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一附中63届(同期)高中毕业今已满60年。学校于1961年全面贯彻“中教50条”,后被确定为湖北省首批重点中学,这为63届学生受到正规教育提供了保障。 六十载弹指一挥间,华师一附中历经沧桑而弦歌不辍,改革创新而所向无前。在63届校友心中,母校永远是知识的神圣殿堂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家园,是走遍天涯也割舍不断的深藏情结和永恒思念。 在毕业六十载之际,63届老校友相约重回母校看看,并将他们自发编印的63届(同期)纪念册捐赠给母校。 ![]() 点击我校视频号可查看精彩内容 ![]() ![]() 9月12日,我校1963届校友彭传栋、袁海庆等10位校友来到母校,周鹏程校长、杨国红书记、江兴隆副校长参与了校友座谈会,会议由校办周勇主任主持。 首先,彭传栋先生动容地讲述了63届校友们编撰毕业60周年纪念册的过程和值年返校聚会活动的筹备情况,他说,我们是身份特殊、经历特殊、贡献特殊的一代人,并深切表达了他们对华师一附中培养的感激之情。编写的纪念册是那个时代的缩影,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以此献给母校,衷心祝愿华师一的明天更加辉煌。 随后,校友代表袁海庆先生代表纪念册编委组给我校赠送了一本新鲜出炉的《华师一附中63届(同期(毕业60周年纪念册》。 接着,周鹏程校长对老校友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深情地对校友们说,你们的身上承载着学校的历史,某种意义上说你们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从你们这一届校友身上可以看到华师一附中的过去,可以看到华师一附中的今天,也昭示着华师一附中的未来。随后,周校长向老校友们介绍了我校培养未来世界引领者的办学理念,要培养不能被机器替代的未来人才,触碰未来,创造未来。同时,周校长分享了我校目前的素质教育和德育办学成果,希望华师一师生向老一辈校友学习,学习那个年代艰苦的奋斗精神和家国情怀。 最后,63届的10位校友与校领导们在华字前合影留念,相约于9月16日于华师一再相聚! ![]() ![]() 9月16日,我校1963届校友袁海庆、彭传栋、方放等40名老校友相约如期回访母校。上午10点整,校办周勇主任在南门与校友一一握手,欢迎校友们回到母校。 随后,在敏行环路上,校友们举行了捐赠仪式,江兴隆副校长、周勇主任出席,袁海庆校友主持。 校友王必佑作为63届校友代表向母校赠送纪念册,江兴隆副校长对校友们表示由衷感激,并向校友们介绍我校目前的办学成绩、未来的发展方向,他说,以德立校,要求学生成才先成人,笃学且厚德,做一个品德高尚、人格健全、具有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这是华师一附中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精神气质,它已然成为了华一人的文化基因,代代相承,绵延不息。最后,他祝愿老校友们身体健康,在毕业70周年乃至80周年时还能再回母校看看,并代表学校给每位校友送了一份学校文创产品。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简短的捐赠仪式结束了,大家集体合影留念。 随后,校友们一起游览校园,参观校史馆,在校友林前拍照留念……大家在感叹母校日新月异的变化的同时,纷纷流露出欣慰和自豪之情。老校友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母校,并相约以后再聚首。 ![]() ![]() 岁月不会怜悯青春,但时光懂得爱的意义。 当年种下的校友银杏树,如今已枝繁叶茂,“不言”石碑依然屹立如初。 中学时代,是人生既珍贵又关键的年龄段,康有为先生曾说:“人生学问之通否,德性之成否,皆视此学龄。”六十年前,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年汇集在华师一附中,诞生了63届(同期)校友群体。六十年来,大家相望相助,与新生的共和国相伴成长,桃李芬芳的中学时代,是珍藏在他们记忆中的金色年华。 郎郡诗老校长在回忆当年学校建设时讲到:“从你们这一届开始,建立了良好的学风、教风和校风。”袁福老校长应63届同学请求,欣然命笔为63届毕业生题词:“六三届毕业生是我校全面贯彻“中教50条”的第一届毕业生,因而教学质量也是比较高的。” 银杏春早曾绿叶,枝繁秋来满黄金。衷心祝愿每位校友,健康长寿,家庭幸福,“何止于米,相期以茶”! ![]() 来源|华中师大一附中学校办公室 资料来源 | 《华师一附中63届(同期)毕业60周年纪念册》 撰文 | 陈雅婷 视频号拍摄 | 陈雅婷 肖 雅 视频号剪辑 | 孙梦嘉 编辑 | 肖 雅 责任编辑 | 王晓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