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杰西卡|我经历过的那些不靠谱的成长方式

 阿苏心理工作室 2023-09-23 发布于湖南

在|路|上

那条路一直在那里,只要你上路了,踏踏实实走,心会很安稳,每一步都有每一步的收获,成长是个体力活,你努力付出了多少,就有多少收获,成长是来不得半点虚的。


口头式成长是没有能量底蕴的,夸夸其谈,概念炫耀,没啥卵用,哪怕地位再高名气再大也是扯淡。
真实的成长是带有独特的能量场味道的,把心理学活出来了,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里都有表现。                                                                          ——阿苏 

这篇文章的灵感来自上面阿苏的这段话,当我看完时立马反思起自己是否也曾是这个样子,经过一番思考,我整理出了以下这些不靠谱的成长方式,也看到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一步一步的变化。 各种各样的成长方式。

1、口嗨式成长

这个特点发生在我刚开始上小组课时,时不时就在学琴的同学群里给别人讲些人生大道理,说的天花乱坠,各种自由发挥,一副看破红尘的架势,每当看到大家说“有道理”、“跟我上我的思路”这样的反馈时,我的内心总会升起一股小骄傲,暗自对自己说“我就是比你们厉害。”

2、口头式成长

这个词是阿苏在文中提到的成长模式,没有能量底蕴的,夸夸其谈,概念炫耀。我反观了一下自己,这个情况应该发生在刚学习写自我分析时,经常在社交圈说一些专业情词语去炫耀,在不懂的人面前显摆,在懂得人面前争高下,以此说明自己最近在学习上有多大进步,有多少成长,把自己显得高高在上,满足自恋在群体中的优越感,我比别人都厉害,看到别人惊讶,仿佛就实现了内在人的核心愿望,“都来追捧我吧,都来崇拜我吧,都来喜欢我吧。”这种以表达为主的模式,看似是在反思,反省,自我觉察,但大部分都是嘴上功夫,很少做有深度的思考。这种只在嘴上功夫,而没有啥实际行动的,用禅宗里的话,我这就叫口头禅。

3、扯淡式成长

这个模式的名不用说,一听就不靠谱,不是在正儿八经的学习,只是把自我成长和理论当成话题在聊天,用来扯闲篇,而且说着说着,往往就全都是与成长无关的东西了,要么网络八卦满天飞,要么鸡毛蒜皮家长里短。重要的是还不能被人说,一被人点出来立马炸毛,马上反驳“我没有,我不是这样的,我一心都在自我成长。”这种又当又立的感觉,真是让自己看不下去了。后来发现这个模式不仅不是在成长,更像是给自己找来的一个用来打发时间的奶嘴乐。

4、表演式成长

这种表演不仅表演给别人,也表演给自己。记得有一阵我特别努力用功,学习,读书,做笔记。但说实话,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根本就没过脑,只是机械的去做了,在自己和他人的眼里看起来很认真,其实并没有什么收获,可是不做又感觉心里很慌,只有不辜负时光的充实感才能让自己安心下来。偶尔也会对自己的付出夸大其词,希望得到别人的注意,掌声,赞美和羡慕,有点四处立人设感觉,我就是这样一个努力学习并能获得成长的人。我一直觉得表演式成长方式发生在很早以前,但写着写着发现,它其实就在我生活中的每一天,直到现在,比如我跟别人说,我最近又看了什么新书,其实只看了几页;炫耀自己这阵很忙一直在写分析,其实只写了一篇,大部分时间都在东搞西搞些没用的;别人约我出去玩,别管心里想不想,都先跟人家说,我还想写点东西呢,如果尊重我去写东西,我自己在这个时间里又没去写,比如打游戏去了。但这样的表现总会给人一种假象,我很好,很爱学习,真是个对自己要求高的成长型姑娘。 

