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学校的春天——忆我在盛泽中学的学生时光

 吴越尽说 2023-09-23

我们学校的春天

——忆我在盛泽中学的学生时光


▲《中学生作文选》载《我们学校的春天》(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映入眼帘的是一本泛黄的《中学生作文选》,这是1973年吴江县文教局编印的,其中选编了来自全县二十几所中学的24位初、高中同学的作文习作,第45至46页是我的拙笔《我们学校的春天》,望着这熟悉而又稚嫩的文笔,记忆深处无法磨灭的点点滴滴涌上心头……

一、忆母校:春天的校园百花盛开

 1973年初春,14岁的我进入盛泽中学读初一。

早春时节春寒料峭,但盛中校园春意盎然。当时正值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十周年纪念,在学校的小礼堂举办了雷锋事迹展览会。展览会办得非常成功,影响广泛,除了盛中本校的同学,镇内外不少学校纷纷组织师生前来参观。

为了配合纪念向雷锋题词十周年活动,学校宣传队在周煜祥老师的指导下创作排演了大型歌舞《雷锋颂》。我从小喜欢文艺,有幸被周老师选拔进学校宣传队参加《雷锋颂》的排练。歌舞《雷锋颂》由胡天昭老师撰写剧本,周煜祥老师谱曲。整个歌舞气势恢宏,表演手段丰富:领唱、独唱、合唱、表演唱;领舞、群舞、大刀舞、红绸舞;朗诵、快板等,让人目不暇接。原本这个节目要赴吴江县城参加全县中小学文艺汇演的,但因为整个歌舞演出规模宏大,县文教局有关领导专程前来观看我们的演出,给予了高度评价。


▲1976年苏州地区中学生文艺汇演出席证


参加《雷锋颂》的演出对我的帮助非常大,从初一至高二的四年半在校时间里,我一直是学校宣传队的骨干。1976年5月,我有幸作为吴江县中学生文艺代表队的一员,赴常熟参加苏州地区中学生文艺创作调演大会,这使我的艺术眼界得到进一步开阔。


▲盛中校宣传队学生在排演文艺节目

                    ▲盛中学生在做第八套广播操

▲获得1977年吴江县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第一名的盛中田径队员合影

                   ▲1972年至1979年吴江县中小学田径运动会盛泽中学与前三名兄弟学校成绩统计


那个时候的盛泽中学,学生课余体育活动办得如火如荼。学校的运动队训练卓有成效,各年级都分别组成了体育班,将一些有体育特长的同学吸引进体育班。当时盛泽中学的体育教研组有朱鹤龄、许正海等老师。这支教练队伍业务水平高,对学校体育教学工作、运动队的训练兢兢业业。学校运动队在这些老师的带领下,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取得骄人成绩。从1972年至1979年,吴江县先后举办了八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盛泽中学取得团体总分八连冠。

校运动队的辉煌战绩在全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每天清晨,同学们都会成群结队来到学校的操场进行跑步锻炼,这似乎成了当时盛中学生乃至盛泽镇青少年的一种自觉行动。我虽然体育成绩一般般,但对体育的满腔热情鼓舞着我每天坚持到学校参加晨练。

在那个年代,伴随着“以学为主,兼学别样”等方针的贯彻,开门办学成为主流。每学期的农忙时节,学校都会安排各年级用两周时间,组织学生到农村参加农忙劳动,与贫下中农同吃同住同劳动,称之为“学农”。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各安排一次“学工”,进工厂向工人师傅学习生产技术。一般在高中阶段,学校还会安排学生去部队农场“学军”。在我初二年级的第二学期,我们班级来到盛泽的勤俭丝织厂进行学工劳动。这次学工收获比较大,我和同学们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初步学会了丝绸织机的挡车技术(俗称“力织”),跟随师傅门上了一周的早班(4:00-12:00)、一周的夜班(20:00-第二天凌晨4:00),体验了丝绸一线工人的艰辛与不易。

