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文化之旅三:三参观诞生新中国的小村子——西柏坡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按:我走在孔子走过的路上,常常会遇到一些红色文化,方便的话也会进去看看。此值之际,赶写了几篇红色文化之旅,权作向党的生日献礼吧!

参观诞生新中国的小村子——西柏坡

梅庆吉

2015614日晚,我和王爱中、刘学勇一行从郑州到达石家庄,爱中的朋友云总把我们安排在上海人家。吃饭期间云总说,明天有半天时间,可以去看看西柏坡。这正中我们的下怀,因为我们三人都没有去过,并且都有这个心愿,云总的这个安排,正好满足了我们埋藏心底已久的愿望。

第二天早饭后,在云的陪同下,驱车前往位于平山县境内的西柏坡,一路的高速,大约两个小时就到了。据云总说,在没修高速之前,从石家庄到西柏坡要半天的时间。一走进西柏坡,就会让人感受到浓浓的革命气氛,纪念碑、纪念馆、标语、雕塑让人应接不暇。其中的核心区域是中共中央旧址,车直接把我们拉到旧址门前。

旧址是普通的围墙,门敞开着,门旁挂着块牌子,红地黄字,写着“西柏坡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旧址”,时间为19485月至19493月。还有一块中央宣传部立的牌子,上面写着“培育爱国之情,激发报国之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地”。旧址以柏坡岭为界,分成前院和后沟。前院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任弼时的旧居,以及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后沟是朱德的旧居,还有中央招待所等;在前院与后沟的西侧,有两栋较大的房子,那就是七届二中全会和九月会议旧址。

19473月,胡宗南纠集兵力向延安进犯。中央决定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1947326日,在陕北清涧县召开了“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将中央机构分为前委、后委和工委三部分。会后由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组成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于同年5月来到西柏坡。同年7月,中央工委在西柏坡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1112日,解放了华北重镇石家庄,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连成一片,在战略上为党中央移驻华北奠定了基础。 19483月,毛主席和党中央东渡黄河向华北转移。1948526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来到西柏坡,与先期到达的刘少奇等人会合。毛主席和党中央在此组织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323日,毛泽东和党中央离开西柏坡迁往北京。西柏坡以其特殊的贡献载入中国革命史册,树立了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

董必武同志旧居

走进旧址大门,首先迎接我们的,是董必武同志,他的旧居正对着大门。其旧居门的两旁,一边写着“董必武同志旧居”,一边是关于旧居的简介。小院不大,还生长着两棵树,一株海棠,一株杏梅,都是董老和他的夫人何莲芝亲手栽的。靠北的三级台阶上是一溜平房,东间是董必武的办公室,西间是他们一家的寝室。前面的厢房为工作人员居室。他的办公室内,靠东窗下是办公桌,桌子上放着电话机、笔、砚等,靠墙是一个简易的书架。就是在这个办公桌上,董老亲笔题写了“中国人民银行”五个字,印在1948年首次发行的人民币上。董老在西柏坡期间,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工委常委、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等职务,主要负责财经工作,为保证三大战役的顺利进行,做出了巨大贡献。

董老的寝室是一普通的农家土炕,炕上的毛毯是延安大生产时织的。炕上放着一架纺车,导游介绍说,这个纺车是原件,是董老夫人何莲芝用的。何莲芝早在延安时期就是纺织能手,曾被评为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1978年,董老夫人何莲芝重返西柏坡,当她看到这架纺车时,情不自禁地再一次盘腿坐上土坑,深情地摇起当年的纺车,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难忘的岁月。

董老是19475月随同刘少奇、朱德、中央工委一起,由陕北到达晋察冀边区,同年6月到达西柏坡,先住在夹峪村,后搬到西柏坡村闫志林家。19471020日搬进这里,房东是刘凤鸣。董老在这里工作、生活了近一年半的时间,于1948318日,随同中央部分工作人员,先期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

 

刘少奇同志旧居

董必武旧居靠北偏东,就是刘少奇的旧居,他们是邻居。1947326日,枣林沟会议之后,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东渡黄河,同年五月来到西柏坡。他们先是借住村东头十几户老乡的民房,后来自己又陆续加盖了一些,并建起了一道围墙,自然形成了一个院落。为了保密,当时对外称“工校”或“劳动大学”,刘少奇化名胡服,任校长。1949323日,刘少奇在西柏坡参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十天,告别了西柏坡,随同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迁往北平。在近两年的时间里,刘少奇一直就居住在这里。

