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三“上灯”看江都大桥的超级兔子灯(视频)

 微江都圈 2023-09-22 发布于江苏

俗语说“不出正月都是年”,春节过完盼元宵。正月十三到了,元宵节还远吗?

童谣云:“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灯。”

昨天是农历正月十三,元宵节第一天,可以上灯了。江都有句老话——“上灯圆子落灯面”,如今的市民是否还遵循老民俗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晚上七点,在江都大桥新街看到,不少家长带孩子提着各式彩灯来踩街了,气氛好不热闹。

先让我们一睹为快!

上灯,是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客家上灯习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形式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这么大的兔子灯您见过吗?

上灯的习俗:

每年,春节前后,热衷于本族事务的老人,通过打听,依次记录从本年正月十三挂灯后至下年正月十三挂灯前的添丁家庭,并将其组织起,在春节前后每个家庭各派一个代表召开上灯祭祖的会议,分派任务。

比如,上灯活动资金的筹备、用途问题,上灯前后谁负责打扫老屋,上灯当天谁负责膳食等问题,在会议中都有具体的分工。

在中午十二点之前,村里的老人会带领“灯子”及刚出生的小男孩到祖屋行跪拜礼,向祖宗汇报祖里添丁的情况。跪拜礼完,“三牲”中的整猪和糖果撤下,只剩酒和一个盘,盘里装有小量的“三牲”,猪被送到老屋侧边的临时厨房,由“灯子”负责准备晚上的聚餐。

正月十三上花灯是传统,到十八落灯完整的年才算过完。传统文化是根,不能丢!所以再忙也要陪孩子过来玩赏花灯,享受圆满的“年味”。

为什么有“上灯圆子落灯面”的说法

正月十三吃圆子,圆子代表团圆;到了正月十八,团聚的人儿回归工作,在这天吃面取面条'长’之意。隐含两个含义,一是祈盼健康长寿,二是希望离家的人经常回家。

“上灯圆子落灯面”这一说法在《仪徽岁时记》有记载:“(正月)十八落灯,人家啖面,俗谓'上灯圆子落灯面’,各家自为宴志庆。”落灯时吃面条寓意喜庆绵绵不断,健康长寿之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