1975年秋,各校兴起大办农村分校的热潮。盛泽镇革会分给盛中50亩西白漾的土地,在姚家坝对面。盛中领导决定在那里创建农村分校。我所在的1975级高一(8)班,成为开赴农村分校的排头兵。

面临着种田和建校的双重任务,全班50余位同学全部成了劳动力,分为两组,一组干农活,另一组建校舍。我和几位男同学吴旭东、华凤生、秦建泽、陈玉良等一起参加建校舍劳动。第一天,我们在俞元泉老师的指导下,搭起了工棚,当晚我们就住在工棚里。我和几位同学白天劳动、晚上住在工棚看守工地。就这样,我们班级战天斗地一个月(中间也有同年级其他班级轮流加入劳动的队伍)。人人的手上、肩上磨起了老茧,个个的脸庞晒得像过年的酱肉。初步建成了几间简陋的教室和生产用房,50亩农田也基本整理成形。进入高中第一个月的课程,就是极其艰苦的创建农村分校的劳动,印象特别深刻。

我们,就是在这春天般的校园里,在各项丰富多彩活动的伴随下成长着。

二、忆母校:春天的校园师恩绵绵

盛泽中学的每一间教室都记载着老师们的谆谆教导,我的中学时代,正逢我们国家处在特殊的动乱年代,教学秩序极不正常,教师不敢教,学生不能学,“读书无用论”横行。但盛中老师们,怀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顶住压力,努力实施着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们还是能够比较系统地学习到中学的文化课知识。


▲王宝裕老师青年时期照片


我初一的班主任王宝裕老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他对学生要求严格,班级管理出色。面对当时取消高考制度,上大学靠推荐,大学生知识水平严重下降的局面。王老师经常教导我们,不要看现在上大学不用考试,我们国家要提高科技、国防、教育等各方面的水平,不远的将来一定会恢复高考制度。所以,你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我牢记王老师的教导,认真学习,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文化课基础。

初一的语文任课教师孔德政,那时他虽然只是个代课教师,但对待教学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诚恳真诚,教学知识点丰富、气氛活跃,孔老师相貌俊朗,深得学生喜爱。特别是他富有激情的朗读,常常使我们“汗毛痱子必笃树”(满身的鸡皮疙瘩),每每此刻全班同学会以满堂掌声和喝彩声予以报答。我们这批同学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汉语拼音,进入初中后,孔老师花了两周左右的时间给我们补上了汉语拼音,使我们受益匪浅。直到现在我这个年过花甲的南方人还能够讲一口流利标准的普通话,能在电脑前、手机上毫不费力地用汉语拼音熟练操作键盘,这要感谢孔老师当年为我们打下的基础。


▲笔者初一(上)成绩单


化学老师邵松仁,温文儒雅,和蔼近人。邵老师上课普通话标准,板书俊秀,听他讲课如沐春风。在刚开始学习化学的一次课上,邵老师给大家讲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他通过镁条燃烧的演示实验说明什么是化学变化。恰巧此时,窗外是乌云密布,一场雷暴雨即将倾盆而下。就在邵老师点燃镁条的一瞬间,屋外电闪雷鸣,镁条燃烧发出的耀眼白光,和室外雷电的闪光神奇地辉映在一起,同学们既惊奇又惊喜,原来化学这么奇妙!这给初次接触化学的我们埋下了种子。

胡天昭老师虽不是我的任课老师,但有限的几次授课让我记忆犹新。第一次聆听胡老师的教诲是1973年春,他给全体宣传队员作朗诵辅导。胡老师激情饱满的一段示范朗诵让我热血澎湃,内心的感受是两个字——震撼。原来朗颂是这样的!特别是他那句“朗诵的时候,浑身的每一个细胞都要跳动”,我铭记至今。

