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侯仁之,1992)

 圆弧YH 2023-09-23

【摘要】《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92)承接《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979),两篇文章相隔12年。这十多年里,大学地理学系发生变化,研究机构发生调整。此外,钱学森提出建立“地球表层学”的倡议,也对当时地理学系产生影响。侯仁之于是就历史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和历史地理研究所今后的具体任务,分别说明如下。


【版本】原载《北京大学学报》历史地理学专刊, 1992 年。

【摘录】

当时一个学术讨论中,将“历史地理”归入了历史学的学部门类,侯仁之认为这造成了学科性质的极大混乱,不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侯仁之强调,历史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已经发展为现代地理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侯仁之:《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页。)

【提要】钱学森善于从物理的角度思考地理问题,他提出“地球表层学”,引起人们的热烈讨论。

《关于地学的发展问题》,载中国科协学会部编《地理科学资料汇编》,1991 年1月。

(转引侯仁之:《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页。


【摘要】

侯仁之认为,因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仍然是地理科学的问题,

(侯仁之:《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8页。)



【提要】1990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召开了全体学部委员参加的“地学发展若干问题及对策讨论会”,提出十六项“发展我国地学若干重大基础性课题”,其中第十六项课题是“地球表层与人地系统的调控研究”。

(侯仁之:《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9-30页。)

【提要】侯仁之认为,以研究人类活动导致自然界变化为主的历史地理学,正是应该包括在地球表层学这个巨系统之中的一个子系统。

(侯仁之:《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0页。)

【提要】侯仁之总结了目前的环境变迁研究,并展望了为了的研究方向。

【摘录】他认为,“结合潮滦两河链的新课题,在京津地区以外,还要把研究范围扩展到两河上游的承德地区行政公署的辖区以内。”

(侯仁之:《再论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实践》,《历史地理研究 侯仁之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页。)



【摘录】


【心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