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75|间谍与叛徒:改变历史的英苏谍战

 不吃少女 2023-09-21

中情局、军机六处这些机构名称相信大多数人并不陌生,英美剧中、小说里、历史材料内随处可见,但于旁观者而言,它们类同被框于电影荧屏中一般,虽精彩纷呈却像是海市蜃楼。

而作者本·麦金泰尔(Ben Macintyre)通过在安全屋内采访故事主人公(没错就是间谍本人!)二十余次,大量接触有关资料,在《间谍与叛徒》这本书中向我们展示了一位双面间谍的真实生活。

作者的叙事能力之强,将历史故事写得出神入化,令人欲罢不能。同时这也是一本对读者非常友好、不需要过多历史政治知识储备的读物。

历史本就该是如此有趣的。




哈利波特中斯内普拥有的“吐真剂”是真的,为了套取真相不惜使用美人计是真的,每一句看似平凡的话中都暗藏玄机,每一步棋着都要担心其连锁反应。如何甩掉盯梢、如何不留下痕迹?监听和监视无时不刻存在且时间轮年而计……

一切华丽而又复杂的情形,并不是电影或小说特有的,它们真实存在,组成了一部分人的生活。

这位双面间谍——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称得上是一名“根正苗红”的克格勃人员。奥列格的生长环境似乎决定了他会顺理成章地成为一名克格勃,他的父亲、哥哥以及未来的两任妻子,都是。

而克格勃是什么呢?它是有史以来最复杂且最有影响力的情报机构,既是一个国际国内情报搜集机构,也是政治警察及国家安全机构。它在敌对国开展间谍及反情报行动,会在全球招募代理人并安插间谍,广泛地搜集、收买和窃取军事、政治与科技机密。


从当下回溯过往,奥列格的故事并不复杂,他作为克格勃的特工被派到丹麦工作,期间“叛变”,由苏联间谍成为了一名英国间谍,反成了英国军情六处在克格勃的一名卧底

他拥有卓越的工作能力,包括速记、反侦察、机敏的预判,随着职位晋升,他也接触到了大量有效的情报,包括帮助英方获取了关于苏联领导层的战略思维,推进了苏英关系的缓和。

奥列格的双面间谍生活一开始并没有遇到大的挑战,怕是电影都不敢写得如此顺遂。但正如俗话说的,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由于英国军情六处向美国中央情报局透露了情报的来源,中央情报局暗中指派了一名官员去调查奥列格的身份,恰巧这名中央情报局官员,正是一名暗中为克格勃服务的线人。

由此奥列格身份暴露,开始了逃亡计划,过程煎熬,但最终他成功逃离了苏联,被安排在英国的安全屋中隐秘生活。

在风谲云诡中游刃有余的戏剧化人生在我们看来不仅紧张刺激,还带着超凡的炫酷。


自然各自立场不同,褒贬不一。但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间谍”与“叛徒”,并不全然带着贬义。

首先,提到间谍与叛徒,通常会令人联想到谋财卖国、见利忘义等,但显然奥列格·戈尔季耶夫斯基并不在此列。

奥列格心目中对克格勃的信仰从忠贞到摇摇欲坠到完全被推翻都是有迹可循的。或许也出于作者的立场,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奥列格的叛国行为,是他认为原有的一套规则并不适合苏联,他也希望苏联能走向自由与开放。同意为英国工作时,他也不向英方索要金钱名利。

当然看客也可以认为这不过是一种美化。


 
加入一个显赫组织的归属意识,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凌驾于身边那些英俊和成功的人之上的优越感。
 


其次,间谍不全然是电影中组织培养的傀儡、杀人不眨眼的恶魔,或冷漠的战争机器。

虽然被克格勃招募的人一定程度上都具有某些特性,而且这份工作需要他们与世界保持距离,但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爱好、思想、理想。

除了奥列格在工作上的举措,他也有希望对世界造成正面的影响的抱负,确实他也做到了。而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他有身而为人的平凡,他为英国丰富的文化活动所着迷,他热爱文学,便小心翼翼地徜徉在叛逆的反苏文学中,他热爱古典音乐,又沉浸于被苏联当局说是腐朽的浪漫音符里。

尽管落到个体而言,他隐瞒和利用了家人与朋友,对他们的亏欠毋庸置疑,但这似乎是作为一名间谍能够预料到的情境,这也是人性的一部分。


和书友们共读这本书时,我们不约而同地认为它就像一部好莱坞电影大片,但同时我们明显地感受到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差异,我并不是说谁高谁低,而是认为不同的媒介,可以给予人不同的感受,二者都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

我在想如果科技发达到像《黑镜:你的全部历史》里展示的一样,能够提取人类的记忆进行回放,那世界似乎会少了一份姿彩。

作者虽然用文字向我们传达了故事的情节甚至是细节,但这些文字依旧给予我们高度的思想自由。在我们的脑海中,一切似乎都刚刚好,即便是离谱,都离谱得刚刚好。

我想这也是我享受读书的一个原因吧

插图来自电影《碟中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