初来时,刘少奇和朱德同住在一起,刘少奇住前院,朱德住后院。走进刘少奇旧居小院,迎面的一栋房子是刘少奇和王光美的办公室。他的办公室也是中央工委办公处,许多重要会议都是在这里召开的。在这不到3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刘少奇撰写了大量文件和文章,有力地指导了解放战争的顺利进行。这里的办公桌、沙发、转椅等都是原物。靠墙有一木箱,是刘少奇从延安带来的,是他的文件箱,也是衣箱,后来这个箱子随刘少奇到了北京。

墙上挂着一幅刘少奇与王光美的合影照,那是他们结婚时照的。在刘少奇办公室的后院,有一溜厢房,靠北头是就是他们的新房。1948821日,刘少奇与王光美喜结连理,当时刘少奇50岁,王光美28岁。当天晚饭后,毛泽东、周恩来等兴冲冲地来到简易新房,和新人一起分享中央外事局自制的贺喜蛋糕,对他们的新婚表示庆贺。这趟房的南头是刘少奇子女的居室。

小院南边靠东有一溜厢房,北屋为朱总司令的秘书黄华的住处,南屋为刘少奇秘书廖鲁言的住处。

新华通讯社总编室旧址

朱德原本与刘少奇居住在一个院子里,后沟窑洞建成后,朱德搬了过去,这里便成了新华通讯社的总编室。门旁有个牌子,是新华通讯社的简介:“19485月,新华总社由太行转移到西柏坡一带,与跟随中央转战陕北的新华社工作人员会合。6月,党中央任命胡乔木兼任新华社总编辑。为严格训练新华社的主要干部,新华社的一部分业务骨干陆续调到西柏坡,在胡乔木领导下的总编辑室工作。当年新华社的文字广播、口语广播、英语广播的主要稿件都是从这里编发的。这段时间,新华社集通讯社、报纸、广播电台工作于一身,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交给的宣传任务。新华社记者活跃在全国各个战场,及时地充分地报道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记录了人民英雄可歌可泣的战斗业绩,充分发挥了党的耳目喉舌的重要作用。”

胡乔木的住室跟新华社是一栋房,屋内是普通的土炕,炕上铺着白床单,还有两床被子。墙上挂着胡乔木当时的照片,还有两幅毛主席为新华社手写的稿件的复制件。有时范长江、吴冷西也曾在这住过。

中央军委作战室旧址

从刘少奇寝室出来,走到院外,可看到一座不高的小山,名字叫柏坡岭,有防空洞伸向山的腹部。我们刚要走进防空洞,导游说,我们先到前边参观,之后再带大家走防空洞。我们跟着导游,走过一道两墙中间的狭窄小道,来到一处房屋呈U字形的院落,正房就是中央军委作战室。走进屋内,迎面是一张巨大的地图,图上密密麻麻标着地名,看的时候需要用放大镜。地中间放着三张油漆斑驳的桌子,从西往东分别是:作战科、情报科和战史资料科。每张桌子上放着一把壶几个杯子。靠墙的一张桌子上放着一部电话机,这是指挥部唯一与外界联系的通讯工具。这就是当时的整个军委,最初工作人员只有10几位,后来增加到20多人。

    就是这被称为世界上最小的作战指挥部的普普通通的4间土坯房,在短短的10个月时间里,指挥了包括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在内的24次规模较大的战斗,向全国各地发出了400多封电报。导游动情地说:“它相当于现在美国五角大楼的功能,用几个数字来概括就是,一部电话、二张地图、三张桌子、四间房子!”后来提到这个作战室,周恩来总理曾风趣地说:“在这个指挥部里,一不发人,二不发枪,三不发粮,只是天天发电报,就把国民党打败了。” 1975年,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十二兵团司令黄维特赦后来到西柏坡,当他看了这四间小平房后,无限感慨地说:“毛主席真是英明伟大,在这四间小平房里就把国民党的几百万军队打败了,国民党当败,蒋介石当败啊!”

西侧厢房是伍云甫、汪东兴的住室,还有中央档案组。东侧厢房是工作人员住室。现在的院子里长着许多树木。

毛泽东同志旧居

我们是从后面进入毛主席旧居的,先来到毛主席的寝室和办公室。寝室内靠墙放着一张床,床头放着一个澡盆,旁边有个立柜,柜上有面镜子,这是当时西柏坡唯一有镜子的立柜。有门与办公室相通,室内放着几个退了色的沙发。这些沙发,曾坐过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弼时等国家领导人。办公桌上的日历翻开着,显示的时间是2324日两天。在这个办公桌上,毛主席写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等20多篇重要文章。《人民是报》《人民邮电》《中国青年》的报头和刊头,还有“新华书店”等,都是毛主席在这个办公桌上写的。墙上挂着一幅毛主席像,就是在这个屋子里照的。他坐在躺椅上,嘴里叼着烟卷,看上去有些疲惫但精神壮旺。据说济南战役打了88 夜,这期间毛主席没有合过一次眼。办公室比寝室要伸出一块,那是考虑到主席的办公空间太小,后接出来的。为防止倒塌,用一根柱子支着,人们称这根柱子为顶梁柱。

