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莹莹 | 一碗羊肉汤

 二高园地 2023-09-23 发布于河南

一碗羊肉汤

2000届  张莹莹

炎炎夏季,总有食欲不佳之感,于是总想吃点有味道的,于是分外想念起了美食。现代美食,可谓遍地开花名目繁多,什么地锅鸡锅包肉火锅烧烤,甚至韩国烤肉日本料理,只有想不到没有吃不到。而众多美食之中,魂绕梦牵,念念不忘的,始终是一碗羊肉汤。
这里所说的羊肉汤不是饭店里卖的,而是妈妈亲手做的,带着爱心做的家庭版的爱心牌羊肉汤。

   我生于20世纪80年代,从记事起,家里粮食就很多,多到小平房晒不下,需借用堂伯家平房晒或者盖新房来晾晒,打新粮仓来装。像面食,面条、馒头、烙饼,绝对是管饱敞开了吃。但副食和肉类那就是不一样的概念了,除了过年节过生日,几乎从不吃肉,鸡蛋也是考试或者生日偶尔才吃。所以那时候的小孩子都很嘴馋,从棉材棵上或者草丛里逮来蚰子,水冲一下,放一点点油盐炒了,摘掉不能入嘴的部分,迅速塞嘴里,嚼吧嚼吧咽下去,唇齿留香;捉了晒棉花时爬出来的棉花虫和揪掉翅膀的花豆娘,放在煤火盖上烤熟,也是我们的美味儿;最美味的当属从马蜂窝里挑出的幼虫,在锅里用油炒后,那叫一个香;偶尔在河边逮到的青蛙,用泥巴裹了,在火里烤熟,是名副其实的田鸡……现在这些东西好像也不常见了,孩子们被锁定在大人视线范围之内,根本没机会去接触到。

  1997年我家搬入新盖的房子之后,日子稍显宽裕,每到夏天,妈总要破费一次,做一次羊肉汤,无关习俗,我家的习惯,一年一次。

    有好吃的,这一天便显得格外隆重。平时独自住在老宅院里喜欢清静的奶奶这天也早早地被请来,一家人聚齐,中午喝羊肉汤。嘴馋的孩子们,隔一会儿,到灶屋一趟,隔一会儿去看看饭食的进程到哪一步了。

 割一两斤鲜山羊肉,洗净放锅里煮,煮时放大料八角、茴香、香叶、孜然、花椒、肉桂等,用个料包装着,方便取出。煮肉时候趁空准备好配菜。待肉煮熟,取出料包弃之,肉块捞出冷却,切片。另换炒锅,放入配菜,豆角儿、西红柿、洋葱,和肉片一起爆炒。菜都是自家种的,量很足,南德、盐等各种调料,加之。待菜刚刚断生时,换刚才煮肉的汤锅。汤不够,加水至足量煮沸,勾少许芡,放入刚才炒好的肉菜,汤沸,调味起锅并放入事先备好的葱花香菜段。

 第一碗饭是奶奶的,然后爸爸,接下来是仨孩子,妈最后。原汤鲜羊肉菜足,汤味儿浓厚,一家人吃的那是满头大汗,酣畅淋漓。

 羊肉汤好喝,锅碗难刷,饭后总留有一层黏腻,需要用热水细细地刷上几遍方可搞定。但这一点不便丝毫挡不住我们对妈妈亲手做的羊肉汤的向往。

    时光的脚步总是太匆匆,没多久,曾经忙着上学忙着考试的我长大了。结婚后总感觉忙,先后有了三个孩子,更是忙,想来已好多年没喝过妈亲手做的羊肉汤了。饭店里卖的倒是喝过多次,但总觉与亲手做的比差了好多。饭店里做的羊汤是羊骨熬的,不知熬了多少锅,骨头都熬成白的了,发干了,实在没有油水儿了,才舍得换掉,故汤汁一点儿也不醇厚。味儿不够油来凑,加一勺熟羊油化在汤里,油腻但味儿不足。

为了生活,人们四处奔波。现在我在江苏的一家新能源工厂上班,好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上次回家,女儿对我说:“我最爱吃妈妈做的饭,你做的饭最好吃了!”儿子也赶紧在一旁助力:“我也是!

我对我自己做饭的水平颇有自知之明,自知与妈做的相比,味道上要差上一截。比如那年,我妈在我家做了一顿汤面条,看着也没啥特别的,非常普通,吃着却可香。而我做的,看着油不少,却不香,估计是炒菜时油温度没有达到吧。但我可爱的孩子们,之所以这样说,之所以力挺我做的饭,我想是他们爱自己的妈妈,太想念妈妈,想念妈妈做的饭菜,想念属于妈妈的专属味道吧。

好吧,再返家,一定亲手做一锅羊肉汤,一家三代好几个母亲,齐聚围拢,喝它个酣畅淋漓,喝它个满头大汗,喝它个热火朝天。
这碗羊肉汤,捧起的是久违的记忆,喝下去的是浓浓的亲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