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游不是武城人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子游不是武城人

           梅庆吉

近读罗新慧《曾子研究》一书(商务印书馆2013年版),在第52-53页上有这样一段表述:“司马迁因汉人之俗而称武城为南武城。据文献记载,春秋时期鲁之武城,汉人则称之为南城。顾炎武于此有考,谓:'南城之名见于《史记》,齐威王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则楚人不敢为寇,东取泗上,十二诸侯皆来朝。”《汉书》但作南成,孝武封城阳共王子贞为南成侯。而后汉王符《潜夫论》云:“镐(应为鄗)毕之山,南城之冢。”章怀太子注:“南城,曾子父所葬,在今沂州费县西南。”此又南成之即南城,而费之证也。’顾炎武之说甚确。曾参、子游之故里武城,汉时称南城,属东海郡,后汉改属泰山郡,故《汉书》《后汉书》俱作南成而不作南武城。”

该书在第54页上又说道:“晋京相璠《春秋土地名》谓'今泰山南武城县有澹台子羽冢,县人也。’以为曾子、子游邑里为一地。清高士奇《春秋地名考略》、江永《春秋地名考实》及当代专家杨伯峻先生等说与此同。”

53页之说推论,说“子游之故里武城”的应该是顾武。顾武《曾子南武城人》一文载于《日知录》卷三十一,我找来原文反复阅读,并未发现他说子游为武城人,只有“若子游之所宰,其实鲁邑”的话。又查王雅量所著《曾子费人考》一文,也只是说“子游所宰之武城”,并未说子游故里就是武城。再来看54页上的表述,按其逻辑推理,说“曾子、子游邑里为一地”的,应该是京璠,并且高士奇、江永、杨伯峻也都是这个意见。可京璠在《春秋土地名》一书中的“武城”条下,只说了上面所引那句话,既未提到曾子,也未提到子游。其他几个人的著作里,也均未提及“子游邑里”为武城。

子游像

关于子游故里,现存两说:一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言偃,吴人,字子游。”二为《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言偃,鲁人,字子游。”持“吴人”说者居多。秦嘉谟辑补本《世本·氏姓篇》就载:“言氏,吴有言偃。”司马贞在《史记索引》里把言偃故里落实为吴郡,他说:“今吴郡有言偃冢,盖吴郡人为是也。”而王遽常又进了一步,把吴郡具体落实为常熟,他说:“今常熟有言偃冢,则吴人是也。”(《诸子学派要诠》)宋朱长文《吴郡图经续记》则把言偃冢作了更具体的落实:“言偃墓,在虞山上,与仲雍墓并列。”在常熟,不但有言偃冢,还有言偃宅。唐陆广微《吴地记》云:“常熟县……北一百九十步有孔子弟子言偃宅,中有圣井,阔三尺,深十丈。”今在常熟,除言子墓、言子故宅之外,还有言子巷、言子亭、言子祠、言子桥、言子堤等与言子有关的文化遗迹。常熟曾一名琴川,宋范成大认为,此名就与“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有关。(《吴郡志》卷二十)后代对子游多有封赠,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封“吴侯”,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8)封“丹阳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改为“吴公”。这些封赠,都表明了子游的“吴人”身份。

常熟言子墓道

孔子去世,子游守墓三年之后,又回到自己的故乡常熟,传播文化,开化民智,“道启东南”,被称为“南方夫子”。死后葬在了家乡的虞山上,今墓尚存。

就是那些主张子游为“鲁人”的学者,如崔述、钱穆、蒋伯潜等人,也都没有把子游的故里落实为武城。可本书的作者为什么一而再地讲子游的故里为武城呢?我分析,可能与《论语》中的两段记载有关。一在《雍也》篇:“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一在《阳货》篇: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宰,相当于现在的县长,这两段话都是说子游在武城任过地方官,从未说那是他的故里。而本书作者很可能把“子游任武城宰”与“子游邑里”混为一谈

常熟虞山言子墓

至于书中所说“司马迁因汉人之俗而称武城为南武城”也不确。“南武城”之说不是汉人的俗称,而是有具体的参照系。对此王雅量《曾子费人考》一文中有具体说明:“以左冯翊有西武城,清河郡有东武城,而费之武城在泰山之南,故别之曰'南武城’。”顾炎武则说得更加清楚:“宋程大昌《澹台祠友教堂记》曰:武城有四:左冯翊、泰山、清河、定襄,皆以名县。而清河特曰东武城者,以其与定襄皆录赵,且定襄在西故也。若子游之所宰,其实鲁邑。而东武城者,鲁之北也,故汉人又加'南’以别之。史迁之传曾参曰'南武城人’者,创加也。”因为当时叫武城的地方很多,所以加个“南”字以示区别,而这个“南”字,则是司马迁所“创加”,决不是“司马迁因汉人之俗”,并且这句话很费解,通道司马迁不是汉人?

山东平邑南武城遗址

子游所任宰之武城,原属山东省费县,今属山东省平邑县魏庄乡。2012年我重走孔子路,曾到过这个地方。现在遗址上有南武城和北武城两个自然村,据说是当时武城的两个城门,其城墙遗址还依稀可见。遗址上有省和县两通文物保护碑,20013年又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通往南武城村路的两侧,有曾晳和曾参父子墓。据载,曾晳墓原来就在这里,曾参墓在魏庄乡土桥村,澹台灭明墓也在那里两墓均毁于“文革”。曾参墓于1998年迁来此处,而澹台灭明墓则至今没有恢复。横在南面的那座山,为纪念曾子,取名为曾子山。与魏庄乡毗邻的关阳司村,属费县梁邱镇,村里曾有座三贤祠,供奉子游、曾参、澹台灭明等孔子的三位弟子。子游这个南方人能与曾参和澹台灭明两位当地人并列,就是因为他曾在这里当过地方官,并不是因为他是这个地方的人

这本书还没翻到100页,就出现的如此大硬伤,便没有再往下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