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俄欧的下一代坦克炮火力

 小飞侠cawdbof0 2023-09-22

Image

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欧洲区域进行一场高烈度地面战争的可能性开始增大。在这种情况下,美俄欧各方对地面力量进行革新重组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下一代坦克炮火力的规划和技术研发则是其中的重中之重。
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北约不断加大在俄周边军事压力,从美国的角度看,举行以俄为假想敌的高强度演习,可刺激俄做出军事回应,并以此反过来迫使欧洲成员国加大防务投入。从部分欧洲成员国的角度看,这也有利于将集体防御重心放在欧洲,切实增强对俄防御和威慑能力,从而缓解自身的恐俄心理。根据北约军事行动规律和近年来的发展趋势,北约在东欧针对俄罗斯的军演将继续展开并呈现较高强度。北约在俄周边持续制造紧张态势,将引发双方对抗升级加码,对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产生一系列影响,擦枪走火的风险显著增大。北约咄咄逼人的态势不仅对俄国家安全构成严重挑战,还进一步激化了双方军事对立,加剧了军事摩擦和冲突的可能性。“波塞冬2021”和“海上盾牌2021”演习期间,俄军在黑海区域对北约部队进行了严密监视,双方战机还一度近距离接触。
作为对北约持续施压的回应,俄罗斯联合白俄罗斯在2021年3月举行了3场战术演习和1场司令部演习,并于2022年9月与白俄罗斯联合举行针对北约的“西方-2021”大规模战略演习,以此向北约发出严正有力的军事警告。东南欧地区更可能长期难以稳定,黑海6个沿岸国,除俄罗斯外,3个是北约成员国,2个北约特殊伙伴国乌克兰与格鲁吉亚正在等候入约。然而,黑海地区涉及俄罗斯的核心地缘政治利益,俄必将竭尽全力对北约实施反制。在双方博弈较量不断升级的背景下,东南欧安全形势越发雪上加霜,持续了近一年的俄乌冲突即是证明。于是作为高烈度地面战争的准备,美欧俄三方也因此在下一代坦克炮火力的问题上相继发力。

支撑下一代主战坦克炮火力的基本技术环境

美欧俄三方在发展下一代坦克炮火力的问题上有一个基本技术环境,即坦克自动装弹机的全面普及。随着坦克炮炮弹的口径不断上升,炮弹重量接近人力装填的极限,所有人都认为自动装弹机是发展趋势。中俄主战坦克很早就用上了自动装弹机,西方坦克里,法国、日本、韩国都用上了自动装弹机,不过就是流派不同。俄罗斯的两种构型都是转盘方式,一种是T-80和T-64坦克的单次推弹装弹机,另一种是T-72和T-90的两次推弹装弹机。前者装填速度要快于后者,但是可靠性不是很好,加之生产T-80系列坦克的哈尔科夫划归了乌克兰,目前俄罗斯的主要装弹机是两次推弹装弹机,现在T-90M、T-72B3的装弹机进行过一定的修改,能够发射2A46系列最新的3BM59和3BM60穿甲弹。而T-14“阿玛塔”坦克采用2A82坦克炮,炮弹都是新型的“真空”1/2穿甲弹,不能和2A46通用,具体装弹机构型还是未知。西方主战坦克的装弹机主要是尾仓装弹机,使用国家为法国、日本、韩国,技术源头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和德国合作研制的MBT-70配备了美国研制的炮塔尾舱带式自动装弹机,带式弹舱由链条驱动,当弹匣运动至推弹线时,弹匣内套向前伸出,链式推弹机完成推弹。这种结构的自动装弹机优点是结构简单、射速较快、可更换弹种、可车内也可车外补弹,缺点是备弹量有限、炮塔空间要求大。至于美国的M1系列、德国的“豹”2系列、英国的“挑战者”2都是手动装弹。
不过,这些手动装弹的西方主战坦克都具备改装自动装弹机的技术可能。以美国对M1系列的自动装弹机改装方案为例,这是一种尾舱双旋转弹舱结构的自动装弹机,每个旋转弹舱均备弹18发,弹头向后,由旋转取弹机取弹后旋转180度再推入炮膛。美国人希望为M1系列安装自动装弹机是为了提高坦克的射速,尤其是长时间作战和坦克高速行驶,地面崎岖不平的情况下。同时由于车组成员还是4个,因此装填手变成了无人机操作员,拓展了态势感知能力的边界,但更重要的是为未来换装更大口径的火炮打下基础——120毫米口径以上坦克炮是实在没法人工装填了。

