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华:穿越7000年,行走三苗故都石家河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3-09-21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胡华,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天门市文学研究会会长,《天商》杂志总编辑。

图片

穿越7000年,行走三苗故都石家河

(一)

我意三苗氏,先楚创文明。武士挥大钺,雄风震四邻。苗民弗用灵,舜禹来远征。2023年仲秋,细吟着《石家河赞》,我再次徘徊于石家河文化遗址——大城平地起,谭家设宝座,城壕深且阔,绿水泛清波……

2015年12月19日,在天门隆重举行的“纪念石家河遗址考古6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考古学会新石器时代考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期间,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博导、考古系原主任、中国考古学会原副理事长严文明,一位研究石家河文化近半个世纪的世界顶尖级考古专家,重新踏上石家河遗址之际,胸中荡起千古历史风云,情不自尽吟咏出这首激情磅礴的《石家河赞》。他告诉随行的专家记者:“我不但认为石家河文化即三苗文化,而且认为在楚之前已初创文明,其中心地域或都城就在石家河。”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博物系教授、博导韩建业也认为石家河文化就是三苗文化,石家河遗址就是三苗国大都城,后石家河文化系华夏文化的源头。

早在2007年8月,我曾和时任天门市文广新局副局长的陶书治先生专程赴北京大学采访过严文明教授,老教授拉着我们的手说:石家河文化 ,文明之源!后来,我就以《文明之源——石家河:严文明教授采访记》为题发表在有关报刊上,并收集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石家河文化与天门文物》一书中。

图片

(二)

我是在石家河文化的泥土与烟火之中长大的。在我出生的前两年,1954年天门、京山两县人民奋战一年多的石龙水库竣工。水库因位于京山县石龙公社而得名,系解放后湖北省境内最早修建的一座中型水库。紧接着两县人继续发挥战天斗地的“愚公”精神开挖石龙干渠。干渠蜿延向南延伸,开挖到国营五三农场总部一家岭附近,现为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发现了著名的“屈家岭文化遗址”(公元前3300-前2600年)。干渠翻过龙尾山进入天门县境后,成为了支渠。在石河区坟禁公社境内的开挖过程中相继发现同属于石家河文化的龚家大湾遗址、雷八家遗址,现均系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渠道穿过我的老家坟禁公社五大队(后为佛子山镇戴河村,2018年与南巷村合并为神祖台村),在西河(戴家河,古称“巾水”)上建造了一座近300米长的大铁桥,桥中为渠道过水、上面行人。在过铁桥不远的杨家湾、三房湾、石板冲等地,开挖渠道的民工们惊喜地发现了比龚家大湾雷八家更多的石器、陶器、红烧土——于是,沉睡了7000余年的石家河文化遗址终于吸引了考古专家们惊奇的目光;于是,北京大学考古系来这里建立了永久性的考古基地;于是,国家、省、地、市、县考古队长期进驻,缓缓揭开了三苗故都石家河的神秘面纱。

我们戴河村与石家河文化的中心区域土城村一河两岸阡陌相连。少时放牛偷瓜捉鳖寻鳝鱼都跑到土城村去,那里有朱曹泊、贯平堰,现在才知道是千年古城的护城河,暨可打鼓泅又顺带摸鱼踩藕。当然,我们乡村赶街赶场到石家河,就必须横穿整个石家河遗址了。特别是1972年初至1974年夏,两年半的石河高中生涯,几乎天天要经过谭家岭肖家屋脊石板冲。同届的同学帅哥谭水林、彭斌,校花肖述珍便是土城村石家河文化孕育出来的。

虽然经常穿行于叠满文物的田埂坑坡,而对珍贵的文物视而不见,无从知晓。还是高中快毕业时天门县博物馆副馆长刘“考古”安国先生,来校进行“石家河文化”科普之后,才对我们家乡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遗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老家村后与京山市雁门口镇江桥村、阮沟村相邻的开阔地带,有大小两座神子台,临西河而高耸,盛林木而幽深。我在放牛、“打仗”、耕田、耙地时,拾得了一些石器、陶片一类的文物,收藏在床底下。恢复高考后的1978—80年,我在荆州读书时,将这些“宝物”捐献给荆州博物馆,引起张绪球馆长、张万高副馆长等专家的高度重视,并与我多次到神子台进行考察研究。经有关专家鉴定大小神子台系石家河大都城的两座卫星城。后在市博物馆邓千武馆长、我侄女胡勇梅副馆长的努力下,被定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不过神子台变成了神祖台。大小神祖台前还有三个小台名“龟里台”。据老人们说,明朝一星相先生云游至此,感叹到:“三龟侍两神,宝地也!”。

图片

(三)

受全球楚商总会长陈东升、天门楚商联合会会长罗爱平先生之托,主编《石家河文化集萃》。为了收集资料,2023年9月16日,我再次来到位于竟陵城北16公里的石家河遗址。这里是一片高低起伏的岗状地带,中稻澄黄,晚禾郁青,黄豆荚壮,花生枝劲,杂花生树,村野寂静,时有鸡鸣狗叫兔窜,白鹭野鹤歇停……三房湾遗址上,专家和农工们正埋头于整理那叠加着成百万件的陶器陶片。

