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六十八:城顶山上的公冶长书院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城顶山景区前的牌坊

山东省安丘市公冶长书院,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也是孔子女婿的公冶长读书处,是安丘市重要的文化遗存。公冶长书院在安丘市西南约40公里远的城顶山上。

我们离开杞城,路过安丘市区,没有停留,直奔城顶山。走出安丘不远,就进入了丘陵地带,在地图上看,这个丘陵地带叫作鲁中南山地丘陵。上山的路不是很宽,但路况还好,路在山间盘旋,不断提升,路边不断有公冶长书院的标牌,上面写着距离书院的里程。大约1100多,我们到达了公冶长书院前的停车场,下边是悬崖,往上到山顶还有一距离,公冶长书院在山的半腰。

景区在收费处立有一座牌坊,上书“天地通衢”4字,两侧柱子上书有对联一副:“山明水秀皆画谱;鸟语花香尽韵题。”过了牌坊,还有很陡很长一段台阶要爬。台阶旁有一道小溪奔腾而下,欢快的流水声减轻了几许疲劳。台阶上头还有一座4柱3间牌坊,柱上雕着栩栩如生的龙,上书“书院胜境”。走过这道牌坊,上面有一块面积不大的平地,靠着北边山根的脚下,依次排列着神根祠、青云寺、公冶长书院等庙宇,这些庙宇都依山而建,公冶长书院在最东边。

上到平台,可见在右手方向,即青云寺的对面有两株巨大的银杏树,遮天蔽日,浓阴匝地,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根部用黄缎子包着,上面拴满了红布条。据说这两株树的树苗是孔子从曲阜来看望他的女儿女婿时带来的,他们共同把树栽在了这里,树为一雄一雌,也称“同心树”。两千多年来,一直生生不息,表现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相传孔子与公冶长共同栽的银杏树

树下有碑一通,上书《银杏树赋》,作者为中国海洋大学王秀海、李兰生,立碑时间为2006年8月。文中写道:“外拔中实,大树龙盘会鲁杰;思精体大,孔子公冶亲栽植。”指明此树的来历。又说:“严谨公冶之垂范,人文恒住;至圣先师之标榜,亘古通达。……夫子训,公冶理,圣贤眷,天相佑。”其中的“圣贤眷”,指的就是孔子女婿公冶长。

公冶长书院在最东侧,下方立有“公冶长书院”文物保护碑,碑立于198412月,那时的安丘还未升格为市,所以上面仍写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山石上刻着“书贤圣地”4字。拾级而上,便可看到一个不大的小门,上书“公冶祠”3字,门旁有立于1997年的《重修公冶祠碑记》,碑上记述了1988年重修公冶祠的情况。

公冶祠

门前还有一尊石羊,是在重修公冶祠时在祠的后山坡上发现的,经专家根据雕刻风格分析,应是唐代遗物。公冶长懂鸟语的事在唐代就已传开,因其失信于鸟,鸟便用“东山有个狼背羊”的话来骗他,因而下狱。人们便在公冶祠前雕了这尊羊,以警示人们要诚信。

走进公冶祠门,迎面是一座影壁,影壁上写着“传道授业”。转过影壁,就可看见公冶祠了。祠内供奉着身披红袍的公冶长像,两侧各有一个童子。周遭墙壁上的壁画,反映的是公冶长的生平事迹。祠前两侧还有两座碑亭,分别名之曰“清廉”和“万春”,清廉亭内所立之碑文写的是“先贤公冶子长读书处”,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安丘知县孙振基所立,碑阴无字。万春亭内存放的是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县令胡端出资维修后所立《重修公冶子长祠堂记》碑。

公冶长像

在公冶祠后还有一处建筑,上书“感恩堂”,堂内有清末大臣李湘棻的坐像。李湘棻祖籍安丘,他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进京赶考之前,曾前来公冶祠朝拜,请求圣贤保佑会试成功。李湘棻果然顺利考中进士,钦典翰林院庶吉士。为报先贤的灵应,便于祠后建感恩堂,并亲撰《谢先贤文》,刻碑立于堂前,此碑今存。感恩堂因年久失修而倒塌,现在我们所见是在原址上重建的。其《谢先贤文》曰:“先是患忧,湘棻祷于此,神明潜赞,报答着应,掇桂巍科,道昭孔音,德善布远,熏息传芳,默言大化,先生之功大矣哉!勒言所思,奉于金石,曰:子称缧绁,先生其德,余辈何幸,乃被才泽。原田每每,长树苍苍,条枚敷芬,鼓舞万方。”

感恩堂

其中“子称缧绁,先生其德”两句,指的是《论语·公冶长》中的一段话:“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孔子谈到公冶长时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曾被关在监狱中,但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孔子用嫁女的具体行动,证明公冶长“非其罪”,为他洗刷污点。