胡老师编写了一个《三句半》,身为常州人的他,竟将盛泽方言熟练巧妙地穿插其中,效果绝佳。由此我更加热爱家乡方言,原来吾俚盛泽闲话也会有如此独特的魅力。


▲笔者初中毕业证书


盛中每一位老师都值得我们好好回忆。老师们像辛勤的园丁,在盛中这块肥沃的土壤中忘我耕耘,滴滴汗水辛勤浇灌,他们的谆谆教导,如春天的阳光雨露照耀和滋润着我们茁壮成长。

三、忆母校:春天的校园春潮奔涌

▲1976年10月盛泽中学举行大会隆重庆祝


1976年10月6日,消息传来,盛中校园一片欢腾。和全国各地一样,学校举行了盛大的庆祝大会,师生们组成浩浩荡荡的队伍上街游行,热烈庆祝伟大胜利。大家都急切期盼这十月的春雷,能带来一股强烈的春风,让学校重新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很快地,吴江县委派来了工作组,帮助学校拨乱反正,提出了“抓纲治校”的口号。广大教师甩掉了压在心头多年的精神枷锁,青春焕发,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学校把恢复正常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放在首要地位。1976年的冬日,北风呼呼,寒气迫人。可是,盛中校园里却是一片热气腾腾的景象。清晨,同学们精神饱满地来到学校,教室里书声琅琅,课堂上认真听讲,课余时间一有空就讨论学习上的问题。大家都有一种紧迫感,要将被“四人帮”耽误的时间抢回来。这样的学习气氛,这样的学校新貌,在的时候,是谁也不敢想象的。


▲笔者高中毕业证书、盛泽中学1977届高二(8)毕业照


1977年7月来临的时候,我们高中毕业了。短短两年的高中生活,在我们的学习刚踏上的正轨的时候就匆匆结束了。面对即将离开的母校,面临着大多数同学即将下乡插队的现实,心中的留恋和惆怅是无法用语言形容的。

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宣布中断了十余年的高考即将恢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这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我是1977届应届高中毕业生,可以在母校参加高考报名。

参加高考首先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文化知识基础薄弱,其次是资料奇缺。我除了读书时候的课本,基本再无其它资料。这时候,母校盛泽中学向我们敞开了温暖的怀抱,为所有报考青年开设高考辅导讲座,选派各学科的教研组长担任讲座老师。学校在小礼堂搭好讲座台,让讲课老师站在台上辅导上课。来听讲座的人蜂拥而至,因为人人都是求知若渴,屋里挤不进了,就趴在窗户上边听边记。

记得为大家作高考辅导讲座的是这几位老师:语文—吴宗钊,数学—郁冠华、徐元凯,物理—陈政明,化学—施蝶敏,政治—史荣南,地理—潘志鹏,历史—姚天祜。

▲1977年江苏省高考预考及统考准考证


因为报考的人数太多,1977年的高考分预考和统考两个阶段进行,预考只考语文、数学,是在11月进行的,预考的命题是由地区组织的。通过预考的考生,就在1977年12月23-24日参加江苏省统考。

在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我相当纠结,这时候我高中的班主任同时又是数学老师李申贤先生的课堂教学风采浮现在眼前。李老师上课教学过程清晰流畅,教学用语简洁准确又妙语连珠,教学神态得体高雅,在学生眼中简直达到了超然绝俗的境界。于是,我毫不犹豫地将仅有的三个本科志愿全部填写为师范院校的数学系。


▲1977年高考录取通知书挂号信信封


要感谢我的母校盛泽中学、感谢我的老师们,为我打下良好的文化课基础,使我能取得优异的高考成绩,在1978年2月28日接到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的前身)的录取通知书。

我从事教育工作近40年,有幸在母校盛泽中学工作了整整34个年头,如果说我这一生有所收获的话,那就是传承了我的老师对党的教育事业无比忠诚、对学生无限热爱的优良传统。





▲盛泽中学新校园

今年是母校盛泽中学八十周年校庆,八十年桃李芬芳,八十载群星灿烂,祝福我的母校四季如春。

END


◆ 作者:吴粮纲

◆ 来源:《吴江通》微信公众号

◆ 2023-09-2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