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6-19岁学生心理特征及沟通要点

 光明老师 2023-09-23

图片

针对不同年级孩子的养育方式不尽相同,只有细细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教育好孩子。

01

小学一年级


  • 心理特征

孩子刚刚进入小学,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有些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特别信任老师。不过他们很难做到专心听讲,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 沟通方法

此阶段以适应和培养习惯、培养学习兴趣为主,引导孩子怎样愉快地学习。我们可以从如何安排时间,如何使用高效的引导语入手,培养孩子养成独立自主、热爱学习的好习惯。

02
小学二年级
  • 心理特征

此阶段是小学生培养自信心的关键期,但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且自控力不强。
  • 沟通方法

此阶段,孩子逐步适应了小学生活,学习习惯、学习态度逐渐定型,行为习惯也开始产生。

我们要对其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纠正,培养学习兴趣。要多鼓励肯定孩子,随时注意孩子心态的变化,学习上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基础知识的把握。

03
小学三年级
  • 心理特征

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他们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逐渐变得内控、深刻、自觉。

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他们情绪控制能力还是有限,普遍易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 沟通方法

由于交往范围扩大,认识能力不断提高,孩子遇到的各种困扰也随之而来,开始产生不安情绪,需要我们悉心陪伴和耐心引导,及时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图片

04
小学四年级
  • 心理特征

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

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也是他们不安的开始。

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扰影响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通过正确的教育,孩子的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地提高,在学习中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
  • 沟通方法

此阶段孩子学习的知识点已经增多,将会出现小学阶段第一分化,需及时帮助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信心。比如注意力的问题,书写习惯,培养孩子演算、检查的习惯等。

05
小学五年级
  • 心理特征

这阶段孩子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

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 沟通方法

鼓励孩子坚持去做一件事情,帮助孩子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

这阶段我们要为孩子提供一些接触自然、社会的机会,有益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持主动学习态度、锻炼实践动手能力,对帮助他们迎接更复杂的挑战有积极作用。


06
小学六年级
  • 心理特征

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他们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会对老师、家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反抗抵制。

这一阶段孩子情绪不稳定,要帮助他们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由于人的记忆力增强,特别是由于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孩子的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不过,他们的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 沟通方法

此阶段需要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在关注孩子学习的同时,还需有个健康的心理发展。

图片

07
初中一年级
  • 心理特征

这阶段是孩子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进入少年期,孩子身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身体机能逐步健全,心理也相应地产生变化。

但童年和少年两个阶段之间是逐渐过渡的,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他们的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有了一定评价能力,也开始注意塑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

但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他们的独立性与依赖性开始统一,不愿让大人管,但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具体困难时,希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帮助。

他们的新鲜感和紧张感开始统一,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会使其感到紧张。

对此,我们要加强养成教育,注意心理辅导自我意识的教育、情绪辅导、青春期教育。

开展学习方法指导,学习习惯及时间分配等。还要注意,不要放任孩子不管不问,不要严管不解决问题。
  • 年级特征

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课业,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的情况。 
  • 沟通方法

1. 关注适应性——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周围环境、教学方法、生活节奏都需要适应,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快适应新的生活。

2. 新的习惯养成——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基础,更要打好学习习惯基础。重视“养成教育”,就是让学生尽快养成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习惯,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

3. 重视基础知识——初一不要追求“难度”和“进度”,要重视基本概念的学习、剖析和应用,只有基础牢固,才有可能在整个中学阶段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 总述

小学进入中学,对学生是一个飞跃。初一新生,对一切既陌生又好奇,心态比较放松。面对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对于“新”的适应速度会对初一学生产生很大影响。

科目增多,知识难度也比小学有了较大提高,不能再用小学或者初中的学习方法来学习,需要及时调整。

图片
08
初中二年级
  • 心理特点

此阶段孩子进入青春期,不管男生女生身体都有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这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是表面什么都不在乎,实际上从众心理很重,既想标新立异又担心脱离集体。