5、模仿式成长

以为表现出成人自我的样子就是成长了,有点像小朋友涂了口红,就好像自己成了大人。后来当我确定了假性成人自我的概念后,这两者的差别也逐渐清晰了起来,其中的味道一闻便知。当不再执着于某个影响,就慢慢明白了,原来成长并不是成为自己希望的样子,而是流露出成长本来的样子。有两条件事还有挺有说明性的,一件是我模仿时间管理,早睡,但坚持不下去,自己没有到那里,根本做不到,时间一久就会出现大批量的内在人出来造反,反而越睡越晚。这个过程中我以为的成人自我的自律,早已成为了本我的欲望和超我的打压。另一件是关于情绪管理的,当有情绪发生,我大多时候表面上会表现得很佛系,之后把发生的事情合理化,企图熄灭怒火,但其实自己内在早已气得不行,可我不能让内在人出来,因为这样就破坏了我追求的成人自我的理想形象,我要像别人一样,表现出稳定的一面。其实这件事也算我在探索假性成人自我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事件,以至最后能完全确立这个词的使用,这件事上所引发的觉知都起到了非关键作用。

 6、理论式成长

有一段时间我对理论的学习特别着迷,看到别人说出一些没听过的东西,就觉得特别厉害,这不仅激发了我对理论的自卑感,也顺带让我觉得对方的人格成长也很好,因为理论上的多知对我来说很有迷惑性,很容易让我理想化他人,做出对方成长水平很高的判断。后来,对理论的过度投入,也导致了我在自我分析上的减少(但一直都没有停,始终在继续,只是时间上的投入不如从前多),只会拿着在书上看到的理论到处彰显知识自恋,让人觉得我懂很多,其实这样的学习跟自我成长一点关系都没有。在多次与人争论理论时,我也逐渐发现不只我,其实大家都在暗暗的比较,竞争。当我确定了自已在群体之中是被人赞赏的,我的自恋得到了充分的满足之后,我开始减少了说话的次数,心理想着反正我想要的已经得到了,也要给其他人一些表现的机会。在群里长期的浸泡当中,我似乎发现大家好像根本不懂什么是自我成长,都认为理论知识知道最多的,观点让人眼前一亮的,感悟让人觉得有些深度的,这样就是好的成长。当我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和群里的氛围之后我调整了学习方案,从在群里一有动静就迫不急待冲出去说,到后来很少去说,再到现在基本不说,这其中经历了一些时间的过程和打磨。当我再回过头来看时,发现自己的变化早已与大家不再同路,鸡同鸭讲,我便彻底沉默了。这也是为什么我始终在提醒自己阿苏所说的成长,要理论和自我分析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否则都是浮于表面的假性成长,甚至跟成长一点关系都没有,不过是在满足各种内在人的自我需求而已。如果把自我成长比作恋爱,那时的我并不是在谈恋爱,而是在谈论恋爱。

7、强迫式成长

强迫式成长来自超我对本我系内在人的压迫,这时的我把成长当成一个必须完成的任务,给自己定下目标和计划,比如,要求自己坚持写文章,不乱花钱。可以看出内在有一个严格的超我一直在告诉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好像只有保持某种行事方式,才算得上是成长。但在这种压迫下生出来的成长,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后续会发生什么,有哪个内在人愿意乖乖听话呢,不称王,不争权夺位都算省心了。而且无论是上面提到的时间管理,情绪管理,还是这里的金钱管理,说到底都是对力比多的管理,但管理力比多的第一步,则是先把内在人梳理好,不然力比多都固着在内在人身上,没有被回流到成人自我这里,又何来分配和使用,这个问题就又回来到了自我分析本身,想不触及内在人,只在行为上获得直接改变的方式,不仅不能叫成长,还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回避,更是一种假象,底层能量其实根本没有动,后面不仅坑多,而且越走越乱。经过这些血泪教训,亲身体验后,我才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快不得,快了也没有用,囫囵吞枣的成长到最后,还是阿苏说的那句老话,到时候都得回来补路。确实如此,实践也告诉我,有些路是绕不过去的,唯有踏踏实实,老老实实,扎扎实实的走,脚下的路才能变得结结实实。

