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巡礼之八:大字之祖泰山经石峪石刻

 meiqingji 2023-09-21 发布于山东

本文收录在我的《书画巡踪》一书中,该书由黑龙江少儿出版社2013年出版。

国宝巡礼之八:大字之祖泰山经石峪石刻

梅庆吉

明万历年间,崔应麒在经石峪的摩刻草书《晒经石水帘诗》,把我们带入了《西游记》的故事:

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

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暮疑烟。

梵音溅沫干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

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

相传,当年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曾路过此峪。当时峪中河水泛滥,波涛如怒,既无桥又无船,四周又空无人家,这可怎么过?事都出在唐僧这个凡夫俗子身上,不然悟空他们早过河去了。四人正在着急,只见河中有一只大乌龟飘飘游来,对唐僧说:“大慈大悲的师父,切莫着急,让我来背你们过河。”唐僧十分感激,忙问道:“你是何人,何以能言语?”乌龟说:“我本是玉皇大帝的元帅,因触犯天条,被逐出天庭,到凡界托生为龟。求你到老佛爷面前,多说好话,把我超度上天,我将感激不尽。”乌龟言辞凄切,说话间已眼含热泪。唐僧是佛门弟子,历来以修好行善为己任,听它这么一说,唐僧还真有点同情,莫说还帮过河,就是不过河也要答应它的要求。

乌龟驮着唐僧们到了河中间,便把身子一晃,把他们掀到河里,还有辛辛苦苦取来的经卷。幸亏有个功夫非凡的徒弟孙悟空,才把唐僧救了上来。等到把经卷捞上来,早已在水中泡透了,他们只得把《金刚经》一页页拆开,放在石坪上晒。结果等晒干去收时,才发现经文早入石三分,贴在石头上揭不下来了。后来,人们便把这条峪取名为“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晒经的石坪取名“曝经石”。现在看到刻在石上的经文,就是当年留下来的。明隆庆年间书法家万恭在此还曾刻有“曝经石”三个字。

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乌龟驼经的故事,发生在通天河,而不这里,他们取经更没到过这里。再说经人们考证,经石峪的刻石不是在唐朝,而是在这之前的北朝。只不过人们对经石峪的石刻感到无法理解,故以神话来美化之。

那么这样宏伟的刻石是什么年代的作品呢?刻石上没有留下刊刻年月和书刻者姓名,人们进行了种种猜测。有人认为出自王羲之手,有人认为出自北齐韦子琛之手,有人认为出自北齐王子椿之手。近代有人考证,认为是僧安道壹所书。以上诸说皆无定论,察其笔势风格,多疑为北齐人书。据史书记载: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后迅速得以蔓延,历经东汉和西晋300多年,至东晋时传入泰山。南北朝时佛道盛行,周武帝认为沙门祸国,曾两次下诏灭佛。这就是被佛家所说的“四大法难”之一。今天我们看到的经石峪石刻并未完成,很可能就是武宗灭佛被迫中断的。在这里我们还可看到最后第15行的十几个描红双勾字,只勾勒出了主体轮廓。

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过斗母宫,有一小径斜向东北,夹岸桃李,蔚然深秀。路边溪水潺潺,深树中百鸟齐鸣。越小溪拾级而上,有石坪数亩,上面刻的就是《金刚经》,字大如斗,笔锋纵横波澜,苍劲有力,这便是享有盛名的经石峪,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2064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

《金刚经》原本全一卷、32分目、5172字,此处经刻只刻到15分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共2799字,字径50厘米。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残损磨灭过半,现仅存经文41行,1069字。

石刻文字笔法跳跃,点画峻厚,骨力遒劲,笔锋犀利,以隶为主,富于变化,兼有篆、行、楷、草意态,结体宏阔自然,用笔苍劲古拙,神采潇洒安闲,丰润雄浑。有的急如猛浪狂奔,有的缓似流水潺潺,曲直顿挫之中,流露出一种民族乐曲的旋律美。书法家毫无拘束地把真草隶篆各体风格精华融入其中,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民族文化的瑰宝。站在高崖俯视大字,如尊尊罗汉,肃穆端庄,稳坐如山,与整个泰山的神韵相融合。它的书艺之高,结体之大,规模之巨,自古罕见,堪称“天下第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