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国将领传奇——晋军十三太保,晋军骑兵奠基者,抗日将领赵承绶

 金色年华554 2023-09-21

赵承绶(1891—1966),字印甫,五台县槐阴村人,阎锡山的十三太保之一、晋绥军骑兵第1军军长。父亲名叫赵长庚,清末秀才,平时在五台县顶着侯铨训导的虚衔以教书养家糊口,赵承绶自幼就随父亲在学堂丽学习,后来考入五台县创办最早的郭家寨文西学堂。

1909年,自幼喜欢习武的赵承绶去省城太原求学,投笔从戎就读于太原陆军小学。辛亥山西新军起义后,太原光复,赵承绶从清河陆军中学回到太原,与同学续培梅、王靖国(后来也是阎锡山的十三太保之一,本系列介绍过他)等一起参加忻代宁公团(忻州、代州、宁武府所辖各县建立的一支农民武装,以续西峰为团长、康佩珩为副团长、赵三成为参谋长、赵丕廉为粮台督办。),赵承绶担任教练官。11月28日,忻代宁公团开始北伐,经忻州繁峙县出应城茹越口攻取大同城,赵承绶率领左翼游击队作前锋,于12月5日进入大同,与大同起义民军会合,赵承绶担任东城守备。12月18日,南北开始停战议和。山西咨议局原副议长杜上化等到大同调停,决定将大同让给清军,忻代宁公团撤回雁门关内。

1912年1月17日,忻代宁公团撤出大同。公团解散,赵承绶继续求学,由清河陆军中学转到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学习骑兵科。

1918年9月,赵承绶以保定军校骑兵科最后一名的成绩毕业,随后作为山西人的他自然而然的就加入了阎锡山的晋绥军。

1924年,赵承绶经过排长、连长、营长,逐步升到11团当团长

1927年,阎锡山宣布易帜,晋绥军改编为北方国民革命军,赵承绶任第二军第二师师长。9月,赵承绶率部参加了进攻奉军的作战,率部占领了新乐和石家庄等地,但是晋军的战斗力一直堪忧,所以接连作战失利,赵承绶率部撤回陕西娘子关驻扎。

1928年,晋军主力缩编为12个师,并改用全国统一番号,赵承绶改任陆军第三十九师师长,随后,阎锡山让骑兵科毕业的赵承绶接替第6军军长傅存怀为骑兵司令,在大同负责缩编接收察绥两省的杂牌骑兵4个军、26个团的人马。10月,第三集团军骑兵教练所设立,赵承绶兼任所长,从培养基层干部、加强骑兵的正规化建设出发,分设两个军官队和五个军士队,先后共培养军官320名,军士630名。

赵承绶遵从阎锡山的“一定不要不出事,这些骑兵编的越小越好”的基本原则,他采取“培养基层、轮训中层、调配上层的办法,经两次缩编并编,竟然把4个军、26个团的骑兵规模缩编为4个旅12个团,裁撤了一大批土匪出身的骑兵,竟然没有出一点事故。经过赵承绶的整顿、并编、教练,赵承绶担任骑兵司令长达10年之久,对晋军的骑兵规模初步形成,奠定了晋军骑兵的基础。

1934年,赵承绶为了改善槐荫村中小学条件,自己出资4万大洋,将寺庙彻底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一座新型学校。学校依山而建,高低错落,共七个院落,十三个教室,一座大礼堂,还配备有操场、图书室、实验室等,设施齐全,整个学校建筑雕梁画柱,楼亭榭阁,雄伟壮丽,在当时有“华北第一校”的美称。同年,赵承绶和傅作义、王靖国依照阎锡山指示,在绥西地区直接解决了滋扰地方的孙殿英率领的数万乌合之众。

1936年1月,赵承绶以战功获国民政府四等云麾勋章,授陆军中将军衔,11月,获三等云麾勋章。1936年的冬天,绥远抗战爆发,

为了适应战时的需要,经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批准,任赵承绶为骑兵第1军军长,晋绥骑兵整编为骑兵第1军,下辖3个旅,分驻集宁、武川、五原、临河。