美国新一代坦克炮系统

冷战期间,为了对抗华约的钢铁洪流,美国在坦克的研制上不遗余力。从“巴顿”系列一直到M1系列,美军主战坦克的性能不断提升。然而随着冷战结束,美国陆军失去了假想敌,随之而来的则是对未来发展的思考与迷惘——是彻底抛弃重型装备走快速轻巧反应路线(FCS),还是继续研发新型主战坦克,美军内部也争执不休,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美国新一代主战坦克迟迟不见踪影。尽管在冷战结束30年的时间里美国都没有新坦克问世,但这并不能说明他们在技术上就在原地踏步。在持续对M1系列主战坦克改进的背后,美国有关机构对未来坦克的新技术做了充分的研究,如无人炮塔、140毫米先进坦克炮、主动防护系统、新型履带等几乎无所不包。为了验证这些新技术是否能够应用到实战当中,美国陆军坦克机动车辆研究发展工程中心还在20世纪90年代制造了一款名为M1 BlockIII CATTB(后文简称为M1 CATTB)的主战坦克试验样车。今天,我们仍能从该车身上看到未来美军新一代主战坦克的些许影子。M1 CATTB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思想,集成了先进坦克炮、自动装弹机、标准数字化信息结构、新型整体式柴油机推进系统、多传感器目标获取系统等诸多新技术,说句夸张点的话,它就是堆砌了美国陆军所有高科技的科幻产物。

Image

Image

在上述新技术中,最值得一提的恐怕就要数XM291型140毫米先进坦克炮了。电热化学炮一度被认为是传统化学能坦克炮的替代者,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通用公司和食品机械公司分别把120毫米口径的M256坦克炮改装成电热化学炮进行试验。1991年,美陆军与食品机械公司签订《电增强因素改进项目》研究合同,资助该公司从事电热化学技术研究。遗憾的是,这些试验并不成功。电热化学炮使用两种主要的等离子体激发方法:闪光大面积发生器和三重同轴等离子点火器,前者的技术更加高级,对推进剂的密度和膨胀特性要求更高。闪光大面积发生器由几根平行的线串构成,以提供更大范围的等离子或紫外线辐射,并利用金刚石的分解和气化来获得所需的等离子气体。而三重同轴等离子点火器则是由完全绝缘的导体组成,被4条铝箔覆盖,所有这些都在直径约1.6厘米的小孔中绝缘,通过导体的电流来直接分解等离子气体,随后气体穿过绝缘导管逸出并引燃附近的助推剂。这种方法如今已经不再被认为是可靠地点燃助推剂的方法,因为它可能会损坏散热片,能量传导效率也不稳定,普遍偏低。也正因为如此,相对于技术并不成熟的电热化学炮,XM291型140毫米先进坦克炮的技术验证在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性。
作为一款大口径坦克炮,XM291的威力是巨大的。有数据显示,它发射时的动能是美军现役M256型120毫米滑膛炮的2倍,可以有效威慑现役和未来主战坦克。而且在自动装弹机的配合下,该炮的理论射速可达8~12发/分,比现役120坦克炮的射速都要快。显然,在类似XM291这样的140毫米先进坦克炮能否被搬上美军新一代主战坦克平台的问题上,自动装弹机系统扮演了重要角色。事实上,基于M1 CATTB的技术验证,目前美军已经为140毫米坦克炮设想了两种不同的自动装弹机方案。其中一种方案是,自动装弹机由容量为40发炮弹水平放置的弹舱、炮弹倒换器、容量为4发的转盘、输弹装置等组成。另一种设计方案由容量为40发炮弹的垂直放置的弹舱、容量为2发的转盘、炮弹倒换器提升机构、输送装置等组成。值得注意的是,XM291140毫米坦克炮的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这门火炮本身而赋予的,而是取决于弹药。
近年来美军在高膛压坦克炮弹药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低调的进步性成果,以配用于M256120毫米坦克炮的M829A4穿甲弹的情况为例,普遍观点认为,M829A4采用了全新的多层发射药。多层发射药是将不同燃速的发射药包裹在一起,外层燃速慢,内层燃速快。在不增大火炮最大膛压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膛压曲线的平台期,从而达到提高炮弹初速的目的。据悉,美国还将纳米含能材料引入到多层发射药中,提高了发射药的药力。这两种办法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M829A4弹芯的初速,增大穿深。除了穿甲弹外,美国大口径高膛压坦克炮用多用途弹药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比如从M1A2C开始,美军现役艾布拉姆斯车队的M256120毫米坦克炮全面加装弹药资料数据链(ADL)。ADL是一种安装在炮闩上,可以将信号传递给炮弹的数据链,例如可以一口气取代破甲榴弹(HEAT)、多用途榴弹(MPAT)、破障弹(HEOR)和反人员霰弹等4种炮弹的AMP弹在设定空爆模式时会根据目标的距离,通过ADL设定空爆的时间。同时,M829A4虽然是动能穿甲弹,但是在弹底也增加了与ADL连结的接口,目的是不论在任何温度之下都可以保持匀速,并让穿透能力不受环境因素影响,令性能表现更为精确、稳定。这些弹药上取得的技术成就,显然可以反哺早已经提前出生的140毫米坦克炮,令美国新一代主战坦克的火力从一开始就具有成熟和高可用性的特点。

