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方组合,快速治反酸

 caimin133 2023-09-21


小编导读

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很多都会有反酸烧心、口干口苦、打嗝的情况,尤其在吃饭之后,症状会更加明显。中医学中有这么几个方药,专能和胃制酸,治标见效迅速。下面通过两则医案,一起来了解。



图片
医案一

黄某,女,48岁,2009年3月19日初诊。

主诉:反酸伴胃中痞满1年余。

患者1年多前出现反酸,饮食稍有不适则出现严重反酸,食管至胃脘部胸骨后烧灼难耐,曾行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多处求诊无效。平日食用生冷、油腻食物则腹泻。

现反酸,纳呆,饭后胃脘痞胀,有时嗳气,胸骨后烧灼痛,手脚冰凉,腰酸痛,眠差,多梦,醒后难入睡。舌淡微胖有齿痕,苔白腻,脉偏沉细弦。

诊断:吐酸。

辨证:脾阳不足,痰浊壅滞。

治法:益气温中,健脾降逆,燥湿化痰。

处方:黄芪20g,桂枝20g,炒白芍30g,炙甘草10g,浙贝母10g,海螵蛸15g,煅瓦楞子30g(先煎),陈皮12g,木香6g,厚朴9g,生姜3片,红枣3枚。

7剂,水煎服,日1剂。

二诊:偶有反酸,肢体怕凉好转,纳食增加,腹胀痞满缓解,仍睡眠欠安梦多,舌暗淡苔厚。上方加夜交藤30g,合欢皮10g,改生姜为干姜6g。继服7剂。

三诊:诸症好转,自觉有时头重、头昏,加石菖蒲6g。继服7剂。 

四诊:诸症均明显改善,继服7剂,巩固疗效。

图片

图片
按语

患者以胃中痞满反酸为主诉,既有胃怕凉、腹泻症状,又有腰背酸痛、手足凉、眠差等症状。考虑为中焦虚寒,气血化生不足,四末不得濡养而手足凉,病久脾肾阳虚而致腰背怕冷酸痛,脾气虚弱不任谷物而致进食生冷、油腻则腹泻。

患者适值更年期阶段,半百而阳气自衰,七七则天癸绝而阴血内亏,肝气不得约束,上冲脑髓则眩晕、失眠、多梦。

治以温中健脾,柔肝缓急,制酸止痛。方选黄芪建中汤健脾胃,温分肉,散寒而厚肠胃,柔肝而平冲逆,在脾胃虚寒之消化道疾病中常用。乌贝散配煅瓦楞子味甘、咸,性平,能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为治疗胃痛吐酸之要药。其主要成分为碳酸钙,能中和胃酸,起到制酸止痛作用,为治标之用。

图片

图片
医案二

张某,女,61岁,2008年1月12日初诊。

主诉:吐酸伴胸骨后烧灼痛两个月。

患者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阵发胃脘部胀满、堵闷感。患者两个月前因饮食不规律,生气后出现吐酸,可以忍受,未曾治疗,后症状逐渐加重,且伴胸骨后烧灼痛。

现患者吐酸,胸骨后烧灼痛,食后及夜间加重,胃脘胀满、堵闷,嗳气频作,伴口苦,纳呆,大便偏干、日行1次。舌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诊断:吐酸(胃食管反流病)。

辨证:肝胃不和,湿热中阻。

治法:疏肝和胃,清热化湿。

处方:柴胡10g,郁金20g,川芎9g,白芍30g,茯苓15g,白术6g,浙贝母10g,煅瓦楞子20g(先煎),黄连10g,瓜蒌皮10g,法半夏12g,枳实15g,川厚朴12g,紫苏梗15g,莱菔子15g。

7剂,水煎服,日1剂。

图片

二诊:药后患者胸骨后烧灼痛、胃脘痞闷减轻,纳食增加,仍有时口苦、吐酸,大便可、一日一行,小便调,舌红,苔薄黄腻,脉弦细滑。上方加丹参15g,陈皮6g,竹茹9g,槟榔15g,茵陈15g。继服7剂。

三诊:患者吐酸、胸骨后烧灼痛、胃脘痞闷、嗳气等症状均明显减轻,口苦亦减轻,纳增,寐安,大便稀、一日一行,小便调,舌红,苔薄腻,脉弦细。上方继服7剂。

四诊:症状基本消失。舌淡,苔薄白。去茵陈,继用14剂。

嘱按时服药,清淡饮食,忌辛辣、生冷、刺激之品,忌浓茶、咖啡,畅情志减少持重、弯腰等动作,勿穿紧身衣裤。必要时,睡眠抬高床头15cm,睡前3小时勿进食。

图片
按语

胃食管反流病主要表现为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属中医学“吐酸”“烧心”等范畴。《灵枢·四时气》记载:“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由此而知,本病病位在食管、胃,并与肝、胆、脾密切相关。

临床当中辨证多属胆胃痰热互结证,多因饮食不节,嗜食辛辣肥甘之品,或烟酒无度助湿生热,情志不畅致气机郁结,痰结气阻,食管不利,胃气不降,甚至上逆而发。本病病程长,缠绵难愈且容易反复。在治疗过程中要注重生活、饮食习惯,正所谓“三分治,七分养”。

系统学治脾胃病


脾胃病是临床常见的一大类疾病,也是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黄福斌教授为江苏省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习医从业40余年来,在学术上潜心研究,博采众长,对多种内科疾病尤其是脾胃病的诊治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在临床中认真思辨,仁慈为怀,以“花钱少、治好病”为原则,尽量做到“简、便、廉、验”,深受群众爱戴。本书共分为7个部分——医家传略、学术源流与学术思想、临证经验、方药论治、医话杂谈,临床研究和医学传承,总结全面,内容详实,所载方药疗效确切,有较强的实用性,以期供广大中医药临床工作者、中医药院校本科生及研究生和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