阎锡山下令傅作义抵抗日伪,驻兵绥远的赵承绶及王靖国等将领在商谈抗日大事时,赵承绶慨然同意傅作义的反击主张,表示骑兵第1军将全力支持抗敌。绥远抗战爆发,参战部队的主力由傅作义的第35军及赵承绶的骑兵军组成,日伪进攻红格尔图,赵承绶率骑兵部队拼死抵抗,不计较自己的兵力损失,战斗持续两日,日寇不能前进一步,红格尔图一役,赵承绶的部队击毙伪军500余人,俘20余人,还抓获三个日本鬼子。绥远抗战的胜利有力的推动了中国全国抗日高潮的到来,战役结束后,赵承绶因绥远抗日有功,获颁二等宝鼎勋章,他奋笔自题一联:“出征未遂男儿愿,班师犹恨日本奴”。

1937年7月,全面抗日爆发。赵承绶所部改编为骑兵第一军,赵承绶继续担任军长,率军直捣热河林西县,一举攻克察北的商都、化德南壕堑等地,赵承绶正欲扩大战果之际,因右翼平绥线失利的原因,赵承绶率领骑兵部队被迫转移,于1938年年初退归晋西北,驻守岢岚、神池、宁武、静乐一带。

1938年,由于国共合作抗日,八路军第一二零师在晋西北的部队全部划归赵承绶统一指挥,一二零师师长贺龙亲自和赵承绶会晤,通过这次会晤使赵承绶思想上受到很大影响,他对八路军坚持抗战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明整肃的纪律和军民鱼水般的关系十分敬佩,赵承绶多次与第一二零师互相配合,并肩作战,在宁武、轩岗和神池、五寨地区的八角堡、利民堡、三井、义井等战役中取得了抗战的胜利。赵承绶为了感谢第一二零师协助他的骑兵军解救宁武之围,赵承绶亲自回访贺老总,送给一二零师晋钞二十万元,帮助一二零师解决了一段时期的军需困难。

1939年,赵承绶升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兼任山西省政府第二行署主任,阎锡山命令晋绥军赵承绶部进攻晋西北抗日决死队和第115师第358旅,十二月事变(晋西事变)爆发。

1940年元旦,山西新军开始向赵承绶部进行自卫反击,1月14日,赵承绶第七集团军总部所在地的临县被攻克,赵承绶率部向离军公路以南败退,沿途又遭到山西新军的截击,赵承绶的部队大半人马伤亡逃跑,军资器物几乎尽数丢弃,随后,赵承绶被南京政府撤职,离开他一手组建起来的骑1军,脱离军职。

1940年11月,阎锡山命令赵承绶开始和日本山西派遣军参谋长楠山秀吉接触、谈判,双方达成了双方合作、日军为阎锡山提供三十个团武器装备的口头协议。

1941年6月,日军将孝县让给了阎锡山,8月,赵承绶再一次代表阎锡山在日占区的汾阳县城签订了《日阎停战基本协定条款》,阎锡山和日本侵华日军名义上进行了单独媾和。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嘉奖抗战有功人员,赵承绶获忠勤勋章;1946年5月,赵承绶再获胜利勋章。

1946年,赵承绶被阎锡山任命为太原绥靖公署野战军总司令,

1948年6月11日,晋中战役的序战在汾河以西拉开。赵承绶被阎锡山委任为:第7集团军中将总司令兼野战军总司令,负责前线指挥。1948年7月16日,赵承绶自知无力回天,接受部下建议,派副官马续援持白旗和解放军联系,于下午四时,全军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降。

1949年4月,赵承绶受徐向前派遣进入阎军的前线指挥部,要求入城谈判,争取和平解放太原。当时阎锡山已经逃往南京,在太原城内的孙楚、王靖国答以"无人负责",拒绝赵承绶入城。在解放军总攻太原的头一天,赵承绶给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亲自打电话,规劝王靖国走北平傅作义的道路并要求进城会谈,王靖国愚忠阎锡山,拒绝了赵承绶。4月24日,解放军攻克太原,赵承绶进城后,见人就指责王靖国不足与谋大事。

1952年,赵承绶担任新中国的中央水利部参事,1953年,担任北京捐献分会主任委员,积极带头捐献房产、现金、公债券,他甚至把自己的房子献出,自己去租房子住。

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冲击,于10月1日病故于北京,终年76岁。

1978年4月,中央给赵承绶予以平反昭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