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职场中的领导比较会喜欢笨但听话的,却不喜欢能力好但是孤傲的人?

 只为看见更多 2023-09-21 发布于广东

发布 |只为看见更多(ID:Self-see)

为什么职场中的领导比较会喜欢笨但听话的,却不喜欢能力好但是孤傲的人?

相信很多职场人对这个话题都有自己的经历或感触,但我想说成年人的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分类来看。

1.有些领导是重在喜欢听话的庸才,而不是有真正能力的优秀人才。

这种说白了,大部分还是领导局限性问题。真正有格局的领导是可以兼容带领不同类型的下属,给不同类型的下属发挥空间,展现其能力。

比如现在职场中,能力好但个性的人其实不少,尤其是一些技术、艺术与专家路线的人,在他们有很强的专业能力的基础上,不能太苛刻要求他们也必须听话或不个性,有些特性本来就是矛盾的。若他对自己的作品或方案不够自信、偏执与坚持,那他的才能就不是很突出。

所以真正厉害的领导,他其实喜欢这些优秀人才带一些个性或孤傲,因为他们有这个资本。典型例子就是被称为美国发明家、企业家,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和曾任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他本人就是这样能力突出但偏执的人。

苹果公司曾经赶走了乔布斯后,由工业时代思想的精英组成的公司,似乎找不到新的突破口了。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整整11年没有大的突破,因为公司诞生不了新的创造者了。

这说明创造者对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是多么重要。而听话是没用的。

2.一些人的能力面太窄,领导无法提拔他。

若你的能力不是特别突出,还那么偏执与个性,职场不是特别适合。因为在职场,很多工作都是需要有团队协作精神,而有些人偏执与太个性导致周围人都不想和他合作,若你有这样的下属就很头疼。目前我就有这样的难题。

去年因为业务扩增急缺PM,所以着急招聘了几个。其中的一个比较偏执让我头疼,因为毕竟是做PM,需要有包容性和润滑能力去管理项目和与各个模块协作。

而他的个性导致沟通协作方面总会让别人不舒服,同理心比较差,经常会让其他部门的人找我投诉。但职场换人有时不是那么容易的,加上他还是基本能力和对接客户可以,所以只能经常引导他去改,但毕竟30岁了,有些方面不是容易一下子改过的,所以这个棱角的磨合就比较辛苦。也是特殊时期面试时候过于着急了。

所以若有偏执这方面的短板,个人能力突出也不适合做管理。反之,有些人也许能力不是特别突出,但也不弱的前提下,若他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都达标,且同理心,包容心以及向上管理能力等都具备,领导肯定喜欢这样的下属,毕竟每个人的分工不同,领导各个方面的人才都是需要的,就像排兵布阵一样,各自发挥各自的优势去承担不同的业务,这样领导才轻松。也可以把下属带起来。

3.行为面试提问技巧(当前看法≠工作能力)

如上面的例子所讲,有些个性的下属确实不好培养,所以后面也有了lesson learnt,再着急有些方面的面试标准不能缺失。

招聘如同婚姻一样,婚前选对人要别婚后培养容易的多。

1)行为面试提问技巧

在这里分享一下这方面面试的技巧-行为性问题,通过应聘者对于过去经历和行为的描述来判断其背后的行为、动机等;有如下一些模板可以参考:

“举个例子说明你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1)应对挑战:过去,你遇到“关键挑战”,是怎么处理的,请介绍一个具体的事例。

2)跨部门协作:部门合作方面成功的经历;

3)解决矛盾:在处理团队意见不一致的一些事项

4)综合能力:同一时间处理多项工作,你是如何处理的?

5)向上管理:和领导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你是如何做的?

6)适应性:面对新工作环境,如何适应?

7)团队领导力:如何提升员工满意度,项目成员配合度,当时采取了哪些行动

8)积极主动/自我驱动:请介绍一个你主动为自己设定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你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

1)行为面试提问技巧

在这里分享一下这方面面试的技巧-行为性问题,通过应聘者对于过去经历和行为的描述来判断其背后的行为、动机等;有如下一些模板可以参考:

“举个例子说明你是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

1)应对挑战:过去,你遇到“关键挑战”,是怎么处理的,请介绍一个具体的事例。

2)跨部门协作:部门合作方面成功的经历;

3)解决矛盾:在处理团队意见不一致的一些事项

4)综合能力:同一时间处理多项工作,你是如何处理的?

5)向上管理:和领导观点不一致的时候,你是如何做的?

6)适应性:面对新工作环境,如何适应?

7)团队领导力:如何提升员工满意度,项目成员配合度,当时采取了哪些行动

8)积极主动/自我驱动:请介绍一个你主动为自己设定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你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的?

2)误区,莫用引导性问题

因为引导性问题会给应聘者暗示正确的答案,鼓励应聘者按照面试官的期望去回答。虽然效率高,但真实性会大大打折。

比如: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勤奋上进的人吗?”“假设你加入我们公司,你会怎么做?”“你会如何应对高强度的工作?”

这些假设性问题,面试者回答如何如何,但实际不一定会做,知易行难,有可能会但不用,或不学或不做,态度与意愿性问题。

或者理论性问题,它其实考验的是面试者的表达技能,但当前看法不等于工作能力。毕竟理论可以从书本、网络上找到答案,只能判断出应聘者知道应该怎么做,但不代表实际工作中会这么做。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愿对你有所帮助!

End

点击👆只为看见更多👆关注与加星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