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1】颈椎后路手术镇痛—头颈半棘肌阻滞

 邻村阿牛 2023-09-22

颈椎后路手术作为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具有将颈椎活动度的破坏降到最低的优势。然而,由于该手术常导致较深的切口,并伴有椎旁肌,项韧带等组织的损伤,这将导致严重的术后疼痛。头颈半棘肌间平面阻滞(inter-semispinal plane block,ISP)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区域阻滞技术,通过将局麻药注射到头半棘肌与颈半棘肌之间的筋膜层平面内,可阻断C4-T4脊神经背侧支,可为颈椎后路手术患者提供充分的术后镇痛。

图片

图片

ISP阻滞的解剖基础

图片

每对脊神经节前根和后根与脊髓相连。前、后根均由许多神经纤维束组成的根丝所构成,前根属运动性,后根属感觉性,后根较前根略粗,二者在椎间孔处合成一条脊神经干,感觉和运动纤维在干中混合。后根在椎间孔附近有椭圆形膨大,称脊神经节。

图片

作为基于颈多裂肌平面阻滞(Multifidus cervicis plane,MCP)的一种解剖学改良方法,ISP阻滞通过调整注射平面至头半棘肌与颈半棘肌之间的筋膜层平面内,较好地解决了MCP阻滞在老年患者中不能很好识别注射平面的问题[,Ohgoshi等将20ml黄色染料注入到防腐尸体的头颈半棘肌平面内,可见染料分布至C4-T4平面,因此得出结论,ISP阻滞可以充分阻滞C4-T4棘神经背侧支支配的平面,这是ISP阻滞提供术后镇痛的解剖学原理。

图片

ISP阻滞的操作方法

图片

行ISP阻滞时,患者处于俯卧位且镇静镇痛状态。使用6-13MHz高频线阵探头横向放置于患者C7水平,当探头向上滑动至C5水平时,可识别出5层肌肉,由浅至深依次为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以及颈多裂肌。完善消毒后,使用神经阻滞针经外侧平面内入路,使用水定位技术确定针尖位于头半棘肌与颈半棘肌之间的筋膜层内,回抽试验阴性后将注射器内液体20ml含有0.25%的罗哌卡因注入该平面内,注射后见筋膜扩散为注射成功的标志。

图片

注:在超声图像下,识别出的5层肌肉由浅至深依次为斜方肌、头夹肌、头半棘肌、颈半棘肌以及颈多裂肌。

图片

ISP阻滞的注意事项

图片

脊柱损伤目前的镇痛策略主要包括超前镇痛及多模式镇痛,常见的多模式镇痛方案包括药物(阿片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对乙酰氨基酚、神经调节药物及氯胺酮等)椎管内阻滞、局麻药以及神经阻滞等。作为一种较为新颖的镇痛方式,ISP阻滞可减少围术期镇痛药物的使用,为颈椎后路手术提供较为充分的围术期镇痛。同时ISP阻滞位置较为表浅,可有效降低椎管内注射及重要血管的损伤。然后如何为脊柱手术患者提供个体化的多模式镇痛方案,还需要更多试验设计严谨、前瞻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图片
供稿:张 桦
编辑:熊 俊
审核:胡 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