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都大桥菜市街:东连青龙桥西连永济桥

 微江都圈 2023-09-20

江都大桥菜市街:东连青龙桥西连永济桥

   位于大桥古镇中街的菜市街是大桥人耳熟能详的一条贯穿东西街道。她东起青龙河上的青龙桥,向西穿过人民路,一直到西边白塔河上的永济桥。

   听祖辈说,原先青龙河是条南北走向不知名的河流,在清朝道光年间为了解决涝灾,大桥商会和各个商铺及居民们捐出银两,在当年夏末组织劳力对这条河道进行疏浚扩宽,建起了一座长4米、宽2.5米的独拱桥。在建桥过程中,一天下午,突然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建桥的人马上停下劳作,收拾工具,准备进屋避雨。就在此时,天空中好似一条青龙由东向西而来,到了建桥处突然降下,转眼就不见了踪影。人们见此情景,十分惊讶诧异,又感到特别神奇,也顾不得进屋躲避雷雨,都站在雨天里议论纷纷,说这里定是龙脉之地!一时间,这个消息很快传开,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趣谈。拱桥建好后,人们便把这座桥叫做了青龙桥,原本无名的小河道,从此也就被叫做了青龙河

IMG_20220904_074950

菜市街东面起点就是青龙桥,后来,这座青龙桥不知道什么原因不见了,依稀记得小时候每天都有好多人路过此地确无法过河。前几年,为了美化古镇环境,大桥镇对这河道进行了全面清淤疏浚,用石块驳坡,砌筑了一条46米宽度不等、围有护栏的河道。

青龙桥位置图 旧地图

菜市街由东向西直到人民路,原先也是条石街,后因每年大雨时节内涝严重,一下大雨,水都会淹到居民家中,后来对条石街进行了改造,不过现在还有条石街的影子。菜市街东面记忆最深的有茶水炉子家、卖猪头肉的袁家、做烧饼的许家,而今都不见踪影了。

IMG_20220904_072405

菜市街和人民路交叉路口的西南面,曾今是大桥人再熟悉不过的青春茶社。每天早上到青春茶社喝早茶吃早点在当时来说也是很奢侈的。后来青春茶社改成了舞厅,九十年代的舞厅那才是热闹。晚上男女老少都去舞厅,年轻的跳舞,老人们坐在边上欣赏。兴致上来的还可以点歌,一展歌喉,什么《同桌的你》、《潇洒走一回》、《驿动的心》,当年流行的歌曲都是舞厅必点的曲目。西北面的供销社承载着多少大桥人儿时的回忆。

IMG_20220904_072124

在往西是水巷。大桥古镇建镇之初,主要街道设有十三道圈门,至晚闭门,内外隔绝。建筑大都采用“一府跨二街,左右都相连”格局,前门条石街为繁荣街,条石之下为下水道。后门街为生活进出、货物运输通道,该巷西端为大桥河码头,人们常年肩挑手提饮用水都经此巷,挑水向东者亦经此巷,巷内陆面终日潮湿,遂名“水巷子”。现今有了自来水,取水不必肩挑手提,该巷已不复往日水迹斑斑,然群众仍习惯称此为“水巷”。左邻右舍隔墙开门,院落相通。全镇设计既满足了商贸人居功能,又体现传统的人文精神,同时兼备了防匪、防火、防水功能。

水巷西出口是大桥浴室。大桥浴室起源于清道光年间三星池澡堂,面积约有400多平方米,内部按规模档次分设三室:通铺,设置简陋,一排溜炕式木床,上铺棉席,四季不分,澡客多为贫民、劳工;暖房,冬季配有烧木炭的火炉,供浴客取暖,夏季有自制拉挂式风扇,由浴工操作消凉,浴后上一盆热水,浴客可用毛巾洗擦,无服务人员;包间雅座,设施齐全,装饰清雅,备有糕点食物、高档茶具等,供浴客品茗休闲。各室澡资按座次等级收取,极贫者就浴可获免费。业主曾聘请扬州修脚技师坐堂指导、培训修脚技工,为浴客提供修脚、治脚病等服务。三星池技工手艺精良,拿捏到位,服务周到,每日多有擦澡者浴后挨次排号,等候疗理足疾。通铺就浴者多因家贫,舍不得花费修脚之资,故浴室亦配有剪刀之类的工具,以供浴客自行使用。

尤其是唋夕前一天,年轻人打牌聊天,都要等到夜里十二点,开头汤,洗元宝澡。浴池里象下饺子,人挤人,一点活动余地也没有。

IMG_256

IMG_20220904_072023

水巷西边原来是菜市场,在分田到户之前,蔬菜都是集体的,每天都有人轮流上街卖菜,分田到户后,农民产自销的蔬菜都集中在此销售,菜贩子、鱼贩子、肉贩子等也是那个时候才开始出现。

IMG_20220904_072035

永济桥。玉带河与带水。明永乐年间平江伯陈瑄开凿白塔河水道,其时河流环绕大桥镇周围,经三江营出口至长江,形如带状,人称玉带河,又名带水,称大桥为带桥。清康熙年间地人贤士朱江独资建永济桥,横跨玉带河两岸,贯通东西街,至此大桥才有名副其实的大桥,亦是大桥镇的地标。民国初称大桥市,民国十八年(1929)撤市称镇,区域划分为大桥青龙仁寿三镇,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解放。今为当地社区名。

IMG_20220904_071812

IMG_20220904_07082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