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生菌味虽美,小心种了毒!

 昵称32226502 2023-09-21

野生菌味道鲜美独特,营养丰富,而且有的还具有抗癌及防病治病物质,颇受人们喜爱。但是,野生菌有的也含有毒物质,食后可引起腹泻、呕吐、昏迷等中毒症状,甚至造成死亡。     

图片     

我国是野生菌资源丰富的国家,种数达1万多种,有毒菌达190多种。由于野生毒菌生长环境与野生食用菌没有多大差别,经常混生,这就给采菌者带来识别上的麻烦,致使有人误将毒菌采回食用,造成中毒事件发生。为减少毒菌中毒事件,现将常见的可食用菌及识别毒菌的方法作简要介绍。

1

常见的可食用菌


01

猴头菌


图片

生长环境:朽木树干、树桩或树枝。形状:球形,直径长6-10厘米,菌体白色或略带黄色,有香味,略苦。
  

02

枞树菌,即松茸


图片

生长环境:松林下,尤其喜生长于枝叶盖地的幼松林下,土生。鄂西北常见有2种。一种菌盖菌柄鸡蛋黄色,嫩时菌圆形下卷,成熟后伞盖上展,中间下凹,下有褶裂;一种菌体橙黄色,盖面略带灰蓝色,色泽不如前者鲜黄。
  

03

花栎树菌,又叫绿豆菌

图片

生长环境:栎类树林下或杂林下,土生。菌盖直径达6-12厘米,菌盖上面表皮呈绿色,有时呈绿豆色,平或略下凹,下面伞褶白色,有菌香气味,老时菌柄、菌盖均多生虫蛆。
  

04

鸡爪菌,即鸡枞,又叫珊瑚菌


图片

生长环境:箭竹、拐棍竹(龙头竹)林下,或栎类疏林下及林缘荒坡,土生。菌体呈珊瑚状,灰色,高5-8厘米。
  

05

羊肚菌


图片

生长环境:杂林及灌林下,土生。特喜生过火后的火烧林地。菌体呈白色或灰黑色,菌盖呈鸡心状,外有羊肚状褶皱。
  

06

枞菌


图片  

生长环境:多生长在海拔800-1800米阴湿的朽木树干上。常较密集生长,菌体白色,鲜嫩,菌柄常偏斜。
  

07

香菇


图片

生长环境:多生长海拔800-2200米翻倒栎类朽木树干上,喜群生。菌盖褐黄色,有时有白色花裂,俗称“花菇”,菌柄暗黄白色,香气较浓。
  

08

漆树菌,又名鸡冠菌


图片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漆树或其他朽木树干或树桩上。菌体肉红色,深裂呈重鸡冠状,无伞褶,老时呈木质。
  

09

茅草菌


图片

生长环境:荒坡茅草丛中或腐烂的杂草堆边。菌体灰白色,常呈丛生长。
  

10

牛肝菌

图片

生长环境:松林下或栎类杂林下。鄂西北常见的牛肝菌菌体呈黄色,菌盖较厚,上面不下凹,有油滑状物质,下面无伞褶,密生小孔。
  

11

鸡蛋菌

图片

生长环境:常生长在海拔1000-2000米山林下,土生。菌体白色,菌盖球形,鸭蛋状,可层层剥离。此菌现已经少见。
  

图片    
2

毒蘑菇的识别方法


初采集野生食用菌者最好相约一位会识别毒菌的伙伴同行,有把握可食的就采,不认得的千万别乱采。

图片

如无同行者,对形状奇特、颜色鲜艳、菌盖上同时生有菌环或菌托、菌盖菌柄不生蛆虫、鸟不啄、兽不食、无菌香味、口尝麻辣或极苦、菌体破裂变色、液汁浑浊有异味应该予以高度警惕。