于是,有学生出现了紧张﹑焦虑﹑自卑等不健康心理。由于心理发展与生理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导致程度不同的对抗情绪的出现,以及逃避、说谎、破坏、暴力等不良行为。
  • 沟通方法

青春期性成熟带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促进青少年性意识的发展,怎样认识爱情、处理对异性的好感需要正确引导。

重视沟通——初二学生进入青春期,比较逆反,和家长的交流逐渐变少。他们对一味说教非常抵制,这段时间我们一定要多和孩子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孩子需要的心理疏导和正确观念的引导。
  • 总述

不仅初二,连同高二也是一样,都处于学习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一般重点校都会把初三或高三的知识加到初二和高二下学期进行。

初二和高二的学习任务和压力都很大,孩子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后面讲到高二不再总述)。

学科内容加大加深,孩子此阶段学习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分层,需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前做准备,鼓励孩子提前预习,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09
初中三年级
  • 心理特点

这阶段孩子的对立性获得较大发展,学习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喜欢同老师平等地讨论问题,喜欢独立自主地组织、开展一些活动。

初三学生的“成人感”更加明显,自尊心大大增强,他们比初一、初二的学生更渴望教师和家长的尊重与理解。

初三学生学习成绩相对稳定,心理发展迅速,开始趋向定型。他们观察力接近成人水平,意义识记占主导地位,思维活动已有抽象、概括的水平。

此外,他们的学习兴趣基本稳定,学习成绩亦开始相对稳定。教育者要抓住一切有利的机会,促使学生的心理更加成熟,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 初三关键词——“中考”

初三有一项重要任务——中考。中考是综合能力的考察,不是对单独知识点的考察,主要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初三既有新课学习,又要进行系统复习,学生经常抓不住重点、平均用力、手忙脚乱、效果欠佳。

因此,孩子需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突破,不放弃、不懈怠,才能在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 沟通方法

需充分利用此阶段特点,培养和发展他们独立学习、独立生活的能力, 同时为中考做准备,与孩子一起了解当下学习情况和状态,设定目标,协商方法。
  • 总述

初三和高三考前冲刺期,整体知识框架的综合性梳理和灵活运用,同时提高应试能力,集中力量抓紧一切时间查漏补缺,扬长避短。

随着中考临近,学生和家长或多或少有一些压力,压力不全是坏事,但是压力过大就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生活。我们要多关心孩子,主动观察到孩子的变化和不安,如有需要可以请专业人士给孩子提供帮助。

图片

10
高中一年级
  • 心理特点

高中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心理“断乳期”,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明显增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他们的感情变得内隐,即内心世界活跃,但情感的外部表现却并不明显。这些特点常阻碍着父母与子女的相互了解。 
  • 学科特点

高中的学习深度和难度较初中上升到新的台阶,跨度很大,特别体现在数学、英语和物理学科。

很多学生都是上课能听懂,课后作业也认真完成了,结果成绩不理想,很多学生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的情况,这个时候家长和孩子都很困惑,其实症结就在于学生的知识牵引能力差,综合学习能力急需要提高。

咨询师一定要跟家长强调在高中阶段,孩子不能掉队,有问题不能拖,同时强调高中阶段,家长不能盲目相信孩子自己就可以解决问题。

因为高中的各科学习都是知识的延伸,并且有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或是知识模块出现问题会导致这个科目的学习遇到瓶颈,应该趁月考之后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整理和有效解决,在期中考试中能考出好成绩。
  • 高一关键词——“难”

从初中到高中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高中整体呈现知识量增大、理论性增强、系统性增强、综合性增强、能力要求增加的“5增”趋势。

高一又是数学、物理、化学学科难点最集中的年级,所以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初三到高一不是个“坡”,而是个“坎”,必须要“跳”才能完成质变的过程。
  • 高一最重要的事

1. 重视高一——高一是整个高中阶段的开始,抓住高一,对学生高中阶段的发展至关重要。

2. 提前动手,从容应对——刚刚经历中考,很多学生沉浸在紧张后的轻松里,但是学习的确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稍一放松,可能就会给自己的新阶段的学习制造麻烦。