俄罗斯新一代坦克炮系统

与美国的情况类似,俄罗斯也早在冷战结束就已经开始布局新一代坦克炮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20世纪80年代,正值冷战的巅峰时期,美苏等国都在全力发展先进武器,试图在军事力量上压过对手。鉴于北约多国开始研制新型主战坦克,苏联在传统强项上自然不甘落后,为了能够有效应对未来主战坦克的正面装甲,同时也为了在口径上碾压西方的140毫米坦克炮,苏联把研制主炮口径为152毫米的主战坦克提上日程。1982年,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开始研发代号为490A工程的新一代主战坦克,与以往苏联主战坦克不同,该坦克采用了无人炮塔设计,装备有一门威力强大的152毫米主炮并配有新型自动装弹机,理论射速高达每分钟14发,远胜现役的主战坦克。除了火力强悍外,490A工程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也非常强,遍布车体的各种传感器能迅速捕捉目标影像,同时通过计算机整合成清晰图像提供给车组成员。按照设想,490A工程的火控系统还具有目标定位及跟踪功能,可在复杂环境下保持优良的工作状态。不过研发机构认为490A工程还有待提高,于是更先进的477/477A工程被提上日程。1985年,为了能在坦克上安装威力更强大的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哈尔科夫机械制造厂提出了拥有全新布局和武器系统的477/477A工程。该坦克安装有多层复合装甲,车体前装甲厚度据称超过1米,侧面也安装有大量复合装甲模块。从正面看,该项目与“阿玛塔”主战坦克颇有几分相似。此外,477/477A工程安装了卫星导航系统和敌我识别系统,还测试了遥控驾驶和遥控开火技术。477/477A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被称为299工程,创新性地采用了两人制布局,即一人负责操纵坦克,另一人负责打击目标,由此可见该坦克的自动化程度极高。
299工程还有庞大的车族计划,基于通用底盘,苏联军工部门计划研制一系列的变型车辆:包括重型步兵战车、机械化扫雷清障车以及垂发导弹发射车等。不过作为整个车族的基础,299工程的核心仍然是装备2A83152毫米火炮的炮塔。除了全新设计的490、477、299工程外,苏联解体前还有一些同样采用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的过渡性项目,如1990年9月,苏联以T-80底盘为基础开发了装备2A83型152毫米炮的292工程。这种坦克使用了全新的大型炮塔,并且配备了新设计的自动装弹机和复合装甲。另一种苏联解体前进行了样车制造的152毫米坦克炮过渡性项目是195工程,该项目在苏联解体后几度沉浮,但直到2000年左右仍在试验场上进行着密集测试。显然,无论苏/俄在下一代主战坦克平台上有着怎样摇摆不定的规划,152毫米口径的新一代坦克炮都是核心。
一般认为,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拥有56.5倍口径的身管长度,采用了自紧身管工艺,炮口动能达到了25兆焦,身管内部还进行了镀铬处理,降低了内部烧蚀,增加了火炮的使用寿命,在苏联解体前主要技术已经基本成熟。况且在新一代俄罗斯高膛压坦克炮弹药技术发展成果的支撑下,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的装车更加具有现实性。苏联时期的125毫米坦克炮弹药长期落后于西方,如T-80B装备的3VBM17穿甲弹是苏联20世纪80年代研制的首款钨合金穿甲弹,其弹芯正是鼎鼎大名的3BM42,可以击穿2000米处450毫米的均质钢装甲。不过由于烧结技术不过关,为了达到更高的弹径比,因此采用了奇葩的“两截钨合金穿杆+钢套连接”设计。在大着角下,穿深会下降得非常厉害。因此实际性能并没有超越西方同时期的产品。3VBM20则是苏联研制的最后一款穿甲弹,于1991年面世,采用了3BM46贫铀合金弹芯,2000米处穿深达到了600毫米,基本相当于早期型M829。这款弹药也是很长时间里俄罗斯大量采用的量产型穿甲弹中性能最好的一款,但也不过就是介于基本型M829和M829A1之间的程度。
随着苏联的解体,俄罗斯的经济和财政陷入寒冬,加上苏联时期留下的大量3BM42以及更老的穿甲弹库存,也使俄罗斯失去了装备新弹药的动力,从此进入了一个长达10年的停滞期。这10年期间仅有一款3BM42M研发成功,虽然是硕果仅存,但还算是靠谱。俄罗斯在这款穿甲弹上使用了改良后的液相烧结技术,使3BM42M拥有了一枚长达570毫米的整体式钨合金穿杆,彻底告别了钢套钨芯的时代。此后,俄罗斯在高膛压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就,如2002年开发的3VBM22和3VBM23,二者的弹体相同,只是一个采用3BM59贫铀合金弹体,一个采用3BM60钨合金弹体。二者飞行体的重量均比之前的型号大幅提高,到了8.8千克和8.1千克,出口动能达到了12兆焦,穿甲能力十分可观,分别达到了830毫米和740毫米。之后的2005年,俄罗斯开发出了两款更新一代的125毫米“真空”1/2长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这两款弹药的长度高得吓人,带飞行体的那一截弹体长度达到了900毫米以上,几乎相当于一枚美国的M829A3,然而M829A3只是定装弹,发射药和飞行体是装在一个药筒里的,而这两款仍是分装药,还有一截药筒。所以推测这款弹药的穿深应该是远超现役弹药的,其技术成果也能够用于更大口径的新一代152毫米滑膛炮,为“阿玛塔”主战坦克第二阶段的火力革新进行铺垫。