8、脑嗨式成长

懂了就是会了,知道了就是做到了。这个现象很常见,无限沉浸在意解心开之中,以为自己领悟到了真理,享受自己成佛的感觉,每每回忆起当时的自己觉得整个人的气质都变了,好像全身都闪着金光,有股深烈“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的味道,就我啥都明白,就我把理道搞得最通透,你们都是云云众人,只有我在你们之上,只有我拥有上帝视角,我比所有人都厉害,那种飘飘然的感觉,真把自己当神了。这种状态在记忆中大概是从中学时被我觉察到的,虽然那时还不懂啥是心理学的觉知,啥是自我成长,只觉得我的想法比别人都成熟,看谁都觉得好幼稚。后来学习了心理学和自我分析,动不动就因为明白了原来我是这样,原来你是那样,,觉得自己一眼就看明白了很了不起,但回头想想还都是一些肤浅的领悟,根本就没啥深度。虽然懂的内容变了,但自恋模式始终如一,快感模式也是保持着精神快感模式,基本上还是把东西停留在脑内。读一些大师写的话也有这种感受,觉得别人都读不懂,只有我读得懂,自恋的认为我的成长水平一定比别人高,但有时却发现,我以为的理解还不一定是人家要表达的意思,就算碰巧理解对了,也没什么用,因为我也就是理解了一下就走了。这让我想起最近听禅宗,里面提到的悟后起修,无论领悟了多少,后面的修身才是最重要的。 

9、自嗨式成长

有那么一段时时间,我很享受沉浸在自嗨式成长中,不再向外界展现自己的成绩,完全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之中,不需要与人分享,对于一点点进步都能美一天,感觉自己牛批的不得了,各种高傲。自嗨式成长不只是对概念或知识的领悟,更多的是对心理现实的觉知,但只有内在现实感,却没有外在现实感,缺少内外流动性。说这种方式不靠谱是因为,这样的状态依然是处于心理现实之中,我会反问自己,谁在开心,谁在得意,这是在满足哪个内在人的快感模式和内在需求。10、幻觉式成长这个模式我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大概有一两年,那时觉得自己成长得还不错,没有什么想找人帮我解决的,我自己在自我分析中都能搞定,在实际中也能应对。但后来通过知觉的慢慢深入,我才发现原来不是我成长得好,而是我一直都处于风平浪静之中,以为自己成长好了可以面对一切,根本看不出成长的程度,一旦外面有个风吹草动,我就立马又被打回原形,那种感觉就像在风口浪尖上,我这种猪都会飞,浪潮退去后才知道自己的裸泳。一次次被现实的敲打让我懂得了,只有经历磨难时才能看出来成长的稳定性,其他时候不足以检验。对幻觉式成长的最大冲击就是来自幻灭,而幻灭又是带来成长的必经之路。

 11、分析式成长        

    这种情况发生在刚系统学习心理学时,特别是学精神分析,喜欢各种分析,拿别人开刀,以为能解释出一些道理就是看到潜意识了,就是成长了,就是潜意识意识化了,其实跟这些半点关系都不搭,无非是在彰显自恋罢了。那时真叫一个啥都不懂,连分析都带着无知的味道。后来,学习了内在人理论,虽然不再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去解释别人,但会去用内在人的眼光看别人,看别人在玩什么心理游戏,哪个内在人的固着,怎样的强迫性重复而不自知。如果说最初用精神分析解释别人只是为了好玩,根本就没考虑过会不会对别人造成伤害,那么用内在人理论去分析对方有时则会带着浓烈的攻击性,更像是我的一把武器,不止是在满足自恋,还要摧毁对方的自恋。 

12、自负式成长

刚学了点东西就洋洋得意,看不惯别人这样,看不惯别人那样,以为自己最高明,我都跟你说了,你怎么还在这个层次次站着不动,感觉自己像个劝导师。 

13、自恋式成长

急于把成长或自以为的成长表现给别人看,发生在我的成长之初,刚学习写自我分析的时候,只要感觉自己有一点点进步,有一点点成绩,比别人多懂那么一点点,就巴不得让所有人都知道,都臣服于我,高高在上。自我过度夸大成长的程度,虽然实际上只是一点点,但在自我眼中可能已经是巨大的一步。那种感觉就像一个及其贫穷的人,得到一件很普通的东西后把它当成珍宝到处显摆。现在回头想想,觉得那时的自己太没有眼界了,看着一粒沙,就以为自己见到了沙漠,还到处炫耀和人说,以为自己在炫耀自恋,其实炫耀的只是自己的无知。 

