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轴线角度看书法作品的章法构成

 家有学子 2023-09-20

笔法、章法与字结构是构成书法形式的三个主要部分,也是书法形态学的基础研究对象。书法形式看似简单,但非常微妙,如果仅仅用语言描述,还不足以深入作品的构成。因此,研究书法图形,必须深入图形的创制,深入书写所包含的运动方式。

以下选摘《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中对“章法”轴线概念的精彩介绍,帮助大家突破模糊的“行气”感受,从线条结构、空间占比、运动关系等技术角度,认识审美背后的内在节奏规律。

图片

章法的构成:轴线与轴线图

文/邱振中

在随意书写的任何一个汉字上,都可以作出这样一条直线:它的位置表示这个字倾侧的方向,同时把这个字分成感觉上分量相等的两个部分。如果要检查直线位置的准确性,可以转动书页,使直线处于垂直方向,看直线两侧墨线的分量与所占据的空间是否均衡。

图片

我们把这样作的直线称为单字轴线。每个字的轴线确定了这个字在作品中的位置和趋向。

当然,依靠感觉作的轴线难言精确,但是测验证明,人们这种感觉的差异很小。下图是我们对十五位学习过半年书法的成年人进行测验的结果。

图片

我们让每人独立作出这些字的轴线,根据这些轴线位置的平均值作理想轴线,再测量所有轴线与理想轴线的倾角误差与中心距误差。除个别情况外,误差保持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

如果在一件书法作品上作出所有单字的轴线,便得到这件作品的轴线图。

图片

轴线图上二字轴线的连接,有这样三种情况:① 轴线在二字之间相交或重合;② 平行;③ 不相交亦不平行。

把作品与轴线图进行比较,可以发现,作品连贯性强的地方,轴线总在两字之间相交或平行;

图片

连贯性差的地方,轴线在两字之间无交点,也不平行,反之亦然。

图片

推究其原因,在于人们具有下意识地迅速感受物体或图形重心及趋向的能力,而单字轴线实质上便相当于图形重心的趋向线。轴线在二字之间重合或相交时,观赏者的感觉顺势而下,承接贴切而自然,即使二字距离较远,点画各自独立,仍然能够保持密切的内在联系;相邻单字轴线互相平行,反映了观赏时感觉的复现和呼应,相邻各字也能保持很好的连贯性;二字轴线既不相交又不平行时,对运动趋向的感觉在这里中断,感觉经过短暂的停顿、搜索、漂移,再顺着另一条线继续前行—轴线图上这时出现断点,这种断点如果安排得当,无疑对调整作品的节奏大有好处,但安排不当或断点过多,感觉被频频打断,作品则显得支离破碎。

由于轴线图与审美感受存在如此密切的联系,它作为分析作品线结构的一种技术手段,作为研究作品线结构的一种模型,给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轴线图简略而形象地反映了书法作品各组线条(一般每字自成一组)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们可以据此方便地判断一件作品在连贯性方面的得失。从来难以言说的“行气”(指一行中各字的连贯性),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其次,在书法作品中,除去可见线条对人们的感觉产生作用外,每一组线条的趋向也引导人们的感觉按一定方向运动,从而对审美感受产生重大影响,因此,这种运动成为构成书法作品内在节奏的重要因素,它一般落在人们的意识之外,而轴线图则形象地揭示了这种运动的趋向,揭示了作品内在的节奏和韵律。例如清丽、雅致的作品,各行轴线接近于直线或平缓的曲线;奔放、激切的作品,各行轴线则多由波动强烈的折线构成—轴线图几乎成为作品情绪变化的示波图像。

其三,由于单字轴线反映了各字的位置和趋向,它实际上成为各字的“骨骼”,轴线图则成为作品的“骨骼图”—它虽然不能反映各组线条实际占有的空间(实际占有的空间由单字的外接多边形所决定),但反映了各组线条的趋向和承续关系,反映了各行轴线之间距离的变化,反映了邻行之间的呼应、离合,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品线条的疏密分布—这里几乎包括了章法一切重要的构成因素,因此轴线图虽然在作品上并不存在,却成为统领作品章法的“经络”。

长期以来,对于一件作品章法上的得失,人们常常深有所感,却无法准确地形诸语言,尽管人们的审美经验不断累积,谈到章法时,却不得不用那一套陈旧的语汇。这也限制了人们对章法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和认识。问题在于缺乏这样一个支点,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能方便而清晰地展开对书法作品线结构的丰富感受。

轴线图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支点。

以上内容节选自

《笔法·章法·字结构——书法形态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