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闽南的宴席文化

 青梅煮茶 2023-09-23

    在闽南地区,人们喜欢用丰盛的食物来庆贺重要的日子,无论是红白喜事,均设宴待客,俗称“办桌”,客人赴宴则被称为“吃桌”。如乔迁新居设的宴席就叫“入厝桌”,孩子满月、周岁设的宴席则称为“满月桌”“度晬桌”等,闽南人从出生到去世都要经历多场宴席。“办桌”习俗在闽南地区既代表闽南人对美食的讲究与追求,也代表闽南人对重要纪念活动与日子的仪式感。由于宴请得多了,便衍生出“办桌”“吃桌”的规矩。

在清代台湾方志中可见“家有喜事及岁月时节,宴客必丰”“肴罄山海”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闽台地区的宴席之“壕”。闽南临海,宴席自然以海鲜为主、肉类为辅。除了在酒店直接开席宴请,很多人还会在自家宅院搭建临时厨房,请来有名的乡厨烹制菜肴,虽然环境比不上星级酒店,但是所用食材、热闹程度绝不亚于酒店。有些厨艺好的师傅,还要提前好几个月才能预约上。

闽南民俗爱好者王碧霞告诉笔者,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宴请的菜品一般以炒芋圆、肉夹包、糯米饭等这些粗饱菜肴为正菜,后来生活水平提高了,宴席上便有了红膏蟳、海参、东星斑、大鲍鱼等珍贵食材,而传统的小吃名菜也不断推陈出新,得到大家的青睐。食材精挑细选,出菜的顺序也非常讲究。在闽南结婚宴席上,食材可谓是日常所有宴席中最好的,其中不乏“头甜尾甜”之说,意思是头道菜是甜品,最后一道菜也以甜品结束,寓意甜甜蜜蜜。婚宴上的菜品和食材数量一律为双数,表示新郎新娘出双入对,菜名也多用“龙”或“凤”等字眼,以祝福男女双方相伴相随、长长久久。宴席中间是海鲜、肉类穿插而上,一般清蒸鱼是正菜的最后一道,象征着有头有尾。

再如寿宴,闽南的寿宴有个说法是“男做九,女做十”,如男性今年69岁,就做70岁的生日,女性则在70岁当天做70岁的生日。这是由于古时观念重男轻女,“九”音同“久”,寓有长寿之意,因此有了“男做九”的说法。而且做寿还有个说法,即做寿年年有,所以不像周岁宴那样严格——必须满周岁当天举行,寿宴可根据宴席主角等具体情况适当延后。

除此之外,基于闽南人对于先祖和传统的敬重,每年的“佛生日”“普渡日”等节日都要摆宴席,敬重神明也敬重人。久而久之,在泉州的宴席中产生了一些民间惯例。

可以说,泉州人的一生从宴席开始,而以宴席结束。不同的宴席各具不同的习俗特色,体现出泉州人对社会、家庭伦理的重视和讲究。 (陈嫣兰 郭雅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