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准和潘汉年

 冬不拉拉 2023-09-24

走向人生的'最辉煌'非如此不可顾准传

无须任何没收政策,却肃清了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残余经济势力,顾准的'逼走法'很快被推广到各大城市,外资企业相继以和平的方式离开中国。

争论结束,真理打败了谬误。然而,因为得罪了某些高层,顾准今后的人生之路注定崎岖坎坷。

此时,一种传言开始在官场上悄然流布:顾准这个人就是不服用。

红色土豪

1945年8月,日本投降。顾准作为上海地下党干部,离开革命圣地延安。不久,他摇身一变,变成了顾老板。当时,共产国际业已解散,党员缴纳的党费又杯水车薪,中共不得不绞尽脑汁筹措经费。华中局在党中央的建议下,成立了许多由党委投资、以私人名义注册的公司。

这些被称作'党产'的企业同工商局备案的其他公司表面上一样,但活动能量却远远超出常人的想象。

它们可以调动大量的资金,利用军队、地下党等各种关系网进行内外贸易,一些海外华商和国民党大员为了追逐高额回报,也暗中同'党产'公司秘密交易。经华中局书记邓子恢(1896-1972)批准,华中财委指定由顾准来负责华中区的'党产'工作。腰缠万贯的顾老板大笔一挥,'利丰棉业公司'挂牌营业,汪璧担任会计,协助他开展工作。

顾准先搞大规模的棉花收购与出口,继而扩大到棉纱、棉布等纺织品的生产和销售,最后利用地下党的关系开拓了上海市场,使利丰逐渐成为远近闻名、如日中天的'民营企业'。

顾准一鼓作气,又兼任了鸿济外贸、大成贸易等公司的总经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

作为党产的'总舵主',顾准每天过手的资金成千上万,但他克己奉公,以清教徒般的自律将所有利润全部上缴,不留一个铜板。

1946年6月,国共谈判破裂,内战全面爆发。由于华中党产摊子铺得太广,一时难以收手,为处理好善后工作,顾准在大军压境的危情下依然坚持了三个月,才同李一氓一起向山东撤退。渤海区是山东最为富庶的地区,在此,顾准同中央财政经济部的秘书长薛暮桥(1904-2005)展开了一场耐人寻味的争论。当时,渤海区在财政厅长顾准的经营下,生产的粮食完成上缴和储备后仍有大量积余。

顾准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趁此机会帮老百姓提高生活水平。邻近的敌占区正好缺粮,粮价很高。顾准颁布了一条新规,准许治下有富余粮食的农户拿出一部分到敌占区的市场上交易,换取他们各自所需的物品,尤其是区内短缺的茶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