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孔子去旅行之七十九:孔子堕(毁)三都之一:费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山东省级文物保护碑

孔子所堕三都之一的费邑,在山东省费县上冶镇古城村和西毕城一带。从汪沟镇到上冶镇,我们一直行进在雨中,到达上冶镇时,雨停了,我们找家饭店吃饭,店家也是从黑龙江回来的,我记得好像姓关。

吃饭期间,我向店家打听费邑古城遗址的事,他说沿省道沂台公路南行,过一道高岗,下面便是古城村,那里就是费邑遗址。他还说,古城村北有一高岗,古城村南还有一高岗,那都是费邑古城墙。

一路在下雨

我们把车开上公路的时候,又下起雨来,且下得很大,雨点落在路面上,会溅起一片水雾。我们把开到第一道高岗时,我让丕羽把车停下,拍照向路两侧延伸的城墙。从坡上下来,便看到路边有一个站牌,上面写着“古城”,说明我们已经站在了费邑古城的遗址上。在这里,我们没有看到任何关于古城遗址的标志,但找到了季桓子井,井在路西侧的一片杨树林里。井已经没有了,现在是一个不太深的坑,坑中堆放着几块大石头,石头堆旁立着两通石碑,一为乾隆年间费县知县骆大俊所立,上书“季桓子井”;另外一通是嘉庆年间山东督粮道孙星衍同知县郭志清所立,刻有隶书“季桓子得羵羊之井”。我在拍照的时候,雨下得特别大,只好让丕羽给我打着伞。

季桓子井遗址

费是季孙氏的封地。一次,季桓子让人在他的封地挖井时,挖出个土罐,里面有个似羊非羊谁也不认识的东西。便让人拿来问孔子:“我们挖井挖出个狗来,是怎么回事?”孔子说:“据我所知,应该是羊。木石变成怪物叫作夔或蝄蜽,水中的怪物叫作龙或罔象,土里的怪物叫作羵羊,不是狗。”季桓子听了孔子的解释后说:“太对了!”(《说苑·辨物》:“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以问孔子,言得狗。孔子曰:'以吾所闻,非狗,乃羊也。木之怪夔罔两,水之怪龙罔象,土之怪羵羊也,非狗也。’桓子曰:'善哉!’”)司马迁把此事系于鲁定公五年(前505),这一年孔子47岁。

季桓子井碑

    到了唐代天宝九年(750),人们开始对季桓子井进行维修,县尉赵光写了一篇《古井铭》,刻在石碑上,其文曰:“费城之井,昭然道周。土缶旧得,石于今修。征大《易》之不改,垂一善于千秋。”北宋绍圣四年(1097),湮没在地下的《古井铭》被人挖掘出来,知县事逄完把它重新竖立起来,并写了一篇《古井记》,曰:“井面圆甃,盈澄新湛,莫测其底,临视惊战。唐贤赵公之铭,土昧已久,今洗而扶之,以旌其美。绍圣四年丁丑二月丙辰朔,朝奉郎知县事逄完记。”

季桓子井上的另一通碑

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费县知县骆大俊写了“季桓子井”碑文,立于井边。据乾隆年间的《沂州府志》记载,季桓子井规模宏大,“围百尺,深数丈”。清嘉庆十三年(1808),山东督粮道孙星衍、费县知县郭志清又在季桓子井旁边立了一通 “季桓子得羵羊之井”碑。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费县知县胡世琦十分喜爱赵光的《古井铭》和逄完的《古井记》两碑,卸任之时竟然将其带走,下落至今不明。今只剩骆大俊和孙星衍等人所立的碑。

而《读史方舆纪要》卷三十二所载,认为季桓子井在曲阜城内而不在费县:“正东曰建春门,东之左曰始明门,右曰鹿门。……鹿门有两井:一为臧武仲井,一为季桓子井。《国语》:桓子穿井,得土缶,中有羊,以问仲尼者也。”

    看完季桓子井,天已不早,我们驱车前往费县县城,找了个旅店住处下。

因为费邑与孔子有过重大关系,还有孔子的一帮弟子也都不同程度与费邑发生过关系,我想对费邑还要做进一步的了解,所以第二天,也就是815日上午,我们来到费县文管所,见到了主任潘振华,还有工作人员尹代亮。潘主任对我们说,费邑遗址早在1979年就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列为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又被批准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我问立碑了吗?潘主任说,县和省保碑都立了,国保因刚批下来,还没来得及立。我问他们立的碑在什么地方?潘主任说在与省道沂台公路以东平行的古城村和西毕城的那条小路上。

为了这两通碑,我们又回到了古城村,找到了潘主任所说的那条道,道不很宽,但路况还好。我们沿着这条道由南慢慢往北走,走到古城村外,在一片杨树林中,看到了省保碑,上面用魏碑字书写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费县故城遗址,山东省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六月公布,费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十一月立。”背面写的是保护范围。

