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豫韵丨诗歌在过去 也在未来

 主播晓峰 2023-09-23

  郑州是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人文资源;郑州是旅游胜地,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和人文景观;郑州还是座诗意之城,这里是诗歌的沃土,与诗歌有着密切的渊源。

  “诗在中原 歌咏中华”,第七届中国诗歌节将于9月21日至27日在郑州举办,今天我们一起探寻郑州与诗歌的故事。

  源起先秦,诗歌沃土

  春秋时期,有一个周朝姬姓诸侯国——郑国,其都城在今天的河南郑州新郑。翻开距今2000多年的《诗经》,自然率真的“郑风”扑面而来。

  《地理志》记载:“河南郡新郑县,《诗》郑风,郑桓公之子武公所国。”《诗经》中的《郑风》有21首,《桧风》有4首,“桧”就在今天的郑州新密东北,后人把《桧风》类属于《郑风》。

  因此在《诗经》中,仅记录郑州地区民间歌谣的诗歌就有25首。与其他地域的民歌相比,《郑风》以自然率真、脍炙人口的情思歌唱著称,在《诗经》中占有重要地位。

  《郑风》中绝大部分是情诗,生动展现了当时郑国的风俗习惯和人文风情。如:

  《诗经·郑风·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这首诗中,描写的是郑国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边游春的场景。于河边春游、谈笑并赠送香草,男女恋爱的欢乐与自由清晰可见。

  《诗经》过后,郑州继续活跃在古代文人笔下,造就了一篇篇惊艳的诗词。从唐代王维的《宿郑州》,到李商隐的《登郑州夕阳楼》,再到宋代苏轼《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郑州与诗歌的关系源远流长,连绵不断。

  群星璀璨,闪耀郑州

  除了诗歌作品,郑州还涌现出一大批名留青史的诗人。这些诗人各有所长,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璀璨的明星。

  提到诗人,最先想到的就是诗歌发展鼎盛的唐朝时期的两位诗人——“李杜”。其中的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今郑州巩义),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留下了众多传颂千古的名篇。他的诗歌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为主要特征。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及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反映出当时激烈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由于杜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

  杜甫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唐朝的白居易出生于郑州新郑,同样是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一生写了3600多首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这样的诗歌主张下,白居易的诗具有写实、通俗的特点,其诗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痛苦,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横征暴敛。他的《琵琶行》与《长恨歌》优美动人,是新乐府诗中的典范。

  在唐朝众多优秀诗人中,“诗豪”刘禹锡同样是不能忽视的存在。他生于郑州荥阳,籍贯洛阳,性格开朗,其诗作也大气乐观。刘禹锡的山水诗,改变了大历、贞元诗人襟幅狭小、气象萧瑟的风格,常常是写一种超出空间实距的、半虚半实的开阔景象。由于有含蓄深沉的内涵、开阔疏朗的境界和高扬向上的情感,他的诗歌显得既清峻又明朗,无论短章长篇,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渗透其中,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杜甫、白居易、刘禹锡、李商隐……郑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培育了众多诗人,也因诗歌而更加厚重有内涵。

  诗歌之美,薪火相传

  诗人森子表示,“河南的历史文化积存不该成为我们今天的包袱,有杜甫、白居易、李商隐、李贺这些大诗人加持,今日河南诗人应该更有自信。”

  近现代以来,无数郑州诗人前赴后继,传承诗歌文化,向世界展示郑州独特的诗歌之美。

  河南作家、诗人魏巍1920年出生于郑州,与他的散文、小说相比,其诗歌同样优美、深刻。魏巍的诗歌既真实、简约,又富有力量,通过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深刻影响了当代诗歌界。其作品如:

  《蝈蝈,你喊起他们吧》

  战斗了一夜一早晨,战士呵,

  用满挂露水的刺刀,

  割一枝红酸枣吃下你便睡了!

  睡得这样甜呵,

  树影在你的军大衣上绣起了花朵,

  大红枣跳到子弹带上你也不知道。

  螳螂,你这勇敢美丽的昆虫,

  你站在战士的脚上,触须轻轻舞动。

  你可是在偷看他们的梦?

  你可曾看见,在他们的梦里:

  手榴弹开花是多么美丽,

  战马奔回失去的故乡时怎样欢腾,

  烧焦的土地上有多少蝴蝶又飞上花丛!

  呵!蝈蝈,你喊起他们吧!

  在升起笔直的青烟那边,

  早饭已经熟了。

  在这首诗中,魏巍几乎是用晨露润物般轻柔的笔触,撷取战场生活的典型细节,创造了一个极明净、极优美的意境,几乎每一行、每一句都饱蘸着对战士的无比热爱和崇敬。

  魏巍、罗羽、耿占春……这些生在郑州或曾在郑州生活的诗人,继承了郑州诗歌厚重的历史文化,为郑州诗歌添光增彩。

  从诗歌之源到魏晋风流,从唐诗盛开到宋词沉香;从孔子周游,到李杜结伴同行,再到苏轼、李清照汇聚汴河两岸,两千多年来,无数文化先贤在中原大地行走,谱写了一篇篇壮丽诗篇、华美乐章。

  如今,郑州与诗歌的故事,仍在继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