欧洲新一代坦克炮系统

欧洲作为美俄地缘对抗的关键性参与者,有着卷入高强度地面战争的高度可能性,因此革新和发展新一代坦克炮火力的意愿十分强烈。比如,法国装140毫米坦克炮的“勒克莱尔”坦克原型车就已经曝光,其硕大的炮管非常显眼。在2020年年初的伦敦国际装甲车辆展上,法国奈克斯特公司展出了装140毫米“巨炮”的新版“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从口径上看明显比当今各国现役坦克的坦克炮都要大,长度也比德国RH120型坦克炮要长。与传统“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相比,这辆试验车采用少见的硬条纹迷彩,炮塔上安装了一门新型的140毫米滑膛炮。从外观上看有一些差别:其一,标准型“勒克莱尔”主战坦克配备的是一门GIAT的CN-120-26型120毫米52倍口径滑膛炮,与其他同口径滑膛炮相比,为了追求内弹道性能,未设置炮膛抽烟装置,而是从战斗室内以压缩空气将开火后炮管内的烟硝吹除。而在新型140毫米滑膛炮上,则在火炮根部的地方安装了一个小尺寸的炮膛抽烟器。大家可以从照片中看到炮管后部中间有一部分是加粗的,其作用是抽出炮弹发射后残留在炮膛内的火药气体,从而减少战斗室内一氧化碳的浓度,以保护乘员免受污染空气的侵害。再有,炮口制退器是一种减小火炮后坐的手段,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中叶,现在仍然广泛应用在牵引火炮和轻型装甲车辆火炮上,与身管后坐装置配合甚至可以减少50%以上的后坐力。炮口制退器从结构形式上可以分为“冲击式”、“反作用式”和“冲击-反作用式”。与没有安装任何炮口制退器的标准型“勒克莱尔”主战坦克相比,这辆新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上的140毫米滑膛炮,采用了双室冲击式制退器。
有趣的是,由于现代坦克越来越重,火炮后坐力对于沉重的主战坦克来说已经不是问题,因此现代主战坦克很少采用炮口制退器。这种设备一般用在轻型车辆上。而在战斗全重53吨的“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上采用炮口制退器,也说明了140毫米火炮巨大的后坐力,而大后坐力也代表了巨大的威力。“勒克莱尔”主战坦克是西方国家中少有的安装有自动装弹机的第三代主战坦克,全车编制仅3人,自动装填系统的采用不仅减少了人力需求,还使坦克体积更加紧致,并大幅提高射速,使120毫米火炮的射速达到每分钟12~15发。不过,由于换装了新型的140毫米火炮,弹药尺寸更大更长,必须对原有自动装弹机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由于自动装弹机属于坦克内部设备,从外观上看不到,但从新“勒克莱尔”坦克炮塔后部的外形来看,确实增大增宽,因此有理由相信法国人已经研制出了新型的尾舱装弹140毫米炮弹自动装弹机,此外,法国人还展出了新型140毫米弹药。
有评论称,这门出现在“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上的巨炮,实际上是一直盛传的法德联合研制的“未来地面作战系统”MGCS的一部分成果,该项目正是为研发四代坦克做技术准备。据奈克斯特公司公开介绍,这门安装在勒克莱尔主战坦克上的140毫米滑膛炮已经进行了约200次射击测试,证实了其穿甲能力是55倍口径RH120滑膛炮的170%。若是这一数据属实,那就意味着该140毫米坦克炮将成为目前世界上火力最强的坦克炮,远超今朝遍及装备的105、120、125毫米口径的传统坦克炮。事实上,早在冷战结束前的20世纪80年代,欧洲各国就已经在超过120毫米口径的新一代坦克炮上开始着力,如德国瑞士就曾联合研制了一型140毫米滑膛炮,并试装在一辆“豹”2A4主战坦克上进行了测试。法国在1996年也曾经试验过类似的140毫米滑膛炮。
