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六十二周 | 白说

 不吃少女 2023-09-21

之前看过白岩松写的《幸福了吗?》(之所以不以老师称谓,也是此书教的)提过之前看过他的一个演讲。而《白说》则是白岩松在各个地方的演讲稿加以自己读后感所组成。

偶然间发现了这本书,不假思索就开读了。东西很零碎,但很耐读。会有与之不同的观点,有一个这么想的人,就会有千千万万个这么想的人,了解别人为什么有这样的观点,也不失为一种收获。

1

要学会等待,但不能消极地等待,而是怀着一种好奇心的等待。

乔布斯在大学的时候学了和自己八字不沾边的字体,后面用在苹果电脑的故事,大概可以诠释怀着好奇心等待的好处。

人是很容易烧尽热情的,这一刻乐此不疲,下一刻提不起兴趣。

在某一件事上花了很大的力气,短期内却看不到任何效果,是会击垮一个人的信心的。

失望、倦怠,是因为有了期待。

Day6的主唱兼吉他手Jae说过,他曾经花了很多时间上声乐课,却一直看不到进步,相反学吉他的时候,每次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学会了新东西,所以他也苦恼,自己是不是该放弃在声乐上的投入,把时间多花在吉他上。

很多问题人并不能给出答案,选择这条路也好,选择那条路也罢,你不知道哪一天,自己就受益于当时自己做的某件事,帮过的某个人。

所以要有耐心,而且要有好奇心,翘首期盼。

2

成长中的年轻人,有两个最大的敌人: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

仔细想想总觉得自己身边的小伙伴很坚韧不拔,这样的箴言只适合我这样的积极咸鱼。

在象牙塔里待着的大学生,能遇到什么困难呢?错过了deadline,找不到实习,还是不小心遇到了渣男,几天难受得睡不着觉得日子太苦了,一踏进社会,呜呜呜觉得还是当时的“苦”日子好。

时不时被夸赞,虽有自知之明,但难免受影响,从客观来修正那主观的“自知之明”,给自己的评价总是not bad。不管做什么,过程都崎岖,但相信总有尘埃落定的那一天。

但后来发现,并不是所有尘埃落定事情都能有好结果,简单得就像在路上被人撞倒,伤口总会痊愈,但整个过程自己除了伤痛并得不到什么。

突如其来的赞赏一不小心会变成打击,两个敌人一起到达,人的抗压能力不够强,就容易被打击击碎。

但我以为,成长中的年轻人,也有两个最好的朋友:一是突如其来的赞赏和表扬,一是时常会有的打击和不顺。

3

我们读所有书,最终的目的都是读到自己。

相比于读到自己,我自己更倾向于,想读到未来的自己,或者说,读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

女生都向往奥黛丽赫本的模样——知性、优雅,如天使一样。她是一个善良博爱的人,故相由心生吧。

书里边多次提到“无私为大私”这样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无私的人是最自私的,他们在无私奉献中收获快乐。

想要成为如此“自私”的人,哪有那么简单呢。口渴至极,能分得别人半杯水,已是十分难得。

不过大部分有所保留的人,倒不是不善良,而是不甘心。对方若不将自己的善良当一码事,现代人的自尊心可不允许自己自讨没趣。

4

除了以上提到的一些观点,书里也有一些我不是很赞同的言论,比如白岩松对现代音乐的不满,觉得太易得,就只取古典音乐一丝一毫,与之都无法媲美。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艺术,就好像以前的东西我们说老土,但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东西就变成了古典珍藏。

通过时间的淘沙,现代音乐在未来,也有无可比拟的价值。

《白说》就是这样一本相互探讨了解的书,完。๑′ᴗ‵๑

同类阅读:

第六十一周 | 罗生门

第六十周 | 知性

第五十九周 | 写在人生边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