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都大桥古镇历史文化名人(四)李寅清、莫子奇

 微江都圈 2023-09-22 发布于江苏

李寅清,字直斋,世居大桥镇,幼年聪颖过人,八岁能读文学作品,冬天裹着被子读书背诵不停,弱冠补诸生,留心经世之学,教授学生,成就极高。道光十七年中乡举人,咸丰三年江都沦陷,大桥是里下河门户,李寅清率领乡亲们防堵七天七夜都没合眼,贼不敢向东侵犯。因为抗敌有功,提拔为江西省知县八年,后到东山书院做考官十一年。为安福知县的时候,带领老乡抵抗广东贼寇,在赤谷打败贼,并从贼寇手中夺回分宜县城。同治二年,知道清江县征吏经常扰民,李寅清亲自接待百姓,同意百姓少缴纳官税,筹集资金修筑大堤,以保住农田不受水灾。

同治五年,宁州红莲教谋乱,李寅清率兵擒住首领,随从全部释放。新建分宜、庐陵、潘阳等县。听说潘阳湖每年都发大水,他亲自前往勘察,筹款三千修堤坝,抵抗大水,老百姓非常称赞。判案的时候从来不用刑,说服原告被告,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听说京师的朋友客死他乡而不能回归,出资帮助朋友出丧,并照顾他的遗孤。在江西当官的时候,创建江南会馆,并建房屋免费给同乡居住。75岁去世,著有《文砚斋》遗稿二卷。儿子李宝树后来是布政史。

江西某县大堂联(清·李寅清)

管百姓须爱百姓;要一钱不值一钱。

杨恒心,字锦泉,监生。幼年丧父,继母孙以孝闻名,家里的田被族人占为己有,恒心非常着急,用高价赎回,继续给农户种植,所欠租金不能还的都免租,粤贼侵犯的时候与举人李寅清一起抗敌。儿子李兆俊、李兆仪皆诸生,在白塔河创办乡团,帮助乡里。

扈国学,字翼民,江都东乡人,明末高杰帅兵天天抢劫扬州附近村庄,扈国学带领乡亲们和将士们一起抵御高杰的人马,从此高杰再也不敢来侵犯。

朱旗,康熙甲辰科武进士。

赵连长(1772—1826)字殿扬,国学生,生于清乾隆壬辰(1772年)卒于道光丙戌(1826 年),嘉庆癸酉年(1813年)倡捐建立敦善堂,里中称为赵善人。

莫子奇(人称老莫四),大桥镇人,清光绪年间人,卒于民国初年。扬州东乡一带名讼师, 有“二知县”之称。扬州东乡一带群众,因慕莫子奇之名,纷纷投诉其门,而府县却因此诉讼费收入锐减,对其颇为不满。

某日,江都县知县袁南生,轻装简从,微服专程来大桥査访时,莫子奇正欲往小金子开设的玻璃厅鸦片馆吸烟。袁南生闻讯,先期到达该馆,欲坐正面大床,馆主拒之云:此乃莫四太爷专座,他人坐之不可。须臾,莫至,喜趋大床,边吸烟边视事°时四周已围坐多人,皆系找莫断事者。 莫从容不迫,侃侃而谈,排难解纷,遂一断决,诉讼双方皆信服而归。袁南生见状甚惊,未通报个人身分即偉然离去。旋即,袁南生将莫子奇传至江都县衙内讯问,加以包揽词讼罪将其扣押。后莫子奇通过张審关系进行斡旋,始获保释岀狱。

王步赢,字辅人,大桥嘶马人。清道光辛卯年,江水泛滥,庄家被淹,饥民四处可见,步赢仓库的存粮分发给饥民,没有造成人员死亡。己酉年,又发生长江水灾,步赢又捐赠钱粮。儿子王倬,光绪元年乡科举人。

萧楫,字赞廷,江都东乡萧家湾人。九岁丧父后,像成年人一样照顾母亲,因为孝顺,被封为一方冠少。他大伯分家时,萧楫哭着对母亲说:男儿当自立,分家全听大伯的主意,什么也别计较。生平布衣粗食,洪杨之乱时,又被劫匪抢去大豆几百石,大家为他鸣不平,要求官府整治,而萧楫不以为然,反而捐赠物资安抚人心。39岁去世。以后,儿子萧松任浙江候补知县,萧溎历任江浦、海门训导。

谢济亭(1898—1956)大桥镇人。少时拜陈朗亭为师,学习中医内科。熟谙伤寒,深研瘟病, 师古而不泥古。业医四十余载,擅长外感热病,精于杂病调理,临床经验丰富。选方用药, 巧思灵变,平稳妥贴,颇具特色。中南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孙翰患病,遍请南京诸名医治疗无效,幕名邀谢赴宁诊治,经月病愈。丹阳某绸缎店老板,患病经年,日渐沉重,后经谢济亭诊治,亦日见好转,遂名振丹阳。与丹阳名医贺济恒同设一药室诊病,就医者甚多。谢济亭晩年设诊所于大桥镇塌扒街存仁堂内(坐堂行医),上午门诊,下午出诊,医术闻名于乡里。

高夔彦,嘶马人,嘶马去城七十里,与大桥接壤,城东衣冠文物萃于二镇。高氏于甲第中,尤以儒术称。夔彦幼嗜学,经史百家之书无不探微抉奥,而以程朱为归宿之地。由明经授蒙城训导,诸生沐其化,皆以经明行修,争相淬砺无远迩,皆乐尊师之称为素庵先生。退老于乡,重理荒径,葺东西二园,率子孙课业其中一门之内,孙曾繁衍诵读,外无二业,各遗一经,其后多贵显。夔彦生平穷经之暇,有所得辄录之,久乃盈帙编为三馀录若干卷,学者称其有裨经传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