不过,欧洲国家一度对比120毫米更大口径的坦克炮抱有疑问,认为会对主战坦克总体设计带来种种不良影响,比如:火炮身管过重,就会导致坦克炮塔前重后轻,尤其是这类超大口径高压滑膛炮的身管长度也超长,使得力矩效应更加明显。那么为了保持平衡,坦克炮塔后部就要增加设备或者配重。这样一来,整个坦克炮塔的重量就要成倍增加,不仅直接推高了坦克全车的重量,还使得驱动炮塔转动的机电液压伺服机构承受极大的负荷。而且,现代主战坦克火控系统对于炮塔旋转速度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要满足要求,就必须进一步加强机电液压伺服机构的驱动功率。最终,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从超大口径高压滑膛炮的身管超长、超重开始,整个坦克设计就要全面推倒重来一次,直到坦克全车重量以及体积增加到无法控制的程度。也正因为如此,俄罗斯在T-14“阿玛塔”主战坦克的最新版本上没有使用威力恐怖的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而是采用改进型2A82-1M型125毫米滑膛炮。法德等欧洲国家也是出于类似原因,在20世纪80、90年代放弃了改装140毫米坦克炮的想法。不过,由于拥有更为先进的技术和资金支撑,近年来欧洲已经从此前对更大口径坦克炮的质疑中逐渐走出,开始着手实用性的新一代坦克炮系统。
正如前文所述,法国并不是第一个研制140毫米滑膛炮的国家,实际上在1996年法国另一家公司也研发了140毫米滑膛炮,但是很快不了了之,时隔16年法国再度测试了140毫米滑膛炮,只是这次换了另一家公司。同时需要看到的是,法国的140毫米滑膛炮只是法德联合研制的“未来地面作战系统”MGCS火力系统的一个竞标方案,事实上无论是从威力、适装性等各方面来说,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130毫米滑膛炮都要比2A83型152毫米滑膛炮好得多,也很可能对法国的140毫米滑膛炮有优越性。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将这门130毫米滑膛炮称为NG130,其中NG是英文“下一代”的缩写。从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希望130毫米滑膛炮能够像经典的120毫米滑膛炮那样,成为欧美国家下一代主战坦克的标准主炮。
按照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的说法,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比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性能提升50%。按照以往主战坦克新旧两代的火力性能比较,这一提升幅度已经达到了代差的要求。而且,如果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真的实现这一目标,就意味着其发射最新型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时,在2000米距离上的最大穿甲深度将达到1200毫米以上!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采用了15升的超大型药室,比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增大了一半,设计膛压也高达880兆帕。更重要的是,从适装性上讲,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在设计时也尽可能兼顾配装在第三代改进型主战坦克上的使用要求。为此,该炮身管长度控制在51倍口径,只比55倍口径120毫米滑膛炮的身管长50毫米。事实上,为了能够更好地完成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的研发,德国莱茵金属防务公司与英国BAE系统公司强强联手,成立了一家名为莱茵金属-BAE陆地系统(RBSL)的新合资公司,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如今,NG130型130毫米滑膛炮的研发工作已经推进到了实车测试阶段,2022年萨托利防务展上亮相的KF51“黑豹”坦克上已经装备NG130,从而为“未来地面作战系统”MGCS火力系统的竞标添上一颗关键性的砝码。

