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媒:德国因何从“经济优等生”沦为“差生”

 老玉米棒 2023-09-22

参考消息网9月21日报道 据美联社9月19日报道,在本世纪大部分时间里,德国都在不断获得经济成功。它主导着豪华汽车等高端产品和工业机械的全球市场,其向世界其他国家销售的产品如此之多,以至于该国经济的一半靠出口维持运行。

德国一度就业岗位充足,政府财政收入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其他欧洲国家却债务缠身,曾经有很多书籍讲述其他国家可以向德国学习什么。

情况不再是这样了。现在,德国是世界上表现最糟糕的主要发达经济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欧盟都预计该国经济今年会收缩。

这种情况发生在俄乌冲突爆发、德国失去来自莫斯科的廉价天然气之后。德国的能源密集型工业(长期以来一直执欧洲制造业牛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欧洲最大经济体突然表现不佳,引发了诸多批评之声、绝望情绪和关于前途的讨论。

德国主要化工企业赢创工业集团的首席执行官克里斯蒂安·库尔曼说,高昂的能源成本和政府在其他长期问题上不作为,可能会让新工厂和高薪岗位转移到其他地方,德国有“去工业化”的危险。

库尔曼说,失去给工厂提供动力所需的廉价俄罗斯天然气,“严重破坏了德国经济的商业模式”。

一个人们激烈讨论的解决方案是,政府出资设定工业用电价格上限,以便让经济挺过向可再生能源过渡的阶段。

但来自绿党的德国副总理罗伯特·哈贝克的这项提议,遭到来自社会民主党的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和亲商业联盟的伙伴自由民主党的反对。环保分子说,这只会延长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与2021年相比,天然气价格大约上涨了一倍,令许多企业受到打击,它们需要用天然气让玻璃或金属全天24小时保持熔化状态,以生产玻璃制品、纸张和建筑及汽车使用的金属镀层。

贸易伙伴经济增长放缓则给德国经济造成了第二重打击。

这些外部冲击暴露出德国经济根基中因多年的成功而被忽视的裂痕,包括政府和企业在使用数字技术方面落后,以及急需的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获批流程漫长。

德国政府手上随时可以动用的资金,在一定程度上源自推迟投资于农村地区的道路、铁路网络和高速互联网。

在人们担忧电价和电力短缺的背景下,关闭德国剩余核电站的决定遭到质疑。企业严重缺少技术工人,岗位空缺数量达到创纪录的近200万。

政府迟迟才承认,将俄罗斯当作可靠的天然气供应国是一个错误。

现在,普遍的官僚主义和“不要建在我家后院”式的抵制态度,导致清洁能源项目进展缓慢。在南巴伐利亚地区,与住宅的间距限制使得风力发电机组的年新建数保持在一位数。

拜登政府向在美国投资的企业提供大量清洁能源补贴,这引得一些人羡慕不已和担心德国正在被落下。

库尔曼说:“我们看到各国政府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最有吸引力的未来技术,也就是那些最有利可图、可强化经济增长的技术。”

德国贝伦贝格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霍尔格·施米丁曾在1998年一篇很有影响力的分析文章中,把德国称为“欧洲病夫”。他如今认为,考虑到德国的低失业率和稳健的政府财政状况,今天再贴这个标签有些过头了。

施米丁说,政府需要立即走的最重要一步是化解能源价格的不确定性,具体方法是设定价格上限,不仅帮助大公司,同时也帮助较小的企业。

他说,不论选择什么政策,“如果政府可以快速作出决定,其本身就将大有帮助。这样企业就知道它们将面对什么,并且可以制订相应计划而不是推迟投资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