公冶长书院建于何时,已无文字可考,据说早在汉代就有了,以后屡毁屡建。关于重修公冶长书院,有明确记载的4次:

第一次在明成化十三年(1477),知县陈文伟重建。陈文伟所撰《公冶长书院记》碑文载于明万历《安丘县志·艺文考》中。文中说,这次重建是他的前任谢缜已经备足物料,未及开工而调任外地,陈文伟于成化十一年接任安丘知县,记中说:“成化丁酉前二月壬申,因公务往沂水,道经其地,驻马止宿,往寻其迹,至则四壁俱废,一址独存,遂计匠作工役,不日告成,谢君之心为不负矣。”

第二次是在清康熙十五年(1676),由县令胡端出资维修。当时所立《重修公冶子长祠堂记》石碑,至今犹存。碑文称邑侯胡端于丙辰之春,到书院山祭祀揽胜,“怅庙貌之萧条,慨然叹曰:'兴废举坠,守土者之责也……’于是捐养廉之资以襄榱甓之用,鸠工庀材,不逾月而轮奂粲然”。   

第三次在清道光七年(1827),辛天池、李政铎主持维修。此事见于道光九年(1829)所立《重修青云寺》碑。碑文云:“丁亥之春,辛君天池与李君政铎等游公冶长祠,慨其荒凉,毅然以修复为己任,乃纠邑之绅士敛财鸠工,不辞劳费。丹楹刻桷,中外修整。”

此祠在民国年间被拆毁,现在我们看到的,为1988年所重建。

看完公冶长书院,丕羽感到有些疲劳,回车里休息,我又在这里转了转。门票上画有导游图,从图上看有一环形旅游路线,山上还有些景点。公冶长书院东侧有一条上山的台阶,这时有一群人从山上下来,我问他们山上有什么,他们说什么也没有,不要上去。我不死心,一个人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我从东侧转上去,从西侧转下来,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只是在山上看到了座瞭望塔,看上去有些年头,其他就真的没有什么了。但山上有许多板栗树,已经结出毛嘟嘟的果实,还有一些杮子树,上面的果子还是青色的。

从西侧的台阶下来,又回到下面这个平台上,顺道看一眼其他景点。

从下山的台阶东行不远,就看到一眼清泉,被称为“铭泉”,井口为一块巨石,石中间掏个圆孔,清澈的泉水就在里面。据说这口泉眼深约数丈,四时不竭,水质甘甜。常用此泉之水洗脸,可养颜去皱,周边之人都把它奉为圣水。旁边有个水池,叫放生池,池中漂浮着片片睡莲,还有几朵花儿在开。水中还有些锦鲤在游动。

铭泉东侧有一道北上的台阶,门上写着“神根祠”,为著名作家莫言所书。门里有道影壁,影壁上画着太极图案。转过影壁,就来到了神根祠,祠内供奉着一块天然石头,简直就是放大了的正在勃起的男根,血脉膨胀的纹理清晰可见。石高182厘米,直径57厘米。据记载,神根祠以前就有,后来毁于战火。2003年在清理青云寺时,在寺的西侧发现了这块奇石,又在原址建庙,再次将神根供奉在里面。

神根祠东侧就是著名的青云寺,门里为天王殿,过天王殿,可见两侧立有许多石碑,上方便是大雄宝殿,从天王殿到大雄宝殿,有一段很陡的台阶,拾级而上,来到大雄宝殿前,可见前面廊檐下摆放着几尊木制佛像,十分高大,我问庙里的和尚,他说这是从外地运来的。殿内供奉着释迦牟尼金身像,两侧是十八罗汉像。这座大雄宝殿隐于绿树丛中,在下面根本看不到,环境十分清幽。

青云寺

回到山下,丕羽已经醒来,他发动了车,我们又开始上路。

我们离开公冶长书院,从路的另一面翻过这座山,在山顶看到了“齐长城遗址”的牌子,因长城从公冶长书院的山顶上通过,因此被称之为城顶山,又因这里有公冶长书院,因而也叫书院山。虽然经历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但长城的样子还依稀可见。资料显示,齐长城横亘于山东中部一带,西起今黄河东岸的长清县西南孝里镇广里村北,向东进入丘陵地区,又逐渐蜿蜒攀升至泰山西麓的中低山区,尔后沿泰沂山脉分水岭,直达黄海西岸的青岛市小珠山之东的黄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入海,蜿蜒618.9公里,现存遗址占总长度的64.3%

齐长城遗址碑

                 2013822日第一稿

                 2013827日第二稿

                 2014年5月27日第三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