登上西边古城墙,向北眺望,蓝天白云下的西龙屋山、天门山、金杯山、佛祖山、雁门口、太子山、郭家大山、虎爪山、东龙尾山……环形排开,天然画屏,翠微横黛,美不胜收。清代京山举人、国史馆誉录易本烺诗云:莲花虎爪与云齐,驾壑支峰一望迷。更有湖山珠在抱,管叫龙尾戏东西(《京山竹枝词八首之四》)。解放后曾任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抗战初期任中共襄河地委书记的张执一也曾咏诗赞叹:南山立马楚天低,日照层峦惹眼迷。无意留连风景好,只缘四野尽蒿藜(《立马南山》)。再远处,便是山连山山套山山峦叠嶂的大洪山雄姿了,那里有“绿林好汉”汉光武刘秀中兴的发祥地,幽深曲折的王莽涧,明嘉靖皇帝少年时留连忘返的太子山……

转身向南,则是沃野千里的江汉平原了。杜桥湖、青山湖、北港湖、西汊湖、张家大湖……群湖环绕,东河、西河、天门河“三澨”并流,水乡泽国鱼米之乡,令唐代竟陵大诗人皮日休忍不住吟咏:长歌欸乃发中流,短棹轻舟任去留。落日烟波三澨晚,蒹葭风露五湖秋。樽盈绿醑醅初泼,鲙切银丝网乍收。明月邀游沧海阔,敲舷又拟下金钩(《三澨渔歌》)。

(四)

万重大洪山逶迤南来,千古云梦泽浩荡北归。背山临湖,7000前的天门人看准了这块宜于休养生息的风水宝地——石家河。

1000年后,在距今5900年至3800年间,睿智的天门人在石家河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成为五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实证。

2022 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北京大学和天门市博物馆,借助地球科学、测绘、水利等多学科力量,再次对石家河古城展开全面系统调查和勘探。2023年5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的最新考古成果,首次确认石家河古城由内城、城壕、外郭城构成,面积近 350 万平方米,是长江中游同期最大城池;“与上游的三星堆,下游的良渚等遗址串联成一条长江文明带……”8月20日,参加石家河考古专家咨询会的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宁远如是说。

考古发现,石家河古城规模宏大、布局完整,城墙厚度在 100 米到 70 米之间,经过夯打的墙体士质十分坚实。此外城墙利用自然岗地,依山就势而建,独具匠心。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古城的水利系统。首次确认内城河流、水门、拦水坝、小型水库等古城水利设施,在古城西南水系附近还发现了史前稻田遗存。专家分析,石家河古人通过这一水利系统,可实现防洪蓄水、引水入城,满足生活和农业灌溉等生产用水。专家认为,城市是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规模宏大的石家河古城及其复杂水利系统的发现,深化了对长江流域古城规划和布局的认识,也反映了距今 5000 年前的长江中游,已经产生了发达的人类文明。

石家河的文明进程为当时之最,八平方公里的大城之内,规划明确:有贵族区、祭祀区、制器区、贸易区、丧葬区、稻作区、灌溉区、防卫区……5—8万人的大都城,安居乐业,尽显风流。陶塑工艺日益精湛,制玉水平世界之颠,城垣建设极具都市风貌,孔雀石遥见金属曙光,稻作农业为富足之本,刻划符号系文字起源……专家誉之为上古迷城,史前大都,早期中国;概括为:城之始,石之乡,陶之都,字之源,玉之颠,蒸之肇,酒之韧。

专家考证,石家河遗址就是三苗国的都城。石家河文化与三苗文化的范围基本一致,《战国策魏策二》:“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洞庭之水,汶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史记吴起列传》:“昔苗氏,左洞庭,右彭蠡。”《韩诗外传》卷三:“当舜之时,有苗不服。其不服者,衡山在南,岐山在北,左洞庭之波,右彭泽之水。”《淮南子修务训》高诱注: 三苗“在彭蠡、洞庭之野”。

汶山就是现在的四川汶川,洞庭和衡山都在湖南,彭蠡是江西鄱阳湖的古称,岐山在陕西。可以大致认定,三苗国、三苗族主要分布范围在陕西岐山、四川汶川、湖南衡山和江西鄱阳湖中间,而且在洞庭湖与鄱阳湖之间。如果在地图上找到这个区域,天门石家河正是这个地区的中心。

图片

(五)

三苗的强势发展引起其它部落的不安甚至恐惧,因之发生血醒战争。

中国古代部族当时主要分为华夏、苗蛮、东夷三大集团。黄河中游地区的一系列“仰韶文化”类型及后续文化的族属是华夏,长江中游地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族属是三苗,黄河下游地区的大汶口文化等新石器文化的族属是东夷。

