宁次怕庞故伎重演,特把他请到北平好吃好喝“软禁”起来,战争结束后才放他走。

据说,在北平,庞的女儿女婿来探望他,见他被软禁,冷冷说了一句话,让庞无地自容:

“你当年若能慷慨为国殉难,何等光荣,而今活着却任人摆布,真不如死了的好。”

1944年初,庞炳勋调任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此后,他脚踩两只船,一方面效忠日本人,另一方面又与蒋介石军队勾勾搭搭。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汪伪政府垮台。庞炳勋致电蒋介石,表示戴罪立功,听候发落。蒋介石复电委任他为先遣军司令,庞炳勋又为蒋介石卖力,阻止八路军进城对日军受降。

全国内战爆发后,庞炳勋交出军队,不再担任军职,只是当了挂名的国防部咨议的虚衔,在开封闲居,后迁居郑州和南京。

1949年,庞炳勋看到国民党大势已去,就在南京解放前夕,他携带姨太太和一双儿女,逃亡到了台湾,居住在台北市,开一家餐馆度日。1963年1月12日,庞炳勋逝世于台北,时年84岁。

庞炳勋是个复杂的人物,他一生多次倒戈,没有坚定的信仰,关键时刻,只是见风使舵,追求权力,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抗战初期,他也拼死与日军作战,赢得“抗日名将”的美誉。但他最终又投靠日军,成了汉奸。人性的复杂性在他身上体现出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