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停止认知,抑郁、焦虑的心才能被救赎

 重塑心灵心理 2023-09-21 发布于北京

最近在咨询过程中,感觉许多学员(抑郁、焦虑、强迫求助者)总是会有这样的一种期待,那就是觉得自己咨询完了之后,自己就会怎么通透了,就会不再怕人、不再焦虑了等等。

我觉得有必要在这里说一下,尽管最后的结果是可以这样的,但是这只是一个结果。之所以会达到那样的结果,并是不因为咨询你获得了什么神通,学得了什么秘籍,而是你更了解你自己了。

是的,原因在于你更了解你自己了。

你知道吗?你只是一个普通的人,你只是一个凡人。你有可能就是达不到你想要的成就;你有可能就是会出现各种困扰——因为你就是一个普通人啊!

你知道吗?最后的结果不是改造你自己,而是了解你自己、接受你自己!

人的大部分烦恼并不是来自于自己本身,而是来自于想要把自己改造成为另一个人。自卑和自信是一对孪生兄弟,失落和兴奋是一对孪生兄弟,残缺和完整是一对孪生兄弟......

当你去追一边的时候,另一边就会相伴出现。比如你想要完整,你的内在的感觉往往就是残缺不全。你想要自信,你的内在感觉往往就是自卑。

那什么时候是完整的呢?当你知道自己即有残缺也有完整,这个时候你就超越了,你就完整了。什么时候自信呢?当你敢于接受自己的自卑的时候,你就已经超越自信了,这个时候就是真自信了。

阿波罗神殿上说:“人啊,认识你自己吧!”

是的,我们的问题并不是来自于外面,而是来自于我们自己——我们并不了解我们自己。我们每天日用,却从来没有停下来去认识下自己。我们总想成为别人,可是却从来不知道自己的本来。就像打仗一样,你如果连自己有多少实力都不知道的话,那你怎么可能赢得战争呢?而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对于自己完全不知,却一味苛求自己!

那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就只有事与愿违,就只有内心不断冲突,自己跟自己较劲了。当内心冲突不断升级,最后就会演变成症状表现出来。

所以,心理咨询的目标不是让你成为你理想中的自己,而是让你认识到你的本来。那个既不伟大,也不平凡的本来;那个既不完美,也不残缺的本来。就像一朵花一样,它只是存在,它只是盛开。

存在就是存在,而对于存在的好坏美丑、高矮胖瘦的评判,都是我们主观加上去的。所以《道德经》里说:“知美之为美,斯不善已。”当你去分别评判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在给自己找麻烦了。

心理是这样,人生不也是这样的吗?如果我们仔细去想,我们现在和小时候的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呢?我的感觉是,以前看不惯的看得惯了;以前不愿意面对的,敢面对了;以前放不下的,可以放下了。大家想想,你是不是这样呢?这就是说,我们的成长,对于我们最大的改变是更包容了。但是这个是现实磨难中磨出来的。

个人成长,除了现实磨难之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心理咨询。透过咨询让我们看到自己看不到的自己。当我们可以看见真正自己的时候,你就会知道——你超越所有对你的定义!你也不需要去成为,因为你本就圆满。

最后,推荐身处抑郁、焦虑中的朋友们去看看《情绪自救》这本书,学习书中“观息法”,学习以平等心看待生活,活出满意的人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