出了这个院子,毛主席旧居还有个前院,院子里的磨盘十分显眼。当时每到夜幕降临,毛主席经常在这个院子里散步。有时一些中央其他领导也到这来,围着磨盘商讨国家大事。有人风趣地说,中国共产党在这个磨盘上打败了国民党百万大军。西侧的厢房是警卫人员的住室。

毛主席是1948526日与周恩来、任弼时一同来到西柏坡的,与先期到达的刘少奇、朱德、董必武会合。毛主席于1949323日离开这里,前往北京,住了不到一年时间。

毛主席住所的对面是中央机要室,当时的机要室主任是叶子龙,机要室的西边紧挨的几间平房是中央机关小学,当时在这里上学的是中央领导和工作人员的孩子。

周恩来同志旧居

周恩来旧居在中共中央旧址的最东面,是借用老乡的土坯房,整个院落共12间房,当时的房东是阎忠云。走进院内,门的左手方向有一栋房屋,紧靠门边的那间屋子,是军委作战部部长李涛的住室。南房西边一间,是军委作战室副主任张清化的住室。

    迎面的那间房屋就是周恩来的办公室,这个房间仅有15平方米,正面墙上悬挂着一幅大型军用地图,下面摆着3个旧沙发;右侧一个办公桌,紧挨窗户,坐东面西而放,桌上一部电话机、一盏小马灯、一个笔筒和烟灰缸;对面靠墙摆一张旧方桌和两把太师椅。办公桌后面墙上,挂着周恩来与毛泽东坐在沙发上亲切交谈的照片,就是在眼前这对沙发上照的。室内的设施都是当年周总理办公用的实物,布置也保持着原貌。

周恩来的寝室要靠后一些,里外3间,其中东间是邓颖超的办公室,没有挂牌。导游告诉我们,当时邓颖超的工作地点在东柏卜,偶尔到这来一次,大多时间都在那边,所以没挂牌。桌子上放着一台交直流两用收讯机,是许昌战役的战利品,是陈毅元帅送给周恩来的。在西柏坡和进入北平后的一段日子里,周恩来夫妇一直使用着它。

西间是他们的卧室。卧室内陈设十分简陋,只有一张铁床、一个用条凳支起的木板床和一个简易书架,墙的正面挂着周恩来与邓大姐在西柏坡的合影照片。靠墙有三个并摆着的书架,是周恩来从延安带来的。这个书架很适用,合起来是箱子,打开就是书架。因周恩来十分喜爱这三个书架,后来把它带到了北京。1977年经邓大姐批准,从北京军事博物馆重新运回,放到了当年的地方。

任弼时同志旧居

任弼时的旧居在毛泽东和周恩来旧居中间,西为毛泽东,东为周恩来。走进任弼时旧居,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深邃的胡同,胡同的尽头就是任弼时的办公室和卧室。任弼时早在闹革命时期,曾三次入狱,身体受到严重摧残,到达西柏坡之后,就经常犯病。但意志坚强的他,一直抱病坚持工作。他办公室的墙上有张照片,就是在这个办公室照的,看上去有些憔悴。

西柏坡建馆后,任弼时夫人陈琮瑛老人提供了许多任弼时使用过的革命文物,重要的就有23件,其中有铁皮柜、木箱、帆布皮箱、粗线毛毯、怀表、地图、书籍等。陈琮瑛老人回忆说:“那个帆布皮箱很有意义,是1938年党中央派任弼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负责人时,用来存放重要文件和书稿的。19403月,任弼时把它带到延安,1948年又带来西柏坡,后来又到了北京。”经文物部门鉴定,任弼时用过的帆布皮箱为国家一级文物。

尽管身体不好,可他在西柏坡期间仍做了大量工作,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由他一手组建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4911日,中共中央正式公布了《关于建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决议》,19492月成立了以任弼时为主任的青年团筹备会,开始了召开团代会的各项准备工作。4月,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大会选举任弼时为青年团主席,正式宣布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成立。

为革命操劳一生的任弼时,进入北京之后,由于病重,没能参加开国大典,成了他一生中的最大遗憾。195010271236分,任弼时在北京逝世。任弼时去世后,叶剑英同志对他作出非常中肯和准确的评价:“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他是杰出的共产主义者,是我们党最好的党员,是我们的模范。”

