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红阳 | 童年记忆之卖货郎

 二高园地 2023-09-23 发布于河南


童年是贫穷的,童年又是难忘的。

——题记


童年记忆之卖货郎

90届 张红阳

视上节目主持人张越正在讲一个卖货郎的故事,不由地勾起了我的一段往事。
卖货郎,我太熟悉的名字和职业。童年时,在我生活的乡村,人们经常看到的一道风景,一个残疾人挑着一副沉重的百货挑子,手摇拨浪鼓,伴随着叮叮当叮叮当的响声,孱弱的身子与沉重的货挑子有规律地摇摆着,如果有点风,极有可能把他连人带挑子吹得飘起。
每当他来到村子里,立刻会被妇女和孩子们围上去,争先恐后地挑选他们喜爱的物品。那副沉甸甸的货挑子俨然成了移动的小商铺,卖货郎也像村合作社里的售货员一样,不紧不慢地点上一颗烟,狠狠地吸上一口,回答着女人和孩子们的各种提问。我发现卖货郎的双手高度畸形,比常人的细小,他右手拿烟的样子显得很特别。
有一次,百货挑子里的一串五颜六色的鱼钩吸引了我的视线,鱼钩!我太喜爱了,村子里的伙伴们经常拿着鱼杆到村北边的浏河里垂钓,有的人竟然钓上了漂亮的鲤鱼,我早就想买一个鱼钩,再做一个精美的鱼杆,也可以去浏河里垂钓。
“多钱一个?”我也像其他人一样蹲下来,手里拿着彼此勾连着的鱼钩,仔细地挑选着,其中一个蓝色的鱼钩格外鲜亮,深深地吸引着我。“2分。”卖货郎伸出两个手指头。天哪,两分钱!这可是一盒铁塔竹子牌火柴的价格呀,我的父母是绝对不会同意让我拿2分钱去办一件在他们看来毫无意义的事。我失望地把一串鱼钩往挑子里放。突然,我的胳膊被围观的人碰了一下,,一个鱼钩倏地滑落下来,正好落在脚前,我迅速站起来,把滑落在地的鱼钩踩在右脚下,同时,把手中的鱼钩放进挑子,显出去无奈的样子。

正是中午时分,母亲在家门口叫我回家吃饭,我应和着却一动不动。过了一会儿,父亲又站在门口嚷着我的名字催我回家吃饭,从父亲的喊叫里,我准确地判断出他对我行动迟缓的不满,我非常惧怕父亲,我知道我必须离开了。我答应着,艰难地移动身子,就在这时,卖货郎却猛地用力挑起挑子,移动开畸形的身子,摇摇摆摆地向村东头走去。这时,我像做贼似地猫下腰,捡起那枚鱼钩,飞也似的跑回家。
等我端起饭碗,心虚地走出家门,却发现卖货郎并没走多远就停了下来,我的脸顿感发烫,我能明显感觉到卖货郎看我的眼光有点异样,那眼神到现在我记得清清楚楚。

多少年过去了,我总能想起游走在乡村里的那个残疾卖货郎,想起他与我对峙的那束目光,想起他听到我父亲略带愠怒的催我回家的声音后挑起货挑子的摇摇摆摆的形态……
多少年过去了,我再也没有见到过这个实际上距我们家并不远的卖货郎,起初我还为自己的那点小聪明沾沾自喜,随着年龄渐渐长大,我为自己的行为深深地自责,后来读《史记》卷三十二《齐太公世家第二》中“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奸周西伯”句,常想起少年之事,我也是愿者上钩,小小的鱼钩钓起我内心的贪婪,然而,卖货郎不但没有当场揭穿我的伎俩,还给我留足了面子,至今思来,内心充满了懊悔和遗憾,愈发对卖货郎充满了感激。
生活即老师。这个残疾货郎就是我生活中的老师,他是个善解人意的老师,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作者简介

张红阳,洛阳市偃师区缑氏镇双泉村人,偃师二高1990届毕业生,在校期间曾任“激流文学社”社长

1

1

-敬请期待下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