我们继续北行,在西毕城村外,见到了立于1979年的县级文物保护碑。碑在一农家的门外,看我们来拍碑,从院里走出一位妇女,对我们说,这碑周围原来都是土路,总有人来看,多不方便,所以他们家给打了水泥地面。她把我们让进她家的院里,让我们看他们种的各种农作物,还养了猫、狗、鸡、鸭、猪等动物,围墙上还爬着凌霄花。让我感到这家人真充满了生活情趣。远处一个穿白衣服的人在坡上干活,这位妇女告诉我们,那是她的老伴,他干活的那个地方就是费城古城墙。

费县文物保护碑

这就是孔子任大司寇期间,所堕的三都之一——费邑了。

费是季氏的封地,最早被封于此的是鲁桓公的第4子季友。费封给季友之后,由他的家臣南遗开始筑城,这是费有城之始。南遗死后,他的儿子南蒯继任费邑宰。南蒯想把季平子赶走,将费邑据为己有。由于阴谋败露,被季平子打败,南蒯逃亡齐国。季平子死后,他的儿子季桓子继任为卿。时任费邑宰的山公不狃与季氏家臣阳虎合谋,想取季氏而代之,将季桓子捉住。季桓子借机逃脱,阳虎因事败逃亡齐国。山公不狃继续担任费邑宰。季桓子对山公不狃已经失去了实际控制,这让季桓子很是头痛。所以当孔子提出堕三都时,与季桓子一拍合。

在郈邑被堕之后,孔子正准备剑指费邑时,早有准备的山公不狃却先发治人,突然带兵袭击鲁国都城曲阜。当时的情况十分紧急,孔子带着鲁定公与季孙、叔孙、孟孙等人,进入到季氏的家里,登上季孙武子之台。这时费人已经来到台下。孔子指挥若定,命申句须、乐颀二人统领士众进行反击。费人抵挡不住,公山不狃带败兵逃到姑蔑(今山东省泗水县东),又逃往齐国,费邑之城被堕。我们在费邑遗址,看到了满地的残砖剩瓦,难道这就是当年孔子堕费后留下的遗物吗?

费邑在鲁国历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是季孙氏的封地,而季孙氏又是鲁国实际的掌权人,所以孔子的许多弟子都某种程度与季氏或费邑发生关系。比如闵子骞、冉雍、高柴等都曾做过费邑宰,子游曾做过费邑内的武城宰,而冉求和子路则直接做过季氏的家臣,此外孔子的弟子原宪、澹台灭明也都生活在费邑这块地盘上。

旨邑遗址上残留的瓦片

孔子与季氏更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年轻时做过的乘田和委吏两个小官,就是在季氏家。后来任中都宰和大司寇,都跟季桓子的推荐有关。

孔子还曾跟曾任费邑宰的叛臣山公不狃有过一段公案。

据费以叛的费邑宰山公不狃招孔子去当他的部下,孔子打算应招。他的弟子子路听说后很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也就算了,为什么要到叛臣公山氏那里去呢?”公山氏是个叛臣孔子不是不知道,他既然想去,肯定有他要去的理由,所以他说:“你以为谁招我,我就是随便去的人吗?如果谁要想用我,我就是要在东方复兴周朝的礼乐制度!”这段话记载在《论语·阳货》中:“公山弗扰(山公不狃)以费衅,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费邑城墙遗址

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司马迁对孔子的话又进行了补充,他说:“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意思是说:周朝的周文王和周武王,起家于丰和镐两个小地方,最终得到了天下而称王。现在的费邑虽然很小,跟丰、镐二邑比起来,也差不多吧?

但最终孔子还是没有去。应该是子路的话起到了作用。

那么山公不狃是什么时候召的孔子呢?人们在“叛”字上产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山公不狃之叛,是在鲁定公十二年孔子堕三都时。但此时孔子已为大司寇,山公不狃不可能来召,孔子更不可能去。清江永认为,山公不狃召孔子应在定公八年,这一年孔子50岁,尚未入仕。他说:“《左传·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志于季氏,因阳虎。是年十月,虎欲为乱,不克而出,入于讙、阳关以叛。不言不狃以费叛。……及明年,虎败奔齐,不狃势孤,遂不敢动。桓子新遭大变,变畏缩而不敢讨,自是复为费宰者四年。至定公十二年,季氏将堕费,不狃惧其及己,乃帅费人袭鲁,不克奔齐,于是始为真叛矣。”(江永《群经补义》卷四)此说甚是。

2013912日第一稿

2013922日第二稿

2014528日第三稿

2014618日第四稿

梅吉庆简介:

 著名传统文化学者。1952年出生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郊区。毕业于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在研究孔子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自2012年以来,曾先后三次重走孔子路。出版有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上下册),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两部力作。

项目简介: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走回了历史,走进了孔子的生活,就好像一个活生生的孔子站在你面前。人们会清晰的看到孔子是怎样从一个普通人成长为圣人的,成长为受人尊敬的“至圣先师”以及“万世师表”的。

我的旅行记《跟着孔子去旅行》

我的摄影集《孔子周游地域影像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