任弼时办公室和寝室前,有东西两趟厢房,厢房最北头的两间,是他子女的住室,东厢房往南,是任弼时秘书师哲的住室,再往前是警卫员的住室。

朱德同志旧居

从任弼时旧居出来,迎面就是防空洞,全长232米,共有4个洞口,分别在毛泽东旧居、刘少奇旧居后边,七届二中全会会址东边和朱德旧居对面。防空洞上面的山上有个防空报警钟,敌机来时,敲钟发出警报,敌机走后,发出解除警报的信号。

从防空洞里走过去,就来到了后沟,这里是一个小山坳,环境十分隐蔽。朱德住的那个窑洞就在后沟的北山脚下。窑洞共有三间,西间是朱德的办公室,中间是会客室,东间是寝室,建筑面积123平方米。是西柏坡时期最“豪华”的住宅。

这栋住宅原本是给毛主席建的。刘少奇、朱德、董必武先期到达西柏坡后,他们考虑毛主席在延安时期住惯了窑洞,便从延安请来工匠进行建造。可毛主席到来之后,执意让年龄大的朱德去住,朱德拗不过主席,才于194811月从刘少奇住的后院搬到这里。

     办公室里陈列的办公桌、转椅、电话机和书籍,寝室里的床、办公桌、衣架、床头柜等都是当时的原物,位置也是原来的。会客室里的金属桌椅,那是西柏坡中央机关里最高档的家具。那是华东野战军在孟良崮战役中,缴获敌整编第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的战利品。战役结束后,朱总司令到前线视察时,陈毅把这组桌椅送给了他。中央机关迁往北平,朱总司令又把它带到了北平。1976626日,在朱德逝世的前20天,亲自批准将这套金属桌椅送给西柏坡纪念馆。

    在朱德旧居西侧的山脚下,有一趟平房,那就是中央招待所,在前线作战的指挥官回到西柏坡开会,一般都住在这里,两人住一间屋子。第二间为邓小平、陈毅所住,第三间为聂荣臻、滕代远所住,第四间为李先念、曾山所住。招待所前面的那栋房,为中央政策研究室。在中央研究室西侧,还有一间小房,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人曾在这里接见过苏共中央代表米高扬,还曾在这里接见过国民党和平代表颜惠庆、邵力子、章士钊、江庸等人,后来的傅作义、邓宝珊两将军,也曾在这里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七届二中全会会址

    从朱德旧居往西南走,有一个不大的下坡,从坡上走下来,就可看到中央机关旧址中最大的房子——七届二中全会旧址。这栋房子是中央机关进驻西柏坡时自己建造的,原为大伙房,稍加布置,就变成了大会会场。门朝南开,共有两道门,东西两侧共有5个窗子。在西侧的门上,挂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旁边是红地黄字的入党誓词。我们也站在党旗前,举起右手,向党宣誓,尽管我不是共产党员。

    会场内正面幕布上悬挂着毛泽东和朱德的画像,毛主席的在右,朱德在左。起初有人提议挂马、恩、列、斯像,后来考虑这是我们党内的会议,挂外国人不合适,才挂上毛主席和朱总司令的。后来在迁往北京的途中丢了一张,剩下的那一张放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现在桌子上的是仿品。会议的坐席分两部分,前一部分为常委坐席,后一部分为代表坐席。出席这次会议的代表有中央委员34人,候补中央委员19人,列席11人,共计64人。全会主席团由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组成。

这次会议由毛泽东主持,并在会上作了题为《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报告提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以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以及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毛泽东在报告中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要求全党同志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会议作了六条规定:一、不作寿;二、不送礼;三、少敬酒;四、少拍掌;五、不以人名作地名;六、不要把中国同志同马恩列斯平列。

除毛主席外,还有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林伯渠、邓小平、陈毅等27人在会上发了言。

    会议时间从194935日至13日,共9天。因其中赶上三八妇女节,临时决定放假一天。会议结束10天后的1949323日,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迁往北平。

    与七届二中全会会址并列的,还有一间比较大的房子,也是个食堂。194898日至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这里召开,又称中共中央政治局“九月会议”。这是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

西柏坡纪念馆

离开中共中央旧址,我们又来到了西柏坡纪念馆参观。纪念馆依山而建,拾级而上,首先看到的就是广场上五位领导人的塑像,从右至左依次为:任弼时、朱德、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背后是翠柏,前面是鲜花。塑像后就是纪念馆,馆名由邓小平题写。走进展厅,迎面是一幅巨大的浮雕,上面雕刻着在西柏坡工作过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整个展览共用l2个展厅(含前厅、序厅)展出历史照片和文物,并配有沙盘、景观、录像、油画、雕塑等,展品700多件。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走马花,匆匆走过,没有细看。

我们从纪念馆出来出来时,看到一些人正站在5大领袖像前举行入党宣誓。

2015718日第一稿

202179日第二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