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二年输沙入海32.5亿吨,下游河床下降3.1米,黄河治理出奇迹

 艾牛科普君 2023-09-24 发布于福建

黄河,河如其名,在过去,中下游的河水夹杂着大量泥沙,使得河水十分浑浊。而这些泥沙,绝大部分都来自黄土高原。过去黄河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历史上甚至有“一碗水半碗泥”等说法。

黄河下游地区基本是平原,黄河河水的流速到了下游就会变缓,而来自中游黄土高原的泥沙,被水流搬运到了下游华北平原,由于水流速度放缓,泥沙大量沉积,日积月累之下,使得黄河的河床变得越来越高。

河床变高,为了防止河水外溢,又不得不在河两边修建大堤,最终使得部分地区黄河的河床比当地的大地水平基准面还高数米。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开封地段的黄河地上河。

河床太高,导致黄河大堤在历史上经常决堤,并且黄河下游在历史上还发生了数次改道,这些变化给下游人民造成了十分严重的灾难。

黄河是中国人的母亲河,它决堤改道在历史上是大事。资料显示在我国有记载的历史中,黄河就曾改道26次,决堤上千次,因此黄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难治理的一条河流。

黄河治理,在历史上一直是各朝各代的大事。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黄河也进行了专项治理,在黄河上游修建了龙羊峡、小浪底等多个大型水利工程,并在下游两岸铸造了坚固的河堤,至此黄河再也没有决堤。

我国对黄河的治理并未止步于此,除了修建水利工程,修筑坚固的河堤,我国还通过植树造林,对黄河中游流域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有效治理。

据悉,最近20年间,黄河河水中的含沙量已累计下降近八成。最显著的表现就是黄河下游河水不再那么浑浊了,有些时间段甚至还很清澈。通过降低河水中的含沙量,下游河床也不再逐年升高。

除了降低河水中的含沙量,我国的水利专家们还想出了一种降低黄河河床的办法,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调水调沙来冲刷黄河河床,把这些泥刷冲刷到海里,从而降低河床高度。

据光明网9月中旬报道,从2002年我国开始正式实施调水调沙冲刷黄河河床以来,通过22年的努力,不但解决了黄河下游大部分河段的河床抬高问题,还使得很多地方的河床变得更低。在这22年的时间里,整个下游河道河床高度已平均下降了3.1米,累计将32.5吨泥沙冲刷到了海中。

如果在经过数十年的努力,黄河下游的某些河道将彻底告别“地上悬河”,当地人民再也不用担惊受怕,害怕哪天黄河会决堤了。当然这也要中上游进行配合,要保持黄土高原水土不流失。

如果这一壮举真能实现,那么困扰了黄河下游两岸数千年的难题将彻底解决。黄河宁,天下平!没有黄河水患,华北平原人民的生活将会更加安定祥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