3. 成绩波动,正确看待——高一学习成绩波动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只要适应高中阶段老师的讲课方式、掌握了高中知识的学习方法,成绩都会逐步上升并且趋于稳定的。仅仅因为成绩暂时下降而失去自信,甚至对某个学科失去兴趣,得不偿失。

图片

11
高中二年级
  • 心理特点

此阶段由于很多学生目标不明确,既没有高一时的雄心壮志,也没有面临高考的紧迫感,是一个容易出现动荡和茫然的时期。一旦遇到挫折,特别是考试中受到打击,学生就可能会自我怀疑,产生焦虑。

有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的学生感到整个高中阶段有成绩明显退步的阶段,其中大部分学生感到这个阶段在高二,在学习上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偏科现象严重,孤独感和焦虑感较强。 
  • 学习方面心理特点

1. 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导致不同心理状态。

高一一年下来,学生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已有较明显的分层。

成绩好的学生,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失去信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学习成绩进一步下跌,自信心进一步被冲击,造成恶性循环。

而对成绩中等的学生来说,不上不下,学习热情不高,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2. 归因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学习主动意识明显增强。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前进的。学习成败归因心理,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行为。

高二的学生对于学习成败的归因,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客观条件。

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如学习态度的端正、方法的改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

学生抓住了学习活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则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调整行为模式。

这正是当今学生个体主动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

3. 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

这阶段很多学生会出现一种期待和恐惧的心理现象。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

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现在就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这种期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但是,他们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

从而在上课和学习时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们回过神之后又感到很内疚和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担心这次走神和分心会影响到学习。

更有自责心较强的学生会想,“如果考不上大学感到自己很没面子和愧对家里人”。这样他们显得过分紧张,又影响下面的学习,就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导致各种心理行为的出现。
  • 高二最重要的事

1. 均衡发展——高考可录取依据是总成绩,只要没有严重偏科,即便各科都成绩平平,在高考中也能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均衡发展可以是给高考打下一个良好基础。

2. 强化基础——高一的很多知识是在后期学习中必须要用到的基础知识,进入高二后如果发现高一的部分知识没有完全掌握,要尽快补上,千万不能等到高三复习再去解决。

3. 正确看待“恋爱”——因为学习上可能的困惑,加上这阶段学生会更加自觉地认识、观察、解剖自己,但有时陷入理想与现实,肯定与否定的自我矛盾中,产生孤独与自卑。这阶段学生对集体适应性增强,很容易“恋爱”现象剧增,择友有较高原则性。不要一味地以直截了当的方式劝阻、打断“恋爱”,要多和学生沟通、引导,帮助他们找到真正解决问题的合理的处理方式。

图片

12
高中三年级
  • 心理特点

此阶段学生的社会意识已经接近成熟,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现实问题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随着备考时间的减少,学生在思想压力和心理上的波动都会比较突出,出现信心型、迷茫型、放弃型三种形式的分化。

有信心的学生,在思想上有明确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扎实,方法科学,学习能力强,各科平衡发展,历次考试成绩稳定,对高考充满信心。

有些迷茫的学生,在思想上渴望考入理想大学,但由于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成绩经常被动,从而导致思想不稳,当成绩不进步或下降时,比较消极。考试进步时,又充满斗志。自感考大学有难度,对前途感到迷茫。

有些主动或被动“放弃”的孩子,基础太差,或经过努力但没有进步,或学科发展很不平衡,思想进入“考大学没指望”的误区,以致成绩越来越差,甚至最关键的时候自暴自弃。
  • 沟通方法

家长要积极与老师和孩子的沟通,了解孩子当下情况。在调整自己心态的同时,家长要多关注孩子心理状态,切勿因自己的焦虑影响到孩子。

最重要的是,要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心理上坚定、持续的支持,用接纳和包容,给他们创造一个温暖的心理安全场域。
来源 | 袁卫星工作室;内容有编辑、删减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