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海龙‖前河游记

 微美陇西 2023-09-23 发布于甘肃

自从上次去了王家沟以后,孩子们意犹未尽,老是追问我一直往沟里走会到哪里呢?我也很无奈,因为我最远也就到过上次去的地方。

这不,为了不让孩子们一直看电视,便答应他们今天一定要走到沟底才罢休。说走就走,一辆小小的电动车,乘载着我们一家四口人,幸亏走的是乡村公路,不然超载无疑。

我和孩子们算是第二次来了。两个孩子一路为他妈妈做向导,说得头头是道。我做司机,有时会插上一两句话。

从李家沟门到王家沟这段路,沿途都有人家,两边的地里大都种着玉米,由于缺雨,结的玉米棒子一扎来长,如同一个举重运动员拿着一斤的杠铃。有的甚至是个光杆司令,立在那里,就像打入冷宫的嫔妃。多数人家的收拾完了,秸秆也干黄了。是呀,毕竟快到中秋了。好在天气还似夏天一样,就算是下午四点多,太阳一点儿也不累,总是兢兢业业地炙烤着大地。

一过王家沟,就不见人影了。两旁倾斜的野白杨,高耸入云。皲裂的树皮似乎告诉路人他经历的风霜。枝干长得奇形怪状:有的像张开臂膀的老人;有的像受到批评时垂头丧气的小孩;还有的像“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他们共同的特点,被机灵的女儿说中了:“大树掉眼泪了,大树掉眼泪了”,其实是树叶落下了,女儿的表达比我高明得多。

我以为沟里再也没有人家了,但又走了四五公里时,发现一个井房上贴有天子庙过会的邀请函。再往前走了百十米,才知道还有一个牟家沟哩。河滩里住着几户人家,山上也有几户,加起来不到二十户人家。马路还在延续,不过要上山,巧的是电车走不动了。儿子建议把车停在山下,步行上山,免得车耗电太大后走着回家。也只能这样了。

走了几十步后,觉得上山没什么意思,只能看到一绺绺的玉米地,还不如进沟好。顺着一个斜坡跑到了河滩,风景果然不错,有《鹿寨》的感觉:斜阳草树,荆棘丛生,秋虫鸣唱。还有我那鬼哭狼嚎般的吼声,顿时寂静的山谷回声四起,变得热闹起来,吓得崖上的山羊大叫起来,惹得孩子也大笑起来。这时最忙的就属老婆大人:一个劲儿地拍照。先给我和孩子们拍;下来让我给她拍,见我敷衍,机会给了儿子,这样一张,那样一张,儿子一拍,赶紧一看,还不住地夸奖拍得好。解放出来的我接着前行。女儿自顾自地用手忙着挖沙子玩,顺便还折了两枝沙棘果,一束野花(她的收获最多)。

渐渐地我离他们越来越远,沟里的树也越来越粗,山回路转,远远地看到山梁上还有几户人家,那可能就是剪子湾吧。天色已晚,没有继续前行,折回来吼了一首我的成名曲《爱江山更爱美人》,结果嗓子有点沙哑了。当儿子要为我录制视频时,再也吼不出来了。好在心细的女儿拿着水,又拿着个梨,喝了吃了后,才好了些。

今天开家长会,我还再三嘱咐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发泄的机会,现在看来,发泄也需要练习。

经过几个泉眼时,孩子们想打水花,折腾了几分钟后,慢悠悠地往回走。山谷也恢复了以往的静谧,除了我们四人沙沙的脚步声,就剩下风吹树林的声响,秋虫似乎和我比赛后就害怕了,销声匿迹了。我问孩子们玩得高兴不?一个说特别开心,一个说累得不行。看来儿子说的是真话。

下坡路好走,不多时就路过了朋友家的过水路面,看见那个年久失修的祠堂,又想到自己十五年来的教书生涯,不免有些尴尬。听着孩子们唱的《孤勇者》,释怀很多!

又觉诗兴大发,开始沉醉在构思中去了。快到家时,还没有憋出一句,只能抄袭以前的旧作,来为今天的游玩做个结尾。

秋高云自远,雷雨洗长天。
不觉清风瑟,常寻白鹿仙。
山中无别路,信步亦悠然。
皓首君休笑,羊歌伴石眠。

作者简介:李海龙,八零后,甘肃陇西人。号湾东老怪。在教育系统供职。酷爱诗词,也经常练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