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华大地上,被视为杂牌军的西北军、东北军、桂军、川军、粤军、滇军以及晋军在对战日本侵略者时,抛弃与蒋介石中央军的成见,英勇杀敌,将生死置之度外,大批高级将领阵亡沙场,杀身成仁,从网上搜寻的资料统计看,将级将领合共牺牲36人,其中上将8人,中将12人,少将16人。 从军系看,伤亡最惨重的是川军,合共将级将领10人,其中上将4人,中将2人,少将5人。 他们分别是上将级别:145师师长饶国华、122师师长王铭章、36集团军总司令李家钰上将。 其次是西北军阵亡8名将领,其中上将阵亡最多,达到4人。 他们分别是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佟麟阁、国民革命军第一三二师师长赵登禹、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郝梦龄,国民革命军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 排在第三的是东北军,有7名高级将领阵亡。这里因为阵亡将领较多不能一一列出,不过东北军阵亡将领中有一人是空军少将高志航,其在1937年与日军空战中阵亡,是抗日战争中空军牺牲中的重要高级将领。 如果从自身损失来看,牺牲最大的是滇军,作为一个边远省份的地方军阀,军队不超十万,阵亡了一名上将和一名中将,其中第三军军长唐淮源上将在中条山战役中被日军包围,自杀成仁,79军军长王甲本中将,在1944年湖南东安与日军打到了最后拼起了刺刀,战至最后一刻,血洒疆场,不能不说惨烈。另外一个惨烈程度不亚于滇军的要属于桂军,阵亡的三名中将,有两名一个不愿落于敌手,一个对不能守住桂林自责,选择了自杀,这两名将领前一个是桂林防守司令部参谋长陈济恒中将,另一个是131师师长阚维雍中将,都不愧是军人的楷模和民族的骄傲。 粤军作为一个地方军阀派系,其阵亡的四名将领中有两名司徒非少将和姚中英少将都在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中阵亡,其在民族存亡之际将自己的利益放在了一边,体现其爱国精神。 相对来说晋军作为山西地方军阀,在日寇的直接进攻下,以守土为责,与日军殊死作战,阵亡中将一人70师师长石作衡中将和少将一人暂45师师长王凤山少将,真是他们的努力,保住了山西拖住了日军,护住了西北大后方,为全国抗战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这些地方军系,在民族大义面前承担的责任,抛弃了过去的恩怨,携手抗战,最终换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让我们缅怀他们,纪念他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