余论

在很可能爆发残酷高烈度地面战争的世界局势面前,不但一直受到北约威胁的俄罗斯选择进行对其装甲力量重新武装,北约自身也处于惴惴不安之中,重新武装重型装甲部队也成为几个不多选择之一。对此,美俄欧各方对于下一代坦克炮火力升级的态度就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点,一度中断的大口径坦克炮换装浪潮实际上已经重新启动了。有意思的是,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也为新一代大口径坦克炮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战场经验。一方面,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依托无人机等先进侦察平台,炮兵的远程打击能力呈现出指数级提升。以至于俄乌两个“缺啥都不缺坦克”的国家,至今没有上演“钢铁洪流对冲”,甚至没有发生营级规模的坦克大战。除了因为故障和淤陷而主动抛弃的坦克外,双方坦克超过90%的战损都来自加榴炮和远程火箭炮的炮击贡献。另一方面,在战斗进入到地面占领与城镇攻坚时,坦克依旧是不可或缺的突击与直射火力平台。特别是在突破预设坚固防御地段时,坦克的作用仍然无可取代。在面对NLAW和FGM148“标枪”等被寄予厚望的单兵便携式反坦克武器时,主战坦克表现出了惊人的抗打击能力,迄今为止可以确认的损失只有不到两位数。但是,在高度信息化的战场上,主战坦克面临的威胁相比过去大幅增加,自冷战末期以来“攻强守弱”的态势正在悄然发生逆转。而主战坦克在战场上面临的主要困难,则是传统武器系统配置不足以应对全部的潜在威胁。所以对于下一代坦克炮火力,也就提出了比冷战时期专注于反装甲更为宽泛的任务能力要求。比如挖掘下一代坦克炮的潜力,让下一代坦克炮具备一定的防空能力,用于对抗敌方武装直升机、低空察打一体无人机。在这方面,与新一代大口径坦克炮相配合的AMP这类可编程引信弹药是比小口径火炮遥控武器站更好的选择。以目前主战坦克的火控系统水平,对于武装直升机一类常规的低空慢速飞行目标,还是有不错的发现率。坦克炮的高初速特点,双方在视距内动手,大部分时候反坦克导弹还是要慢一拍。同时,由于在俄乌战场上,坦克的作用更体现为机动装甲直瞄火炮,要对付的战场目标大部分是土木工事、人员,所以在远距离发射低成本多用途弹性能更好的大口径线膛坦克炮,也不排除有回归的可能。另外,在信息化水平实现飞跃后,全体系配合将会碾压单一优势兵器。比如基于网络中心战理念的NIFC-CA“海军一体化火力控制-防空系统”概念,延续到坦克为代表的陆军装备体系中去,就会极大改变战场态势,而且这种变革目前正在发生。这意味着通过高保密数据链战场网络进行连通后,以“A射B导”的方式,将下一代大口径坦克炮作为一种低成本超视距武器加以使用,也是可能的。

结语

从目前世界各国新一代主战坦克发展来看,第四代主战坦克的技术标准已经初见端倪,比如无人炮塔、一体式乘员舱、全面的主被动防护系统、高度网络信息化能力以及车载无人机等,但无论如何,坦克炮火力的革新升级都是其中最为核心的那一部分内容。

DOI:10.19486/j.cnki.11-1936/tj.2023.07.008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