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牧 | ​苍茫远水横空碧——张苍水与舟山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3-09-24 发布于浙江




苍茫远水横空碧

——张苍水与舟山




文/方牧

正是青山叠翠、枫叶流丹的深秋季节,1664年旧年九月初七日,杭州凤凰山麓,一位身穿囚服的中年男子从竹篦上下来,虽面容憔悴,仍器宇轩昂。他徐步走向一处草坪,遥望四周,禁不住赞叹“好山色!”站定赋诗云:“我今适五九, 复逢九月七。大厦已不支, 成仁万事毕。”吟罢,面对刽子手屠刀,挺立受刑,竟刀折为两。这位轩昂男子就是与岳飞、于谦并称“西湖三杰”之一的张苍水。

时光流逝,波澜壮阔。1935年6月18日,闽西长汀罗汉嶺下,在大批军警监护下,也走来一位名叫瞿秋白的共产党人,他神态自若,背着手唱《国际歌》;见一处坪地青松翠柏,绿草如茵,便盘膝坐下,微笑着对行刑者点首致意:“此地甚好!开枪吧!”一个是春之苍水,一个是秋之白桦,遥隔271年,两人相视而笑,似乎能感受到彼此的呼吸。瞿秋白死后,鲁迅不胜悲愤,奋笔写下一副挽联:“是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这副挽联也是写给张苍水的。时光不能倒流,精神却一脉相承。



张苍水(1620-1664),浙江鄞县人,名煌言,苍水是他的号,又有“怒海雄狮”、“海上苏武”别称。他出身世家,16岁中秀才,22岁考取举人。1646年清兵南下,他与张名振等扈从鲁王朱以海至舟山,十九年间,曾统兵四入长江,三下闽海,两遇海难,九死一生,最后在杭州英勇就义,事迹彰明。惟1664年(甲辰)年被俘地点存有两说,一是舟山六横的悬山岛,一是象山之南田。他的好友,著名学者黄宗羲的记述云:“甲辰散兵居于悬岙。悬岙在海中,荒瘠无居人……公结茅其间。”多种史书也持有此说。最可取信的则是张苍水被俘后写的《入定关》一诗:“双鬓难容五岳住,一帆仍自十洲归。”自注:“在悬岙,甲辰七月十七日(居所)建成时被执也。”“定关”即当时镇海关,这是张苍水从六横悬山岛被押解到宁波、杭州的必经路线。如果是象山南田,便不必绕道入镇海关了;而“十洲三岛”则历来是舟山的别名。可以确认,舟山自始至终是张苍水心魂所系的一方热土,据全祖望《年谱》载,张苍水在舟山驻军或出入舟山长达十余年之久。他的《奇零草》自序亦云:“年来叹天步之未夷,虑河清之难俟,思借声诗以代年谱。”《奇零草》编于1662(壬寅),收录存诗约400首,由于战事海难,已散佚十之七,其中一半是写于舟山和回忆舟山之作,他把可歌可泣的史诗留在舟山,也就与舟山的山山水水同在了。

张苍水与普陀山也有缘,今存诗三首。1656(丙申)年作《登菩萨顶》,其颔联云:“苍茫远水横空碧,历乱群峰倒蔚蓝”使人想起杜甫的《白帝》:“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一个站在白帝城,一个佇立菩萨顶,都不免有高危之感。两者又有不同,杜甫是悲天悯人,张苍水是早置生死于度外。其诗句一迷濛,一飘逸,境界恢宏,气势磅礴,意象奇魂,皆大放异采。作于1664(甲辰)年的《月夜重登普陀山二首》,有“衣痕盛月淡,香迹踏花重”“月圆清梵塔,潮上翠微钟”“鹤梦来何处,龙吟隔几重”等佳句,意境极美。张苍水的诗多为律体,沉郁顿挫,风格迫近杜甫,以一战士兼文士之手,用剑与笔和着血与墨写就,仍极具美感。一个如此爱美、爱生活的人,竟以死殉之,他殉的是历史使命,是一种文化。



杰出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坐标,也是一方水土的精神家园。出于对苍水先生的敬仰,我多次去杭州凤凰山麓凭吊苍水墓,墓在苏堤尽头,邻南屏晚钟,墓地弘敞,墓道正直,祠堂庄严,一如其人。我最欣赏祠内“乾坤正气”四字,以为能尽传张苍水之风神。宁波市有苍水街与苍水故居,至今也仍得到很好的保护。舟山定海城北龙峰山麓旧有成仁祠,供祀张苍水等复王朝殉难将士神主,1939年舟山沦陷时被日寇拆毁,现此处正在扩建烈士陵园,能否在原址重修成仁祠,或在普陀山菩萨顶建张苍水诗碑,以表示千岛人民的拳拳之心,让先生在舟山有一处永久的纪念地。值此张苍水蒙难359周年之际,恭录旧作四首,以示不尽缅怀之意:

奉使虚随冰雪槎,
横戈持节到天涯。
白虹贯日丹心在,
历尽劫难犹见花。
义军星散叹奇零,
何处飞飚写烈霆?
寂寞鱼龙穷岛冷,
悲歌长啸动沧溟。
采薇海角亦知机,
今日夷齐世已稀。
千古域中两苏武,
田横岛上一牛衣。
北征南指壮山河,
热血文章正气歌。
洋上伶仃文相国,
滂沱涕泪一般多。

作者简介

方牧

方牧,本名王学渊,原舟山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原舟山广播电视大学暨东海学院校长、书记;原舟山师范专科学校教授、校长级调研员;原浙江海洋大学教授、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2011年退休,从教六十年。曾是多届浙江省文联委员,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舟山市文联副主席,舟山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已出版《桔色的浪》《中国古代文学史纲》《古代诗人素描》《浙山越水普陀潮》《舟山闲话》《细雨梦回》《远去的帆影》等著作。2005年起主编《普陀山文化》《普陀山文化丛书》至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