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133周|如果故宫会说话:在建筑、文物中真正融入人的生活,更深刻地体会紫禁城的光彩。

 不吃少女 2023-09-21

这周读的是杨原的《如果故宫会说话》。

国庆期间看了苏唐诗的图集《看见,不一样的故宫》,了解了故宫的春夏秋冬。又恰逢今年举办了“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活动,我们所说故宫600周年展,在朋友圈又领略了一番不同视角下,故宫的壮丽辉煌、端庄雄美。

看到图片时,内心每每感慨万千,住在里边一代代人,生活到底是怎么样的?常听说一入宫中深似海,又说伴君如伴虎。但我们都是不同围墙内的人,好好坏坏,会不会是相通的呢?





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的疑惑。


《如果故宫会说话》着眼于宫中人的饮食起居娱乐,从宫女、太监到帝王皇后,将宫中的规矩、以小见大的趣闻轶事娓娓道来。小时候宫廷剧没少看,也被误导了许多,这本书也起到某种拨乱反正的作用。


如果故宫会说话,故宫真的会说话,只是它和研究学者们对话,而我们不懂故宫的语言,就只能通过学者们的翻译来聆听故宫。


书籍用语十分的佻皮,相对来说更符合80、90后的说话风格。从目录以及各种小标题、人物的漫画化,还有书本印刷的描边色彩,都呈现出这本书在用一种非严肃的、聊天式的俏皮可爱来与读者沟通。


看不同的书有不同的体悟,像是打游戏时未占领的领土是黑蒙蒙一片,慢慢进入那个领域,也就点亮了一盏灯,让整个版图更加清晰可见。就像上次写雍正帝时了解的是一方面,这次又能看到另一面。

不过这本书并不聚焦在某个人或某个皇帝统领的一代人身上,而是涉猎了清朝几代人在宫内的方方面面。先是疑案考征篇、后宫职场篇、再是生活逸事篇、建筑陈设篇。





读疑案考征篇,可以了解到皇宫选妃等的排场,比起宫廷剧演绎的还要复杂浩大,甚至一选能选三代皇妃;宫女的选取也不都是穷苦人民,甚至进宫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大小姐……

读后宫职场篇,发现皇族权贵并不像影视剧那样视人命为粪土,宫女被打还是自杀,也会有人查明真相,会有妃嫔因此被贬;太监在宫内一生纯良,也会被八杆子打不着的宫外的锅连累……

读生活逸事篇,知道康熙帝是个斜杆青年,在学习西方科学时有良好的造诣;宫里的山珍海味也会被吃腻,想换口味的法子也多;慈禧的小厨房说“小”,洞天可大,千百量级的种类,看得我垂涎欲滴;而且他们也养猫猫狗狗,雍正的狗狗名叫“造化”……(的确是造化弄人)

读建筑陈设篇,明白随书附赠手绘地图的意图了,这时这本书的实用性凸显出来了。去旅游时带上,追随书中提到的宫宫殿殿、牌牌匾匾,喝那被改造成咖啡店的宫殿咖啡,再细细欣赏这巧夺天工的建筑群……

我记得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笑出了声,读到康熙帝南巡熬夜看戏20多出还推迟了行程,偶觉像极了平日里养生得不行11点必躺下的母上大人,最近因沉迷于《隐秘而伟大》总迟迟不肯就寝。


不过话说回来,我对这本书唯一的不满,就是14页提到的一句“细腻和耐心是女性特质。……买东西女性反复挑选。”我不喜欢这样的评价,细心耐心是可后天培养的,并不是根据XY染色体的有无一锤定音的天然结果。

或许是男权社会下,女性被要求持家有方,所以常常得精打细算而导致的结果呢?一旦被贴上女性化的标签,一些歧视便油然而生,“娘炮”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但细心和耐心的确是好品质,谁有都是优点,不必以性别区分。





到这里全书也就读完了,但盖上书封底还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

故宫,有着辉煌的建筑、精美的文物,也有着无数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和故事,但只有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建筑、文物中真正融入人的生活,才会更深刻地体会紫禁城的光彩,更真切地感受她的温度。

的确啊,我们在警戒线外参观着难免感受到距离感。但当我们知道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想象得到当初的人儿,是按照什么规矩,如何用着这些器皿为主子端茶倒水,是如何小心翼翼地在镜子面前梳妆,是如何在夜深人静时,突然被敲锣打鼓声惊醒……

一切就会变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

在这里作者用“她”来形容故宫,我想也和中华文化有关,我们总是说母亲河、母亲河,孕育了一代人的地方,我们总觉得是“她”。

在这里我不抠字眼,我也真真切切地喜欢这句话,但接下来的社会,他和她的界线会逐渐模糊,我们都将共同孕育着下一代人……

就像故宫一样,还在孕育着、滋润着我们……


第131周|雍正帝——中国の独裁君主
第130周|与人类学家同行

这里有福利戳戳戳👇:
转发赠书|金边特装书抽奖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