图片

生长污秽潮湿阴黑地带及与大蒜、葱、大米、银器、灯芯草共煮变乌黑者,一般都是有毒菌。

图片

凡采菌,马桑等有毒植物的周围及树下树干上生长的均不可采,特别是马桑树蔸下,即便是无毒菌,也可能含有马桑碱有毒物质,食后极易引起中毒。

图片

在农田周围、果林及进行过病虫害防治的树林,采菌也应注意,防止残存农药污染食用菌中毒。
  

图片

01

生长地带: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地带。
  

02

颜色:有毒蘑菇菌盖颜色鲜艳,有红、绿、墨黑、青紫等颜色,特别是紫色的往往有剧毒,采摘后易变色;而无毒蘑菇多为咖啡、淡紫或灰红色。
  

03

形状:无毒的菌盖较平,伞面平滑,菌面上无环,菌柄多无菌环;有毒的菌盖中央呈凸状,形状怪异,菌面厚实板硬,菌柄上有菌环、菌托,菌柄细长或粗长,易折断。
  

04

分泌物:将采摘的新鲜野蘑菇撕断菌株,无毒的分泌物清亮如水(个别为白色),菌面撕断不变色;有毒的分泌物稠浓,呈赤褐色,撕断后在空气中易变色。
  

05

气味:无毒蘑菇有特殊香味;有毒蘑菇有怪异味,如辛辣、酸涩、恶腥等味。
  

06

测试:在采摘野蘑菇时,可用葱在蘑菇盖上擦一下,如果葱变成青褐色,证明有毒,反之不变色则无毒。
  

07

煮试:在煮野蘑菇时,放几根灯芯草、些许大蒜或大米同煮,蘑菇煮熟,灯芯草变成青绿色或紫绿色则有毒,变黄者无毒;大蒜或大米变色有毒,没变色仍保持本色则无毒。
  

08

化学鉴别:取采集或买回的可疑蘑菇,将其汁液取出,用纸浸湿后,立即在上面加一滴稀盐酸或白醋,若纸变成红色或蓝色的则有毒。
  

09

对照法:借助地产彩色蘑菇图册,逐一辨认食用菌或毒蘑菇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食用野蘑菇后如有任何不适,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头晕、头痛、四肢乏力等症状,应立刻到医院诊治。如需要购买,请尽量到有证照的大型超市、商场,切勿购买无牌商贩出售的蘑菇。

无论哪一类型的毒蘑菇中毒,都应及早处理,同时尽快与有关医院与卫生防疫部门有关人员取得联系,以便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治疗。如有可能,最好能保留或重新采集毒菌的样本,送有关部门鉴定,这有助于确定毒素的种类及制订合适治疗方案。

图片


食用毒蘑菇中毒有以下几种主要症状:
   

1


胃肠炎型:主要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发病时间 (潜伏期)一般为半小时至6小时。轻者可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较重者常因剧烈的呕吐和腹泻引起严重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造成血容量不足、血压下降、休克、昏迷、急性肾衰竭。
    

2


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流涎、呕吐、腹泻、大汗、面色苍白、流泪、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消失、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严重时出现呼吸困难或急性肺水肿等症状。    

3


血液毒型:可能出现溶血,潜伏期一般6~12小时。开始出现胃肠炎症状,后出现黄疸,同时可见血红蛋白尿、急性贫血、肝脾肿大等,可引起急性肾脏损害。
   

4


多脏器损害型 (肝损害型):潜伏期10~24小时,有时长达数日。可有吐泻、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
    

5


类植物日光性皮炎症状:在身体暴露部位,如颜面等出现明显肿胀、疼痛。

图片

3

蘑菇中毒的一般处理方法


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及早治疗,否则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催吐:可使用物理催吐或药物催吐。如先让病人服用大量温盐水,可用4%温盐水200~300ml或1%硫酸镁200ml,5~10ml一次,然后可用筷子或指甲不长的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注意孕妇慎用催吐。
    

洗胃:严重呕吐者不必洗胃,如呕吐次数不多时则不应放弃洗胃。洗胃一般采用微温开水和生理盐水。
    

导泻:为清除肠道停留的毒物,可用10%硫酸镁口服,进行导泻。还可以使用硫酸钠、甘露醇或山露醇作为导泻剂,也有人建议口服蓖麻油30~60ml作导泻剂。
    

灌肠:对未发生腹泻的患者可用盐水或肥皂水高位灌肠。每次200~300ml,连续2~3次。
    

输液和利尿:早期可采用大量输液,以使毒素从尿中大量排出。


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

不认识、不熟悉的野菌,

千万不要采,不要吃!

野菌虽美味,
但是安全第一位~

大家赶紧互相扩散提醒吧!

来源:广西农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