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预制菜进校园,网友:如果做不到这3点,宁可天天送饭,底线不能丢

 一葉一如来 2023-09-21
图片

经常看菜谱的人会知道,中国的菜肴有个很独特的地方:量化指标不够明确,菜谱中会有很多“少许”“适量”等字样,即便是同一道菜,同样的烹饪步骤,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菜味也不一样,甚至即便是同一个厨师,在不同时间做出来的菜味道也会略有区别,所以有人说中餐没办法做到“去厨师化”,无法进行“中餐工业化”,但预制菜的出现打破了这一格局。

图片

预制菜做到了厨房用料标准化,借鉴了洋快餐的工业化思维,在工厂中预先对食品原料进行统一加工,简单烹调后即可食用,如今的预制菜已相当的成熟,大体分为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无论是罐头、卤味、速冻水饺、自热火锅、料理包还是需要自烹饪的薯条、肉丸、酥肉,或者是最基础的免洗蔬菜,切好的土豆丝等等都是属于预制菜的品种。

图片

图片

广义的预制菜已经无可避免的进入生活中,这是工业化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随着锁鲜技术、冷链技术的发展,快餐店、小吃店、外卖店甚至是高端的星级饭店里预制菜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们被动的接受预制菜,但不代表大家都同意预制菜用在所有的场景下,尤其是料理包式的成品菜肴。


一、预制菜能不能进校园?

新学期刚开始,预制菜进校园的话题就引发热议,这里的预制菜指的是“即热预制菜”,和料理包基本是一个概念的,大多数人对预制菜进校园是持反对意见的,孩子是每个家长的底线,宁可自己吃的差一些,也要让孩子吃的好一些。

图片

虽然正规销售的预制菜,理论上是符合国家标准的,无论微生物、添加剂等指标上也是合格的,甚至在食品安全这一块会更放心一些,但要清楚的认识到,目前的预制菜水平和工艺下,批量生产的日常预制菜在口感、色泽、味道也很难达到现炒菜肴的水准,为了延长保质期,各类添加剂也会有不少,预制菜的营养也低于现烹的菜肴。

孩子们在学校营养的摄入主要就是学校食堂,这不是一件小事,孩子们正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学校的饭菜一吃就是好几年,食物品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是不能承担任何风险的,而成品预制菜目前还没有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在配料、口感、色泽上还有诸多让人不满意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就急匆匆的往校园里推广,是非常不妥当的,也是让家长们很不放心的,也难怪有家长听说学校吃预制菜,干脆每天去学校给孩子送饭了。


二、如果预制菜进校园需要做到什么

图片
图片

1、需要做到无添加剂、防腐剂。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化工原料绝对不能出现在孩子的一日三餐中,上班族点外卖点到预制菜,和学生长期吃食堂的预制菜其健康影响不能等量齐观,哪怕是符合国家标准的剂量也不行,任何人都不会让正在长身体的孩子长期吃这些有添加剂的食物。

另外预制菜的包装用塑料包装也是不妥,加热后难免有害物质会析出,如果真的要使用,可以参考罐头的包装和保鲜形式,做到无添加,无二次污染。

图片

图片
图片

2、需要做到口味、色泽正常。

预制菜不是应急食品,既然要让孩子吃,就要让孩子吃的有食欲,不能一提到学校的饭菜就一脸嫌弃,孩子吃的少营养不够也影响生长发育,预制菜普遍存在的口感差、色泽差的问题不得到解决,也不能同意预制菜进校园,有些菜适合预制,如一些炖肉、炸鸡腿等,有些菜现阶段压根就不适合预制,如炒青菜、炒鸡蛋等,要根据情况变通,也要从技术和工艺上下功夫才行。

图片
图片

3、需要做到营养好安全性高。

几乎任何食物经过长期存放后,营养都会有一定程度的流失,营养也会变的不均衡,如何保证预制菜新鲜、快速的走上餐桌也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如果是进校园,是否能做到“当天达”,把预制菜工厂变成学校的“中央厨房”,让孩子们吃的健康,吃的营养才行。

另外预制菜进校园更要注意安全检测,否则很容易发生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要设定专门的机构对进校园的预制菜的质量进行严格的把关,标准要高于一般的预制菜,否则也不能同意预制菜进校园。


——老井说——

预制菜进校园这件事,要对正当性、必要性做出一个全面性的评估,要充分征询家长、学生的意见,提供选择权。

预制菜确实有优点,如对出餐环境,出餐人员要求低,学校食堂里选择简单加热就行,降低了食堂的运营成本,也降低了管理的风险,食品安全问题也会减少,但如果上面提到的三个问题不能得到解决,预制菜依然不适合在校园中推广,这不是一道单选题和必选题,要给与家长和学生选择的机会,决不能强制性的推行。

图片

我是市井觅食记,与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旧,兴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谱和市井生活,关注我,享受舒适生活不迷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