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凌教授和单婧教授:抗癌路上的风波,都是抗肿瘤药物“惹的祸”!

 协和麒麟 2023-09-22 发布于上海

张凌 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

单婧 教授

空军特色医学中心

副主任医生,从事肾脏病专业十余年,擅长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慢性肾小球肾炎、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等肾脏疾病,终末期肾脏病血液透析通路建立,腹膜透析个体化方案的制定,透析相关并发症的诊治及慢病的管理

INTRO

抗癌路上的风波-肿瘤相关肾脏病

—2例抗肿瘤药物“惹的祸”

单婧  张凌

高先生

44岁

患病时长:3年

病例一

44岁的高先生本处于人生巅峰时期,3年前的一次肉眼血尿将他打入低谷,本以为是单纯的泌尿系感染,不料就诊后确诊为左肾癌肺转移,好在目前肿瘤靶向治疗越来越成熟了,高先生也有清醒的科学意识,坚持科学的规范治疗和密切随访,没有寻求偏方治疗,在连续射波刀放射治疗3次后,高先生开始服用阿昔替尼联合度伐利尤单抗治疗,1年后经复查,调整为甲磺酸仑伐替尼联合帕博利珠单抗的靶向治疗。病程中高先生肿瘤检查显示得以控制,未再出现血尿等症状,自我感觉良好,悬着的心也逐渐平静下来。去年10月高先生定期复查时,出现了尿蛋白,血肌酐也较前上升,高达120umol/L,因疫情原因,他暂未去医院就诊,直至今年5月,复查血肌酐为129u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达到1.8g,他才心有余悸,找到我就诊。

我们将高先生收住肾内科细致检查,请肿瘤科、泌尿外科、放疗科主任会诊开始MDT诊疗,他是抗癌治疗2年后出现肾功能异常及蛋白尿,这是一个继发性肾脏病,我们需要尽快明确导致疾病的原因。经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回报,高先生的肿瘤情况比较稳定,同时我们也逐一排除了常见肾脏病因素的自身免疫疾病、病毒感染等导致的肾病,结合他体重不断下降考虑有利尿剂肾病风险,停用利尿剂积极补充液体和纠正营养不良,入院后高先生血肌酐波动在85-96.1umol/L,和外院相比,肾功能明显好转;针对蛋白尿,入院后多次复查,24小时尿蛋白波动在1.3g左右,我们也逐一进行了排筛,在同肿瘤科医生一起讨论后,最终蛋白尿原因锁定在高先生服用的靶向药物——甲磺酸仑伐替尼,该药在说明书中明确提到蛋白尿及肾功能不全的不良反应,而导致肾功能不全的主要风险为血容量不足,经详细追问病史,高先生病程中有一过性食欲差、摄入量少,考虑其肾功能一过性异常,可能与此有关,目前食欲改善,饮食正常,因此一过性肾损伤得以好转。高先生既往无慢性肾炎病史,而蛋白尿在服用该药近1年后出现,经多学科讨论后,建议高先生将仑伐替尼减半量服用,并密切监测肿瘤、肾功能及尿蛋白等相关化验,及时肿瘤科及肾内科随诊。

蒙古族男性

68岁

胃癌转移准备手术

病例二

第2例是一位来自内蒙古的蒙古族男性,68岁,他是胃癌转移准备手术治疗,计划在术前应用化疗药物缩小病灶后再手术,但是化疗药应用第三次复查肾功能出现轻度发热伴血肌酐进行性增高,10天内从150涨到300 umol/L,小便化验有少量红白细胞,没有蛋白质,肾脏超声显示两个肾脏偏大,他在一家二级医院应用抗生素加肾康注射液治疗没有效果,他找我求治,我考虑他是急性肾衰竭,药物肾损伤可能性大,马上收他住院,停用前面药物,加小剂量激素观察,让我们高兴的是他的肌酐逐渐下降了,一周后降到120 umol/L顺利出院,继续胃癌手术了。

早发现 · 早治疗· 早获益

现在有很多新型的抗肿瘤药物给癌症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但所有药物都是一把双刃剑,它们在抗肿瘤的同时,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肾损伤、蛋白尿就在其中。因此,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早获益。

点击

签到

更多好礼在等你!

轻松得积分!

本文仅供医学药学人士阅读

进入CKD-MBD学术讨论群

与大咖零距离交流

微信号 : xhqlyx

新浪微博:@协和麒麟医学

▇ 扫码加小编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