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巡礼之三:搬来搬去《李斯碑》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本文收录在我的著作《书画巡踪》一书中,该书由黑龙江少儿出版社2013年出版。

国宝巡礼之三:搬来搬去《李斯碑》

梅庆吉

既然名称叫《李斯碑》,毫无疑问,它一定与李斯有关。那么我们就从李斯讲起吧。

大家都知道,千古一帝秦始皇灭掉六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然而,在秦始皇的成绩册上,是离不开李斯这个人的。公元前247年,李斯来到秦国,先在丞相吕不韦手下做门客,取得吕的信任后,当上了秦王政的侍卫。李斯利用经常接近秦王的机会,给秦王上了《论统一书》,劝说秦王抓紧“万世之一时”的良机,“灭诸侯成帝业”,实现“天下一统”。这一建议,说到了秦王政的心坎上,他欣然接受了李斯的建议,命他制定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策略和部署。李斯以卓越的政治才能和远见,佐助秦王政,仅用了十年时间,就先后灭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成了统一大业。

秦朝建立以后,李斯升任丞相。他继续辅佐秦始皇,在巩固秦朝政权、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屡建奇功。他建议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李斯还对文字进行了改革,他以秦国文字为基础,废除异体字,简化字形,整理部首,形成了笔画比较简单、形体较为规范,而且便于书写的小篆,作为标准文字。小篆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遗憾的是,李斯手迹已大多散失。但值得庆幸的是,刻在泰山上的《李斯碑》,虽已严重破损,但仍能看到李斯小篆的影子。

小篆

作为五岳之首的泰山,古人认为它离天最近,可以上达天庭,所以,历代帝王为了证明自己是真龙天子,纷纷到泰山来封禅、祭天或刻石。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位皇帝封过泰山,开先河的就是秦始皇。他于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泰山。为显示他的文治武功,在泰山之巅一块高五尺、似方非方的大石上刻下碑文。他的儿子二世胡亥也曾到达泰山之巅,在他老爹刻石的下方,刻上了他的诏书及随行人员名字。两次泰山刻石,共计222字。相传两次刻石,均为李斯所书。因此便有了《李斯碑》的名称。

李斯碑最早立于泰山极顶 

到了北宋大中祥符二年(1009),这块珍贵的碑刻在泰山顶默默地耸立了千余年,任风雨剥饰,无人看管。这一年的十月,宋真宗要到泰山封禅。这可难坏了兖州太守,给这位当朝天子什么礼物好呢?想来想去想到了《李斯碑》,便将自己拓下的《李斯碑》献给了真宗。别说这一招还真打动了这位皇帝,他像捧着十世单传的婴儿,带回皇宫。不久,赵祯继任帝位,即宋仁宗,他在皇宫里看到《李斯碑》的拓片后,也爱不释手,还专门派人到泰山上去摹拓。把拓回的碑帖刻成石碑,放在府门口,任人摹拓。一时间,前来拓碑的人趋之若骛。

宋真宗对李斯拓片热爱有加

由此以来,《李斯碑》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它的艺术价值也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因此,到泰山考察《李斯碑》的人也越来越多。其中对《李斯碑》进行考察最有成就的,要数汉阳人刘跂了。他于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春登上泰山玉皇顶,对《李斯碑》进行实地考察。《李斯碑》本来刻在石柱上,四面均刻有字。跂当时看到的李斯碑,大部分已经埋在土中,只有向南的一面有50多字露在外面,而西、东、北三面模糊不清,人们以为这三面的字已经被风化了。跂经过仔细清理,隐约还可看到字迹,但拓下来以后,字迹虽然看得见,但已辨认不出来了。隔四五年以后,跂又一次来到泰山,这次他用绸帛包上毡毛,再蘸墨拓纸,终于清晰地拓出了四面刻石上的文字146个,此外76字已无法辨认。跂携带拓片,回到家中,把这146字用秦篆书写出来,把丢掉的76字,参照《史记》补足,编成《泰山秦篆谱》一书,使之得以广泛流传。像这样一块珍贵的石刻,再让它在泰山顶上风吹雨打,人们实在是于心不忍,到了明朝初年,便将它移到碧霞元君祠的东北处,靠近唐玄宗封泰山时所刻的御书《纪泰山铭》。

李斯碑曾一度移到碧霞祠

可由于无人照管,过了不久,石刻又被埋在泥土之中。不知哪位有心人见此情况后,又将其移到玉女池边。经过搬迁磨损,此时碑上只剩下四行29个字了。明嘉靖年间,京师一位姓许的人不忍见其受到如此冷落,又将石碑移到碧霞元君祠的侧室内,终于可以不受风吹日晒了。清朝的雍正皇帝登泰山时,还见到过这块石碑。可谁知祸不单行,乾隆五年(1740)六月的一把大火,把碧霞元君祠烧得面目全非,《李斯碑》也不见了踪影。《李斯碑》不知牵动了多少人的心,人们在苦苦地寻找着。大约又过了七十多年,泰安知县汪汝弼听一位老人说,十多年前他在修玉女池时,曾见过一块断成两半的石碑,不知是不是《李斯碑》。汪派人打捞上来一看,果然是《李斯碑》,让他大喜过望,赶紧把放进东岳庙新建的西宅内,并将此室命名为“宝斯亭”。本以为《李斯碑》可以安然无恙了,谁知因东岳庙西墙年久失修,突然倒塌,《李斯碑》又一次被埋在瓦砬之中。当时的泰安知县徐宗干再也不敢掉以轻心,小心翼翼地把《李斯碑》移到山下的岱庙内,并派人严加看管。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

也是因为《李斯碑》太珍贵了,被一些利欲熏心的不法之徒盯上了。他们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悄悄潜入岱庙,将这一传世瑰宝偷了出来,想要以高价卖给外国人。时任泰安知县的毛蜀云接到报案后,顿时出了一身冷汗,急忙派衙役、捕快四处搜查。盗宝人看到风声太紧,一时无法将石碑运出去,便暂时隐藏在县城北关的石桥下面。也是《李斯碑》命不该绝,终于被精明的捕快从桥下搜出,盗宝人也得到了应有的下场。这一回毛知县再也不敢放松警惕,日夜派人把守。从此以后,中间虽还有一些小的波折,但总算是过上了稳定的日子。解放以后,为保护好《李斯碑》,政府拨出专款,对碑亭进行了重新装修,还在碑的四周镶上玻璃,为这块流传了两千多年的传世之作,遮挡无情岁月的风风雨雨。

岱庙李斯碑亭

岱庙内的李斯碑

《李斯碑》上,本有字222个,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只剩下十个字了,其中完好的只有七个。这七个字大小基本相等,字形稍长,虽然与两千多年前相比已发生了一些变化,但仍可以看出秦篆那圆转而劲健的运笔,以及那严谨而秀美的结构。

李斯碑上仅存的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