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六十七:孔子杞国之行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杞城村村碑

提起杞国,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条著名的成语“杞人忧天”。在杞国,有个人总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那个人说:“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到什么。”那个人又说:“如果地陷下去可怎么办呢?”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而已,四处都堆满了,没有什么地方没有土块,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经过此人的一番开导,那个杞国人终于把心放了下来,也跟着高兴起来;开导他的人也把心放了下来,也感到很高兴。

若说到杞国的历史,知道的人就少了。比如孔子。《论语·八佾》载:“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比如司马迁,他说:“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所以他在《史记·陈杞世家》中写到杞国的时候,只有270字。

梳理一下杞国的历史就会发现,这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流浪国家。杞国是夏禹的后裔,据《大戴礼记·少间篇》载,商汤击败夏桀灭亡夏朝之后,将夏王室姒姓的一些遗族迁到杞国(今河南杞县一带)。但“杞在商时,或封或绝”。周武王灭商之后,寻找到了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仍封他在杞地,延续杞国的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从东楼公到杞谋娶公,《史记》记载共传四世,其间年份不详,但谋娶公在位时期,正值周厉王当政,和周武王封东楼公差了200多年,共经历了十个周王,因此,有人推算,其间杞国的世系一定有所缺漏。杞国曾先后受到宋国、淮夷、徐国等势力的攻击,无法在河南立足,只得暂到山东滕县附近的邾国避难,而后迁徙到到新泰一带。后来杞国被迫继续向东迁徙。公元前646年,杞成公在位时,将杞国迁到缘陵,即今山东昌乐县附近。到了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杞文公又把国迁到淳于,即现在的山东省潍坊市黄旗堡镇。公元前445年,杞国被楚国所灭。

《礼记·礼运》记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那么孔子是什么时候到的杞国呢?他到的是杞国的哪一个地方呢?我认为他最有可能“之杞”的,应该是在齐国期间。孔子在齐时间是从鲁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到鲁昭公二十七年(516)近三年的时间,从齐国都城临淄到潍坊杞城的距离不到200公里,这是孔子的行踪距离杞国最近的一次,顺便“之杞”了解“夏道”,是最有可能的。这期间,正是杞悼公在位的时期517-506

孔子到杞国的最大收获是得到了“夏时”。所谓夏时,司马迁认为就是《夏小正》。他说:“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史记·夏本纪》)即夏代的农事历书。

810日晚,我们住在潍坊市坊子区黄旗堡镇的一家旅店。住下后,我向店家询问杞国故城一事,他告诉我说,杞国皇城在杞城村,你们明天可直接到那里去。

第二天醒来发现,昨晚下了一场不小的雨,地面很湿。前往杞城村的路还算好走。在村子的中间,我们看到了村碑,上面布满了广告,“杞城”2字已经很难辨认,碑阴有“因村坐落在春秋战国时期杞国故城址处,故名杞城”。我们向村民打听杞国故城的具体位置,他们告诉说在村西的农田里,具体位置在城后村,让我们到那里再问。

从杞城村往城后村的路十分难走,路上坑坑洼洼里都积满了水。从杞城到城后本来路很近,但我们却走了很长一段时间。进到村里,路好了一些。进村后,我看到路上走着一位上了年纪的人,腿脚在些不太好,戴着个眼镜,像是有学问的人。我走上去向他打听杞国遗址,他果然知道得很清楚,并告诉我他叫王怀吉。他说这个村子因为在皇城的后面,因此叫城后村。皇城就在村子的南面。他说西边农田里还有九女冢,埋葬的是杞成公的九个女儿。我请他给我们带路,他笑着说,反正我也没事,就跟你们走一趟吧。

王怀吉上车之后跟我们说,这个村子里的人大多数姓王,是明朝初年从河北迁到这里来的。村后有王氏始祖墓园,问我们想不想去看看。我说可以去看看。他把我们领到村后,看到一个带围墙的小院,门楣上写有“王氏始祖”字样,两侧柱上有对联,因被草木挡着看不清楚。院内有一石碑,上书“王氏始祖墓 ”等字,碑后就是祖墓,还有立于民国二十九年(1931)四月介绍王氏家族的碑文。

离开村子,走到汶河边上,继续西行,全是乡间土路。走到一处田边,他让我们把车停下,说九女冢在地里边,得走过去。我们下了车,跟着他走进农田,他还向一个正在田里干活的人询问九女冢的具体位置。我们跟着他走到一处树木茂盛的地方,树丛中有一很高的土堆,王怀吉说这就是九女冢,转到墓的另一面,就看见了墓碑。碑为黑色,上书“九女冢”3字,质地很新,估计立的时间不长。碑的背面记载了一个悲惨的故事。

杞成公埋葬九个女儿的九女冢

相传杞成公有九个女儿,当年,淮夷伐杞时,重兵围城,久攻不下,便派人前来刺探情报。杞成公的第三个女婿本为夷狄卧底的奸细,几经刺探,从夫人口中探得“杞城按六爻建为龟形,具有老龟伏卧之功,其薄弱之处仅有东北角”的秘密,他立即缒城而出,告与狄酋。夷狄获此情报,从龟尾处攻城,城眼看被攻破。杞成公不得已率众突出重围,迁都缘陵。后在鲁国的帮助下,重新回到杞城。杞成公恨女儿助敌破了杞城,便在城西建冢,把九个女儿活囚其中,任其自生自灭,并立规矩:女大外向,死后外葬。听了这个故事,我觉得杞成公有些不讲道理,其中一个女儿泄露了机密,处理一个人就行了,为什么要将9个女儿都给活埋了呢?

碑文上还有这样一段记载:“传每逢雨夜,冢内磨面之声隆隆,话语隐隐。世人凡遇喜丧之事,在冢前祷告,定有玉制或青铜制盘碗之类器皿送出。后因用而不还者日增,不再灵验。”我们这一路上,听到许多这样的故事。

离开九女冢,王怀吉又领我们到了西门口村,村边有个村碑,虽然现在黄旗堡已经划归潍坊,但村碑上写的还是安丘。王怀吉说这个西门口村,就是当年杞国皇城的西门。再往前走还有城里村,是在皇城里面的一个村庄。当王怀吉领着我们找到城里村碑里,碑已经倒在地上,上面堆满了垃圾。王怀吉上去把垃圾清理了一下,让我拍照。在城里村,我让丕羽到超市给王怀吉买了盒烟。

从城里村到城后村有一条土路,十分难走。我们一点一点往前走,走到一个地方,王怀吉让把车停下。我们下了车,他指着东边的一片农田里高出的一块地方说,那就是皇城顶,那里经常可以捡到砖头瓦块什么的,都是杞国留下的遗物。因路不好走,我们没有到皇城顶跟前去。后来我在网上查到那里还立有“皇城顶遗址”文物保护碑。

我跟村民王怀吉站的背后,就是杞国宫殿区皇城顶

王怀吉说东边还有个东门口村,那里是原来的东门,因那里挺远,我就不领你们去了。我们把王怀吉送回城后村,又沿原路回到杞城村,从杞城村西行,竟然到了东门口村,村边立着一块灵壁石,上面刻着“杞国王城东门口”等字。

归纳一下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几个村子,可以勾勒出杞国王城的大致面积,杞城、东门口、西门口、城后、周庄子等村都围绕在杞王城的周围,中间以城里村为中心,就是杞王城的大致范围。南北长4里,东西宽3里,呈条状,计6平方公里。

                2013818日第一稿

                2013825日第二稿

                2014年5月27日第三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