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越“社牛”,越长寿

 yygltj 2023-09-24

有一类人,他们不惧怕任何场合,随时随地都能与在场的人打成一片,这类人常被我们称为“社牛”。如果非要给“社牛”下一个定义,可以总结为一种“乐于社交”的态度。社牛大多性格外向,在社交方面毫不胆怯,能很快地与陌生人打成一片,拥有极强的社交能力。他们往往可以在各种社交场合游刃有余,甚至有时会“放飞自我”。近日,多项研究显示,这些热爱参加社交活动的“社牛”们往往更长寿且大脑更年轻。

Image




01



“社牛”们更长寿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者在《自然》子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孤独或社会孤立的人,死亡风险高。也就是说孤独的人短寿。

与之相反,来自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何森研究团队在分析了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队列中的近3万参与者后发现,更频繁地参加社交活动,老年人的寿命也将更长,尤其是几乎每天都社交的老人。

为探明中国人群中老年人“社牛”与否与总体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者从中国纵向健康长寿调查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收集到近3万名研究对象,并根据社会活动频率分为5类,包括几乎每天、不是每天但每周≥1次、不是每周但每个月≥1次、不是每月但有时、从不。

结果显示,社交频率从“几乎每天”至“从不社交”,各组的全因死亡率也随之上升,分别为7.4%、9.0%、9.1%、9.3%和17.2%。在调整了混杂因素之后的结果更为明显,与从不参加社交活动的“社恐”相比,更频繁地参加社会活动的老年人的总体生存时间更长。

具体来说,以从不参加社交活动的为基线,不是每月但有时参加社交活动的老年人的总生存期将延长71%,不是每周但每个月≥1次的延长85%,不是每天但每周≥1次的延长158%,而几乎每天的显著延长248%。

研究者认为,经常出去参加社交可能会影响个人的健康行为,比如更多的体育活动和更少的久坐时间,对某些类型的慢性病有潜在的好处。此外,多多参加社交活动的老年人往往会受到同伴或社会的影响,可能会鼓励更多的健康饮食行为和摒弃一些不健康的习惯,这都会与健康寿命产生正向联系。




02



“社牛”们更“年轻”

“社牛”不仅会让一个人长寿,还能让大脑保持年轻。《神经学》上最新发表的研究发现,更多地接触社会,与总体和认知功能相关的脑容量更大相关,即“社牛”罹患痴呆和晚年抑郁症的概率更低。

研究者收集到近9000名基线无痴呆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根据与非同居的亲戚与朋友的接触频率,所有参与者被分为4组:每天、每周几次、每月几次、很少。而大脑萎缩的情况则是采用脑部核磁共振扫描,记录下大脑总量和区域体积、颅内体积和白质病变体积来评估。

结果显示,经过多变量调整后,“社牛”的大脑总体积明显大于“社恐”。具体来说,社交频率最高组的脑总体积占颅内总体积百分比为67.8%;随着社交频率的降低,大脑总体积占比也呈下降趋势;而该比例在社交频率最低组为67.3%。此外,很少参与社交活动的老年人往往有着更小的大脑颞叶、枕叶、蝶窦、海马和杏仁核体积。

事实上,“社恐”老年人的大脑区域体积的减少,部分原因要归结于抑郁症状。乐于参加社交活动的老年人心理更健康,罹患抑郁的风险更小,脑部相关区域的萎缩情况自然也得到了改善。

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神经科专家指出,认知下降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也是阿尔茨海默病的最初症状之一。55岁以上人群,要保持良好的记忆,就要多参与社交活动以及新颖的认知活动。研究发现,参与更多的社交活动以及新颖的认知活动(如使用电脑或学习第二语言)的人即使是年龄增长,往往也会保持较好的记忆力。




03



“社牛”们更豁达

现代人,很多都远离人群,沉浸在社交媒体中。那么,社交媒体能拯救孤独吗?一项美国的研究显示,刷微信或使用其他社交媒体超出2小时,孤独感增一倍。而美国一项纳入30万人的研究提示,社会孤独感的危害等同于每天酗酒或每天吸烟15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