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苍:伤寒论第2条读书笔记

 中医知识圈 2023-09-21


2.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2条与第1条无重复,是在上一条所说的太阳病基础上介绍中风的特点。此条介绍的是“太阳病里的中风”,所以必然具有脉浮、头项强痛的特点。

【发热是中风的第一特点】

我们习惯性的认为中风最主要的特点是汗出恶风,但在第2条里发热排在汗出恶风之前,发热才是中风首要的特点,其次才是汗出,之后是恶风,最后才是脉缓。其权重依次降低。汗出是发热的后果,恶风是汗出的后果,脉缓与不缓不是中风的第一判定要点,而是判定之后的加分项。如第39条所说的“伤寒脉浮缓”,并不能否定其“伤寒”本质。而第38条的“脉浮紧”也不是太阳中风的排除标准。

发热是一种消耗,汗出也是一种消耗,脉缓是消耗的后果。

【中风是内伤病】

“中风”是一个独立疾病,既见于外感的六病,也见于内伤的五脏风寒积聚。此处的“太阳中风”是太阳病和中风病的交集,是太阳病和中风病合病,还是风劳臌膈四大证之首

从本质上说:中风是内伤病,不是外感病。而太阳中风是在一定的内伤基础上的外感,或者说是表现得很像外感的内伤病。补中益气汤证与此相似,也可以表现的和外感高度相似。
    太阳中风脉缓就是脉失去了紧张度,一方面是卫气不固的体现,另一方面是营血不充的表现。营卫俱不足,是为内伤,在内伤的基础上营卫不和谐则为中风。此外,缓是脉的边界不清,也就是气血之间腠理开的表现,是混为一谈,混沌一片,是土象,亦主湿邪。

【恶风恶寒,似而不同】

太阳中风,具有太阳病的特点,就是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他的恶寒是因为正气不足,是恶风的进一步发展。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人体卫外不固,失于控制,能量大量流散,故始则发热,继则汗出,其后恶风,其后脉缓,其后恶寒,逐渐转入阴证。而风会加快这种气血津液流散的速度,所以太阳中风的人会怕风。怕风是担心能量流散太快,是人体对能量流失的一种预警,提示人体关好大门。而伤寒的恶寒是提高警觉加速积聚能量,争取一鼓作气,以汗出的方式排出体液,借助体外的空间实现腾挪。恶风是一种预警机制,恶寒是一种主动防御,二者相似实质不同

如果人体处于热盛里实的状态,出汗有助于宣散郁热,出汗会很舒服,如同“浴乎沂,风乎舞雩”,如果遇到小风,更能增进郁热的宣发,所以不会特别怕风。而中风病的恶风是很明显的,会引起不快。一是卫气不能“为固”,人体没有能力把浮越在外的卫气拉住;二是风会使卫气更涣散,卫外能力不断降低,所以会恶风。这种恶风持续存在,与汗出相伴,与白虎加人参汤的时时恶风有相似之处。

桂枝汤证也会恶寒,但如同其他内伤状态,应该称为怕冷,这是代谢低下的表现,只要多穿几件衣服就不恶寒了。而伤寒恶寒则是人体主动提高代谢率的过程性表现,添衣不能解。桂枝汤恶寒的程度相对较轻,而恶风的程度会比较明显。

【中风汗出是一种失控】
  中风与伤寒是同级别的疾病,中风更偏于虚,伤寒更偏于实。中风偏于耗散,伤寒偏于闭塞。一般来说,在无病状态下出汗是人体高代谢过程中散热的重要方式。出汗有助于保持体系的平衡。比如跑步、运动都会出汗,出汗对人体有利,出汗会有舒适的感觉。所谓“把酒当歌,人生几何?”而太阳中风病的汗出是伴随恶风或者恶寒的,汗出热散,但人体并不舒服,而是有一种畏惧感、不适感。说明这种汗出不是主动的散热过程,而是被动的耗散状态。

中风汗出是亡津液,但并不能达到“阴阳自和”的效果,他可能会持续存在十一日仍不了了,也可能一直汗出,结果久久身必瞤,或久久其身必甲错。随着汗出的持续,与津液相伴的阳气也受伤,而陷入阴证,经由29条发展为少阴病。所以说:中风的汗出是失控的,不是人体良好调控状态下的自发行为,而是人体对津液代谢失去控制能力的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