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王孟英医案》浅注(31)

 罾事物语 2023-09-24 发布于湖南

作者:王东海

王孟英医案浅注(31)

伏暑赤痢案

朱氏妇患赤痢匝月,多医杂治。痢止三日矣,而起病至今,胸痞头胀,米饮不沾,口渴苔黄,溲热而痛,凛寒身热,夜不成眠,神惫形消,诸医技窘。乞余往视,脉数而弦,伏暑未清,营津已劫,气机窒塞,首议清宣。南沙参、石菖蒲、蒌、薤、栀、芩、茹、连、橘、半、白薇、紫菀。四剂而痰活胸舒,寒热大减,且能啜粥。改用北沙参、生首乌、柏子仁、冬瓜子、元参、蒌、薤、菖、栀,二剂坚矢下,授清养法而痊。

注:伏暑之痢,痢为湿热所致。清热疏湿宣解其邪,湿热去而阴受伤,再予以养阴。

暑湿痰阻气分案

钱君友琴,年五十九岁。曾于七月间患滞下,自服大黄一剂而瘥。季秋患寒热时作,自服柴、桂等药,病益甚,狂躁欲啖西瓜而服石膏。余诊之,脉滑右甚,苔色腻黄,便秘溲短,胸痞不沾粒米,乃暑湿挟痰阻于气分,治宜开泄,白虎不可投也。用蒌、薤、枳、朴、连、夏、茹、芩、菀、桔,服三剂,二便既畅,胸次豁然而愈矣。

注:脉滑在右,有热痰。白虎汤治阳明经燥热、暑热初伤气分,故不可投。以小陷胸汤加味治之。

暑湿兼痰食案

季夏余游檇李,陆君又溪邀视其友王姓之病。寒热时作,汗多不解,便溏不畅,溲赤妄言,面黑如煤,苔黄大渴,烦燥气逆,脉滑而洪,按其心胸,坚硬而痛,乃暑湿挟痰食也。群医但知时感,辄进寒凉,闻说胸次不舒,遂疑为疹,羚、犀、膏、地,力竭计穷,已嘱病家备后事。余曰:此非重证,何必张皇,撤被启窗,胜于服药。病家唯唯,而不甚信。余即手为揭被开窗。病人唶曰:舒畅多矣。药以小陷胸加芩、枳、翘、茹、薤、菖、海蛰,数服而愈。

继有里中张姓者,证相类,面不黑而红,舌无苔而干。诸医亦不察其气分之尚结,痰食之未行,屡进生地,唇齿渐焦,遂束手。余以小陷胸加元参、海蛰、菖、枳、芩、翘,一饮而脘舒得卧,齿舌皆津。盖结散邪行,则气通液布也。

注:清热养阴祛痰,是治此类病的大规则,其中清热不能过于寒凉、养阴不能滋腻尤其不能早用滋腻、祛痰不能温燥而宜滑润,皆是治疗中要灵活对待的细节问题。

营血亏患感案

乙卯六月,余(原注者,下同)三媳患感,身热头重脘闷,频呕不食耳聋,余投清解药一剂,病不少减,而汛事非期而至。邪虽尚在气分,但营阴素亏,恐易陷血室。亟迓半痴至,投小柴胡加减一帖,病少瘥而虚象毕呈,少腹右角甚形掣痛。半痴于清解中即佐养营通络柔肝之品,服四帖,证交七日,得大战汗而愈。原方为三儿遗失,惟记后四帖重用干地黄为君,是血虚者必养血则得汗,而儿妇气分甚郁,苟不先行清展气机,则养血之药不能遽入,此因事制宜之所以不易也,要在先辨其体气与病情耳。

注:病有营血素亏之体质感伤时气,必养阴生血才能托邪外出者,内虚而邪从外解,每多战汗。此时用药,不能拘泥于“外邪未净不得早用滋腻留邪”。

暑热食复案

更奇者,同时余内侄许贯之茂才室,体极清癯,似较余媳更弱,且娩已五次,而产后即发壮热。半痴视为暑证,投大剂凉解数帖,即战汗而瘥。无何胃气渐复,忽又壮热,便闭渴闷不饥,或疑新产误饵凉药使然,幸病家素信,仍延半痴诊之。右甚滑实,曰食复也。诘之,果啖豆腐稍多。遂投枳实栀豉汤加蒌、翘、桔、薄、芦菔汁,三啜而痊。

斯人斯证,使他医视之,必以为营阴大亏矣,而半痴独不顾及,凭证用药,应手而痊,且愈后不劳培补,寻健如常。可见产后不必皆虚,而体气之坚脆,亦不能但凭于形色之间也。嘻!难矣!丁巳冬,余假馆潜斋,适半痴草《归砚录》,余读至“结散邪行,气通液布”二语,因追忆两案,笔之于此。

注:暑证壮热,自宜凉解,应是白虎汤加味。食复,轻者节食亦可自愈;重者清热化食,大多不离栀子豆豉枳实蒌仁萝卜汁之类。又,大病初愈,最忌饱食大鱼大肉,犯此,山楂又必不可少。俗有“山楂消肉食、麦芽消面食、神曲消酒食”的说法,可资参考。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