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汁酸:不可忽视的代谢指标!升高的这些危害,你都了解吗?

 所来所去 2023-09-20
胆汁酸由胆固醇在肝细胞中分解代谢产生,是胆汁的主要成分。胆汁酸在调节脂类代谢、维持脂类平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随着人们对胆汁酸更多更深层的研究,逐渐发现并证实了高水平胆汁酸与多重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胆汁酸的代谢与调节



一、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在肝脏中由胆固醇合成,随胆汁分泌入肠道,经肠道细菌分解后由小肠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被肝细胞摄取,与新合成的胆汁酸一起重新随胆汁排入肠道。这个过程称为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胆汁酸能使疏水脂类在水中乳化为细小微团,因此具有促进脂类食物及脂溶性维生素在肠道的消化吸收,并维持胆汁中胆固醇的溶解状态。50%胆固醇以胆汁酸形式排泄,当胆汁酸合成减少,常导致肝内胆色素性或胆固醇性结石形成。

此外,胆汁酸测定能反映肝细胞合成、摄取及分泌功能,还能促进胆汁分泌,具有重要的利胆作用。

二、胆汁酸的调节

胆汁酸具有细胞毒性,尤其是疏水性胆汁酸毒性更强。疏水性胆汁酸通过破坏细胞膜和氧化应激损伤机制可导致细胞坏死和凋亡,甚至促进癌细胞的发展。

胆汁酸通过负反馈机制调控自身代谢基因和胆固醇代谢基因的表达来保持平衡。其肠肝循环在反馈抑制胆汁酸合成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胆固醇、肠道微生物、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昼夜节律调节及胆汁酸本身均参与了胆汁酸的代谢调控。

胆汁酸代谢异常的危害



一、肝、胆影响
胆汁酸的合成、分泌、重吸收及加工转化等均与肝、胆、肠等密切相关,因此肝、胆或肠道疾病必然影响胆汁酸代谢,而胆汁酸代谢异常势必影响到上述脏器功能及胆固醇代谢水平。

总胆汁酸病理性增高见于:

①肝细胞损害,如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癌、酒精肝及中毒性肝病;

②胆道梗阻,如肝内、肝外的胆管梗阻;

③门静脉分流,肠道中次级胆汁酸经分流的门静脉系统直接进入体循环;

④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血清胆汁酸为诊断ICP最敏感的检查指标。一般认为胆汁酸总浓度超过 10μmol/L为异常,美国提出正常妊娠和非妊娠患者的胆汁酸参考范围为 0~14μmol/L。

另外,有研究发现胆汁酸的缺乏是胆结石患者胆固醇过饱和及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总胆汁酸含量减少导致胆固醇相对过饱和,这与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目前认为,肝脏胆汁酸合成减少、胆囊运动功能障碍、肠道菌群失调是胆固醇结石患者体内胆汁酸代谢异常的关键机制。
图片
胆汁酸异常变化诱发胆固醇结石形成机制的关系示意图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二、肝胆外影响
一、高血压

研究表明,高胆汁酸水平是高血压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慢性炎症与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基础,胆汁酸可通过胆盐水解酶活性和胆汁酸受体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

肥胖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主要致病因素,流行病调查显示肥胖导致的许多并发症可能与肠道胆汁酸吸收失调有关。

  • 胆汁酸参与高血压发病机制如下图:

图片

图片来源:参考文献[3](点击图片可放大)

已有的临床研究提示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和动脉血压升高之间的关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 TBA 水平较正常人群升高,并且高血压分级越 高,血清 TBA 水平越高。

另外,高血压患者存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β-11β-HSD) 缺乏,而胆汁酸则可能通过11β-HSD 参与高血压的发生。

综上所得:既往对高血压发病机制的研究均是从循环血量增加和外周血管阻力增高角度分析,而对体内生态环境及其相关代谢的关注较少。因此,胆汁酸调节可能为潜在的高血压干预新途径。

二、糖脂代谢异常

近年来,胆汁酸受体 FXR和 TGR5作为治疗糖脂代谢异常的靶点受到关注。而糖脂异常是公认的导致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糖尿病是糖脂代谢紊乱性疾病,易引起血脂、 脂蛋白的异常。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的脱氧胆酸较正常人高 1.6倍。

相似的研究显示 T2DM的12-α 羟基化物(胆酸、脱氧胆酸和其共轭形式)显著增加。12-α 羟基化胆汁酸与胰岛素抵抗相关联,导致出现高胰岛素、高胰岛素原、高血糖、高三酰甘油和低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三、冠心病

国外一项长达 20年的临床随访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饮食条件下,冠心病组胆汁酸排泄率较非冠心病组显著降低,推测患者可能存在胆汁酸分泌排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过高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无法清除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因此认为胆汁酸排泄功能下降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另外,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独立预测因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是独立于代谢综合征以外的心血 管危险因素,而 NAFLD与胆汁酸升高具有相关性。

四、心律失常

既往已有学者发现,血浆中较高浓度的胆汁酸水平提示心脏疾病,尤其是心律失常。胆汁酸能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性,不同胆汁酸成分对心肌细胞有着不同的影响。

随着人们对胆汁酸更多更深层的研究,逐渐发现并证实了高水平胆汁酸可致多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例如窦性心动过缓、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等,严重者甚至可出现心脏骤停;胎儿比成人更易发生胆汁酸诱导的心律失常。

熊去氧胆酸对心脏起保护作用,并且是具有抗心律失常效应的胆汁酸。
五、心力衰竭
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慢性心力衰竭重要的表现之一,造成运动耐量的下降,影响了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
体外实验表明,亲脂性胆汁酸可对离体心肌细胞造成损伤,破坏心肌细胞线粒体功能诱导心肌细胞凋亡,可能在肝硬化心肌病变中起一定的作用。故循环胆汁酸升高可能会影响心肌细胞功能,或可在心衰的发生和进展中起一定作用,但尚需更多研究结果证实。
而临床观察到 NASH患者肝移植术后具有较高的心血管事件风险,或与肝硬化心肌病中胆汁酸的致凋亡和致心律失常作用相关。

综上所述,胆汁酸水平不仅能够反映肝实质性损伤的重要指标,尤其是在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诊断、治疗中,其含量改变幅度的大小有重要意义。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进展中也起重要作用。

六、对新生儿的影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是孕期特发性疾病,对孕产妇的影响并不大,但会增加围产儿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如新生儿肺损伤、心肌损伤、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儿黄疸以及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等。

因此,在ICP高发地区,应注重孕妇的产前筛查:
①产前检查应常规询问有无皮肤瘙痒,有瘙痒者即测定并动态监测胆汁酸水平变化;
②有 ICP高危因素者,孕 28~30周时测定总胆汁酸水平和肝酶水平,测定结果正常者于 3~4周后复查。总胆汁酸水平正常,但存在无法解释的肝功能异常也应密切随访,每 1~2周复查 1 次;

③无瘙痒症状者及非 ICP高危孕妇,孕 32~34周常规测定总胆汁酸水平和肝酶水平。

福利领取:8种常见症状的诊断路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