14、哲学式成长

喜欢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某些结论和见解,并相当肯定其正确性,经常以为自己像个哲学家一样发现了真理,其实只有自己还不知道那些看似有道理的话,实则早已漏洞百出。如果翻看之前的朋友圈就经常能看到这样的话,现在有时候再回头看,都怀疑自己当时是否脑子掉坑里了,能想出这么不靠谱的东西出来,还显摆的要命,巴不得让世界人都知道。 

15、超我式成长

无论看到什么,都先劈里啪啦的分析一顿,有了点三脚猫功夫就开始到处锤,分析中带有浓浓的攻击味道,总是在压着对方的自恋说话,一定要高人一头。其实这种情况也算事出有因,一般都是在我觉得别人比我厉害,让我感受到嫉妒的时候,那种方式更像是在为自己找回面子“怎么会有人比我好,怎么样,让我看出你的破绽了吧,我就是比你厉害。”也可以说,这是自恋受挫后的一个自我安抚。 

16、膜拜式成长

对大师不加思索的认同,看什么都对,而且说的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说的。以为按照对方给的方法就是在成长,很少思考 方法本身,是否适合自己,是否存在漏洞与局限,是否真的就是对的方向,这是我最容易成为韭菜的阶段,只是我的运气比较好,遇到了阿苏老师,转变了我的韭菜思维,遇到任何一句话都会先持怀疑态度,反问自己“真的是这样吗?”不要急于盲目的认同和肯定,所以他经常用尼采的那句话提醒大家:答案即地狱。

17、听觉式成长

听到了就等于走到了,复制别人的话到处说,有时还会让别人误以为是自己的实践所感,对懂得不多的人来说很有迷惑性,会给对方以为我很高深的错觉。突然有一天,我感觉自己说的话其实都是别人的口水,就出现了一种深深的挫败感,后来我就很少在人前说话了,而且说话时尽量不用别人的话,也很警惕是否有哪些未经过我自身验证就胡乱说的话。毕竟听来的东西终究不是自己的,只有一步一步踏实走过去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发现自己现在看得越多,学得越多,越不敢说话,写得越多,践行得越多,越不想说话,已经把大部分的表达都放在文章里了。

 18、躯壳式成长

虽然很注重修的部分,但依然能感受到只是行为上的变化,底层还是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婴幼儿系内在人的味道。从行为上观察,我确实如此接近了成人自我的状态,但只要细细品味话里的味道,就知道还是“有心的”内在人在掌权。19、理性式成长喜欢观点上的自我发挥,虽然也是理性思考后的有理有据,但细心留意一下就会发现不过是内在人的逻辑自洽,也能看到知识上的不足,对问题考虑的角度不够充分,但说的时候却很有自信,言之凿凿。 假性成长与假性成人自我当我总结完这些成长模式时,一个词突然跳进我的脑中“假性成长”,这些看似成长的表象,实则未必是真正的成长,只是在某些角度看上去像而已。接着我又联想起上一篇关于假性成人自我的文章,我仔细琢磨了一下这之间的关连,发现了假性成人自我呈现出来的状态与这些成长模式的表现是密切相关的。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模式并不是成阶段的逐一出现,有时也会同时出现,而且以各种形式自由组合。这么多真真假假的东西搅在一起,也让我更清楚的感受到了成长的艰难性。 总结或许还有更多没有被我注意到的成长模式没被总结出来,但这并不影响我的前行,因为对成长模式的总结只是我在看清自己的路上的一个方法而已。随着一步步的深入,冲出幻觉是一个必定的走向,当这些成长的幻觉破灭时,我也会难过,失落,气馁,没动力,看不到希望,不想再走下去,觉得自己的努力毫无意义。当坚持过后好不容易有点成绩时,又被强迫性重复拉回原地,这时会有比上一次加倍的挫折感。但我好像忘记了每次幻灭后,站在另一个高度上看自己的欣喜,也忽略了时刻提醒自己,成长本就是一条要来来回回去走的路,在反反复复的锤炼中才能扎稳根基,我想起阿苏说,在自我成长中有个词叫“夯实”,不知道他说的是否是这个意思。

(文中一些成长模式名称借用了阿苏的词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