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最缺少的两种感情

 新用户2253oasN 2023-09-22

看到作家周国平的说法,说在他看来,现代人最缺少的两种感情是善良和高贵,深有同感,也想谈点自己的感触和领悟。

善良,是对生命的同情,它是人类的基本情感。是人性本原里的情感体现,也是个体在正常的生活状态里最需要的一种感情。

在我看来,个体内在对于善良本性的需要,是基于对整个生命世界的,所有共同遭遇的深切认同和无奈接纳。生老病死,天灾人祸,意外和差误,追求和失落,得到和失去,这些都是每个个体生命都可能遭遇到的,就像命运一般逃不开的生命共同轨迹。

同情其他生命,便是接纳自我生命的脆弱。保持一颗善良的本心,便是砥砺自己在人生路上不怕困苦,迎头前行。

你的痛苦不是你一个人的。我看见,我善良,我同情,我感同身受。我愿意为此刻遭遇不幸的你投上温暖的目光,伸出有力的臂膀。此刻幸福的我和此刻痛苦的你,只是时间里的一段错位遭逢。说到底,我们的身体是共通的,我们的心灵是连接的,我们有着共同的愿望,被看见被接纳的愿望。善良,是让这种愿望实现的唯一途径。

在我看来,善良就像一块土地,它是肥沃还是贫瘠,决定一个人的内在生命的根系,是强大还是虚弱,决定一个人发展的其它品质,是正面向前,还是拐弯扭曲。在一个社会里,绝大多数人的善良根基,决定了一个社会整体性的生命土壤。决定了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的内在幸福指数的高低。如果整个人类世界,没有争斗和强权,国家和国家之间,无论富有贫穷,无论种族肤色,无论疆域大小,都以善良作为国家底色,那么我相信,生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感,都会大大提升。

也许,对于个人来说,要尽力保持善良,维持自己的本性,成就生命的独立和完善。而对于社会来说,要尽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地基,适合每个人可以表达自己的善良,也能感受到周围人的善良,感受到整个社会体系里的善良本色。

不敢善良,不能善良,害怕善良,可能是当下社会里很多人的内心感触。善良作为对生命的同情这样一种正向情感的表达,如果个体在表达善良的时候缕缕遭遇打击,便会学习到一种自我保护色,把善良的天性收纳起来。也可能转向相反的方向,比如势利,冷漠,甚至恶毒,伤害。

感受善良,是我们每个生命的内在需要。生命需要善良,就像生命需要阳光。善良,是生命里的光。

再说说另一种缺失的感情,关于高贵。

高贵,高是站立的位置,贵是事物的属性。生命的高贵,就是生命的尊严感,它是生命体的一种神性。是一种超脱万物不可亵玩的生命本性。每一个生命,都具有仿佛神灵般的存在本性。所谓高贵,就是一个人成全自己做人的这种神灵本性。

这让我想到一个说法。据说佛祖释迦摩尼出生的时候,一只手指天,一只手指地,说:我就是佛,天下唯我独尊。我想,佛祖口里的佛,就是生命的神性,所谓唯我独尊,就是生命固有的尊严感。

生命的尊严感体现到生活的日常里,就是个体的自尊心的表现。不为利动,不被情牵,不受欲制,事事正心,念念秉独,也许,这些是体现个体生命尊严的某种行事守则。

生命既然是高贵的,具有神灵的一面,那么,作为个体生命,最大的可能就是尽力保持生命的高贵特性,在尘凡生活里抱持生命的尊严感。不因贫穷自卑自弃,卑躬屈膝,仰望他人。不因利益低眉下眼,谗言求乞,失去自我。不因恐惧自慌自乱,失去阵脚,寸步难行。不因痛苦自怨自唉,自怜自伤,圈养自己。也不因富贵高高在上,俯视众生,践踏弱小。不因权势自得自意,不可一世,高看自己。

生命的高贵不依赖任何外物的笼罩。生命的尊严不是任何尘世的光耀。高贵是生命的源头,是每一个生命的本相。尊严是生命的内在,是每一个生命的精神内核。

既是本相,就值得看见和尊重。既是生命内核,就值得浇灌和滋养。

不尊重其他人的生命尊严,看不见生命里的这个精神性内核,代之以践踏围裹和控制蔑视,是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性里的悲哀。从家庭到社会,从童年到老年,生命的高贵不仅在于自我放弃,也更多的在于强行剥夺。

活出高贵,活出尊严,便是活出自由。在儿童的成长中,尊重和欣赏生命的神性,便是成就生命的高贵和尊严。

善良和高贵,是不是我们现代人正在缺失的情感,我想,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一杆称。渴望善良和高贵,让它们成就我们生命的自信和自强,活出生命的成就感,活力感,我想,这是每个生命体都可以拥有的呐喊和旋律。

做个善良的人,对所有的生命保持深切的同情。做个高贵的人,跟所有的凡尘俗事拉开些微的距离。

感受世界的善良,让心里照进温暖的阳光。看见生命的高贵,让生命沐浴在自由的心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