三苗,又称有苗、蛮苗,其始祖为蚩尤。蚩尤可不简单,他与黄帝、炎帝并称“中华三祖”。相传蚩尤为九黎之君,“兄弟八十一人(氏族)并兽身人语……威震天下。”他的主体部落在长江中游的江汉地区,为争取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便向东北扩展,与豫东的炎帝大战于陈。炎帝大败,居地全失,求救于黄帝,引发著名的“涿鹿之战”。黄帝被蚩尤打得九战九败,狼狈之极。蚩尤又作大雾弥漫三天三夜,黄帝被围困于涿鹿。在谋臣风后(古风国天门皂市人)在北斗星座的启示下,发明指南针,黄帝才率部冲出重围。马荣华先生在《竟陵春秋》(2012年长江出版社)一书中称风后为“黄帝之相,兵法之祖”。

风后和九天玄女女妭使用巫术帮助黄帝最后打败蚩尤军队,擒杀了蚩尤。蚩尤部落的残兵败将退回到江汉地区,图谋崛起。

黄帝的玄孙尧成为中国上古部落方国联盟首领后,联合友邦,伐讨四夷,挑起丹水之战。

三苗部落在富饶的江汉大地快速发展,筑大城于石家河,大力发展生产力,成为强盛的三苗国。尧帝深感威胁,率部讨伐三苗,以期消灭强劲的竞争对手。尧部南下,三苗北上,会战于丹水之浦(今十堰市丹江口地区)。双方攻守麈战,互有胜负。后因华夏盟军增援,三苗溃败。

尧禅让于舜。舜继承帝位后巡视各地时发现,三苗逐渐从战争重创中恢复过来,而且国力强盛欲称霸四方。于是舜派兵攻打三苗,将三苗驱逐到三危地区,也就是今天甘肃敦煌一带。

这次军事行动《尚书》记载得非常简单,仅仅是“窜三苗于三危”一句话而已。我们也无从得知当时双方军事力量、具体战况,只知道是舜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三苗逃窜而去。

舜虽然暂时取得了胜利,但三苗尚未屈服,一边打,一边向南退。舜率军追击,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中了三苗埋伏,死于乱军之中。《淮南子·修务训》载:“舜……南征三苗,道死苍梧。”

舜死后,留下一段凄美的传说:他的二个妃子,也是尧帝的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追之未及,寻到君山湘水边,相思恸哭,泪水洒在竹篁之上,留下斑痕;然后相拥投江,成了湘水之神,后人称为湘君。故伟人诗云: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血,红霞万朵百重衣。九嶷山,即苍梧山;帝子即娥皇、女英。

大禹治水的故事,我们都很熟悉,因治水有功,继舜任华夏部落联盟的盟主。这时,天灾不断,人心惶惶。禹便将灾难的发生归罪于三苗不恭敬神灵所致,然后称自己在神庙接受了组神颛顼的命令,要攻伐三苗。并在出发之前进行了宏大的誓师大会,罗列罪名强加于三苗头上:“苗民弗用灵……”,将这次攻打三苗之战定义为“替天行道、代天行罚”。

此时的三苗国遭受了干旱、水灾、地震等等严重的自然灾害,群情汹汹;加之内部矛盾激烈,使得禹军连战连胜,射杀了三苗首领。禹军首先突破应城、天门防线,占领了石家河大城;接着又击败了汉水以南的荆门、江陵一带的三苗军队,最后再击败长江以南公安、石首、常德一带的三苗守军……

这样,一部分三苗被兼并进了华夏联盟之中,其余部分退至湘、桂、川、滇一带。

经过尧舜禹三代的努力,三苗国得到了较为彻底的解决。尤其是禹,在治水和征伐三苗中建立起了前所未有的威望。称“四方归之,辟士为王”,为华夏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六)

拂过历史的烟云,站在石家河遗址厚重的古城墙上,我的目光向西遥望,望见了重庆市彭水苗族蚩尤九黎城,国家五A级景区。这里是苗族圣地,风情家园,每年四月初八举办“蚩尤祭祀大典”,九月初一至初九举办“九皇斋文化节”,……文旅融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大发展。目光转向东北,随州市历山镇,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每年的“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成为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旅游观光的圣地……

“天下兴旺,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国忧”。我常想,要发展我市文旅事业,石家河遗址可谓得天独厚。我们天门楚商创始人、泰康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曾表示可举全球楚商之力建造世界级的石家河文化公园。天门楚商现任会长罗爱平也邀请有关专家多次来考察,拟建造一个雕塑艺术公园……

我意能否建造一座三苗国古都,每年举办一次三苗古都祭拜活动,让全世界的苗族后人都来朝拜,成为分享上古迷城辉煌的圣地。同时,在旁边建一座雕塑艺术公园,一座方特式游乐园,让人们在特别是青少年在感受历史文化的同时,分享现代文明。如果与城区陆羽故里园、胡家花园、西河古巾水、神祖台、佛子山、杜桥湖、张家大湖、白龙寺等地融合打造,我想,江汉平原、大洪山南脉,必将崛起一座颇具魅力的文化旅游城。

令人欣慰的是,当代天门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石家河文化遗址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蓝图早已给就,世人试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