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刚‖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昵称70808387 2023-09-23 发布于山东

  

奋斗在希望的田野上

——写在2023中国农民丰收节

作者/万 刚

秋分,平分了昼夜,平分了阴阳,平分了秋色。田野,收获了果实,收获了希望,收获了梦想。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从东北平原到南海之滨,从鱼米之乡到雪域高原,在希望的田野上,累累的果实,在等待着农人的收获。满满的喜悦,在描绘着自然的画卷。
饮水思源,缘木思本。炎黄子孙在华夏大地繁衍壮大,自然离不开土地母亲的养育和承载。翻开中华文化典籍,祖先尊土地为神,为土地膜拜,源于农耕文明的古老图腾。古人把对丰收的渴望寄托在对“农耕五祖”的膜拜里。伏羲驯养六畜,神农尝选五谷,嫘祖养蚕制衣,大禹治理水患,黄帝率领子民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经上古至夏王朝建立,在漫长的岁月中,原始农业开始向传统农业过渡。先民们犹如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里艰难度日,忙而不获、食不裹腹里繁衍生息,他们为了生存,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坚强毅力和开拓精神,成为后来穿越数千年的一道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中国自古有“惜衣有衣、惜食有食”的传统古训,对粮食的珍惜,其实是对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敬畏,是朴素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中唐诗人李绅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悲悯之心写下“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多少牙牙学语的孩童由此启蒙。但颇具讽刺的是入仕后的李绅弄丢了自己的初心,由“悯农诗人”到“农愤酷吏”这是他的人生悲哀。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代贤明的帝王都把重耕织、务农桑,作为立国之本,并把关系天下之根本的土地之神称作社,五谷之神称作稷,将天下称为“社稷”。北京社稷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谷神的地方,里面供着象征四方土地的五色土,每年都要来此举行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开春时节还要躬耕垄亩,垂范天下。
土地有好生之德。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长河里,土地与百姓须臾不曾分离。从历史脉络看,千百年来的农耕社会孕育出多姿多彩的农耕文化,上至帝王祭祀社稷,下至黎民祭拜灶王,“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被视作农稳社稷、粮安天下的“标配”。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智慧结晶,编制了专门针对农业的二十四节气。“谷雨前后、栽瓜种豆”“芒种不种,再种无用”“伏天深耕园,赛过水浇田”“立秋荞麦白露花,寒露荞麦收到家”“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这些口口相传的谚语,教会人们敬畏自然、顺应自然,该种就种、当收则收。
春种秋收,天道酬勤。劳动将人类从蛮荒带到文明,创造了历史,推动了历史。农人“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甚至是凭着“虎口夺粮”的精神,在炎炎烈日里除草施肥,在狂风暴雨里抢种、抢收。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是毛泽东重回阔别32年的故乡韶山,看到田野上金浪滚滚,看到农民们喜笑颜开,他有感而发,从历史的高度,用如橡的大笔,描绘丰收景象,讴歌山乡巨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分坚持一分前行。大自然有它的规律和章法,顺应天时,用好地利,给予人和,土地才不会亏待耕耘者。一粒种子种下,凄风苦雨、雪压霜打,一样都不会少。大自然里,没有任何一颗果实可以不劳而获。播种与收获不在同一个季节,中间隔着一段成长期,我们叫它相信和毅力。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总书记对粮食和耕地问题念兹在兹,从“国之大者”的高度强调粮食安全和耕地安全。万物土中生,有土斯有粮。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就是保饭碗。“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唯有每个人都真正懂得珍惜宝贵的土地资源,做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才能牢牢保住我们的“子孙田”,端稳我们的“中国碗”。


感恩四海“农”人,莫负天地“粮”心。“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生前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他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便坐在稻穗下乘凉。目前袁老的助手们、学生们还有更多的农业专家,正在将中国的超级稻正在向着下一个更了不起的目标冲锋。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现在全球已有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试种杂交水稻、10多个国家实现了杂交水稻的大面积种植,每年种植面积达到了700万公顷,普遍比当地水稻增产20%以上。
幸福的秋天从来不靠不劳而获,美好的生活从来不会从天而降。收获的背后总有需要付出的代价,丰收的含义里还蕴藏着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豪迈。做人与种地一样,少青中老亦如春夏秋冬,在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光阴不虚度,生命不辜负。
有种子,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厉害了,我的国!我们用占世界不到10%的耕地和6.5%左右的淡水资源,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上下同欲者胜,同舟共济者赢。心往一处想才能形成共识,劲往一处使方能凝聚力量,有了这份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国人一定能饭碗装满“中国粮”。
瓜果飘香是金秋的珍贵馈赠,五谷丰登是“三农”的最美表情。一张张丰收的笑脸,是对一年辛劳的慰藉,更流露出自豪与底气。丰收之美,来自于劳动者们汗水的浇灌,也来自于大自然风调雨顺的配合与馈赠,它是你来我往的无声交汇,更是人类与上苍互相尊重的默契。因为丰收本身,就是天地之间的大美集合。
乡村是我们共同的山水家园、心灵田园。乡村的丰收是民族的丰收,农民的节日是全民的节日。庆丰收、促和美,传递的是丰收喜悦、祥和气象,表达的是新时代新征程,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美好愿景。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请让我们以丰收节的名义,衷心祝愿老乡们的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幸福日子样样好!



 【作者简介】


万刚笔名一蓑烟雨、泰山菩提,山东泰安人,中国社科院马哲在职博士,曾为军中一兵,现为人民一员。秉承上善若水、此心光明,文发于心、行胜于言。作品散见于《解放军报》《中国军网》《理论网》《旗帜网》《人民网》《学习强国》《人民作家》《今日头条》《政治工作研究》等报刊及融媒体平台。

 


非常感谢各位老师关注指导《新时代文学社》公众号平台!为提高刊文质量和编辑效率,现将相关要求提示如下:
请点击——
  温馨提示

 如果出现内容错行现象,是因为手机使用者字号设置问题所致,与编辑无关,请周知。
祝您开心好运,欢迎赐稿指导!
建设美丽中国,新时代文学与您一路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